APP下载

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

2023-07-06王敏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9期

王敏

【摘 要】目的 探析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全瓷冠修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行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对照组行间接印模法,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修复效果、模型制取时间和戴牙时间。结果 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外形和颜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模型制取时间与戴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修复体修复效果,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同时缩短制模以及戴牙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全瓷冠修复;数字化间接印模法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09-0013-04

Application of Digital 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in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WANG Min

(Bozhou Kangmei Dental Hospital, Bozhou 236800, Anhu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gital 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in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April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gital 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The repair satisfaction, repair effect, model preparation time and tooth wearing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pair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9.0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arginal fitness, surface texture, appearance and color scores of the restor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del preparation time and tooth wear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in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is effectiv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toration effect,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time of mold making and tooth wearing,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Digital 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Digital indirect impression method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manufacturing,CAD/CDM)在口腔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随着高新科学技術的进步与发展,口腔修复医学现已向着自动化、无模化、数字化方向发展。CAD/ CDM口腔修复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印模采集、修复体软件设计和自动化数控加工3个部分,其中,精确、快速的数字化印模采集是口腔修复技术的基础与前提[2]。目前来说,全瓷冠修复技术中普遍采用数字化间接印模法,但这种方法的数据与石膏模型之间容易出现误差,而且制作工艺复杂,会直接影响修复体的精密度。而数字化直接印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型重建,能精准、高效地制作印模,优化制作流程,促使牙体组织与修复体紧密结合[3-5]。因此,为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合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全瓷冠修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亳州康美口腔医院收治的200例全瓷冠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牙周组织健康,牙根无明显龋齿;符合全瓷冠修复指征[4]。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肝肾功能异常、造血系统疾病及牙周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5.23±1.17)岁;牙错位15例,扭转20例,牙体牙髓病变35例,切角缺损露髓30例。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4.14±1.62)岁;牙错位18例,扭转19例,牙体牙髓病变33例,切角缺损露髓30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牙体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设备与材料:选择丹麦生产的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3shape模型扫描仪;Gramy,全锆,德国生产的威兰德瓷块;3M,美国生产的硅橡胶印模材、硅橡胶咬合记录,贺利氏,美国生产的超硬石膏,青岛东和义齿加工中心生产的切削机;Ivoclar Vivadent公司,列支敦士登生产的烧结炉;牙体预备:由临床操作经验丰富的口腔修复专业全科医生操作,且操作前完成数字化直接扫描系统培训,培训考核通过。根据全瓷单冠牙体预备原则,进行统一的精细化预备,且部分环节需在显微镜下完成。肩台预备为1.0 mm的浅凹形肩台;全瓷冠预备咬合面或切端间隙为1.5~2.0 mm,轴面去除倒凹后1.0 mm;最后进行数据采集。

1.2.1对照组 采用间接印模法:运用排龈线或排龈膏排龈后,按照常规模式选择二次印模法,对工作区开展硅橡胶精细印模制取,从而获得工作区印模。对于非工作颌部位,选择藻酸盐制取模型;充分利用硅橡胶咬合印记,准确记录患者咬合关系;选择用VITA3D比色板比色,临床医生和技师现场比色,成功后转到加工中心;对硅橡胶印模进行灌模、代型、修整,获得最终数据。

1.2.2观察组 采用数字化直接印模法:选择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扫描患者口腔内部,校准颜色,选择牙位,扫描工作牙列;记录患者咬合关系,并标记牙齿,扫描牙体咬合与邻面空间之间的关系,保证预备基牙无倒凹,全面扫描之后进行计算机智能比色。标记好基牙边缘线后发送到技工中心制作;全瓷冠制作与口内扫描均由同一名技工和医生完成;确保全瓷冠口内完全就位,科学调整咬合关系与邻接关系,一切正常后抛光上釉,粘结后去除多余粘结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修复效果、模型制取时间以及戴牙时间。①修复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超过90分为极其满意,75~89分为相对满意,60~74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极其满意+相对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②修复效果:根据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评价修复体修复效果[6,7],主要包括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外形和颜色等方面,包括4、3、2、1分4个等级,满分16分,分数越高,提示修复效果越好;③统计两组模型制取时间与戴牙时间,1个单冠为其戴牙时间[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1,P<0.05)见表1。

