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023-07-05靳晶

幸福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靳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部明确指出,当代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应当通过科学且创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借此全面推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为例,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展开深入探讨与研究,力求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综合能力建言献策,同时也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与之相关的创新性教学建议与教学思路,以供参考。

所谓数学思维,从狭义上讲,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的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广义上讲,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教学培训,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或是生活难题时,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协调能力等,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学习能力。纵观我国当前阶段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其中仍存在一些教学难题尚未解决,为此,如何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成了当前教师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转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当学生在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时,能够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从而寻找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清晰。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以及判断等,使问题迎刃而解,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到数学的多面性,从而愿意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中,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与“应付教师”而被动学习,进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

化抽象为直观,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专业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是相同的,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则主要源自他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因此,在小学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很好地将数学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化,从而更好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最大化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成绩。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而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对知识接受较慢、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锻炼自己的技能;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温故知新,进而有效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借此帮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难题。

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认知的不足,学生在小学阶段一般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也很难发现问题的本质,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传统刻板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日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然后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精心设计一些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与思考性的问题,通过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倍的认识”这一章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倍”的概念,并且能够理解“几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这一单元时,不但需要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消化重点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与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在授课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先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例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图片,并向他们提问:“校园中的花坛上飞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蝴蝶,那么通过对图片的仔细观察,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图中有几只白蝴蝶,又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的数量比白蝴蝶多出几只?”而在学生的热情回复下,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引导提问:“‘花蝴蝶是白蝴蝶的三倍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其中‘倍又有什么含义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从而在取长补短中更加全面地学习章节内容,同时也在团队合作中形成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维敏捷性,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课堂提问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中很多事物都