2.2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外形和颜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模型制取时间与戴牙时间比较 观察组模型制取时间与戴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口腔印模数据的精准性,直接决定了口腔修复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传统间接印模法,操作步骤繁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制作、灌注模型。灌注时石膏收缩、患者口内部环境以及患者本身配合度,均会影响印模精准度,进而直接影响口腔修复效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与高速发展,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因精确度高、高效便捷等优势,在口腔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71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技术首次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这直接革新了传统口腔修复理念与修復技术[9-11]。经过多年的改进发展,口内扫描仪的扫描速度、成像精度、扫描范围等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口内扫描仪能直接口内扫描成像,操作流程简便,尤其是对于咬合关系良好的固定修复,只需扫描部分牙弓即可。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印模技术的普及,在口内扫描仪的支持下,能直接获得患者口腔内部的数字化模型和光学模型,也能直接实时显示扫描结果,患者、医师与技师之间可及时沟通,这能有效避免印模材料对患者软硬腭的刺激,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呕吐反应[12-14]。扫描成像后,医生能在计算机端直接标记基牙关系并确定咬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医生能非常方便地检查患者咬合空间,咬合与邻接关系更好,修复体边缘密合度高,有效减少戴牙时间。与间接印模法比较,口内扫描仪的精准度与扫描速度显著提升,数字化拟合咬合记录非常准确且便捷,而且,直接省去了牙齿表面喷砂步骤[15]。在口内扫描仪的支持下,扫描件以高清3D图像展示在医生面前,能直接显示牙体预备的缺陷和不足,直接提高牙体预备的精确度。医生通过咬合检查,能直接获得并预测义齿间隙的获得量,在精准数据的支持下,医生能预备出适宜的修复体间隙[16-18]。而且,患者能非常直观地认识自己的牙齿,对于牙周病或龋齿病等情况,能直接通过3D窗口与医生沟通。在口腔修复过程中,牙齿比色也非常关键,3shape口扫系统均自带比色功能,医生在扫描中能直接获得患者牙齿、牙龈颜色;医生也能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基牙的亮度和色度,将患者口内牙齿的表面特征与纹理直接传送给技工,直接加强了与技工之间的联系[19,20]。与常规肉眼比色相比,计算机自动比色效果更精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模型制取时间与戴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数字化直接印模法操作简单、便捷、高效。此外,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外形和颜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能实现牙齿的三维立体模型图像支持,在三维动态立体图像支持下,医生可全方位、多角度旋转放大,扫描更加精准。并根据患者口内备牙情况,更准确地绘制肩台边缘线。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修复体外形、颜色、边缘适合性以及质地,患者修复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数字化直接印模法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修复体修复效果,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高效、便捷,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小锋,黄昕,李成,等.2种CAD/CAM口腔数字化导板精度的比较[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3,21(1):29-35.

[2] 孙建伟,文星.CAD/CAM氧化锆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上颌前牙区修复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6):76-78.

[3] 王丽琴,王超,黄玉婷.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美学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9):73-77.

[4] 陈丽荣,梁学进,杨凤英,等.数字化印模联合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22,31(3):313-317.

[5] 王双庆,刘伟,张丽,等.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影响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2):72-77.

[6] 王雪,安民.纤维桩树脂核冠修复上颌前磨牙缺损临床效果及抗折性能研究[J].陜西医学杂志,2023,52(2):180-183.

[7] 周凌燕,邓华颉,毛艳,等.基于USPHS评价两种修复缺损牙体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3):115-118.

[8] 蒋晓,刘霖芳,张弛,等.CS3600口扫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磨牙全瓷冠修复中的比较[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2):86-89.

[9] 闫慧鑫,呼海燕,逯宜,等.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9):1155-1158.

[10] 张波,伊远平.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8):1297-1299.

[11] 董正杰,徐侃.种植数字化印模精确度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20,29(1):102-104.

[12] 李颐颀,张桂荣.应用数字化印模结合3D打印技术修复根管治疗后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0,13(2):93-96.

[13] 周永胜.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55(10):716-721.

[14] 张根香.口腔数据采集中数字化3D扫描技术与印模材取模技术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2,7(4):12-14.

[15] 徐凯丽.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5):661-663.

[16] 杨楠,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刘毅,等.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美学效果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20,29(3):312-315.

[17] 薛万林,包竹青,杨媛妮.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2):110-112.

[18] 黄清川,黄翠,蔡新杰.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和教学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2,23(5):366-373.

[19] 陈青,姜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0,21(6):371-375,381.

[20] 罗琴琪,李潇.CEREC系统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1):45-46.

编辑 柴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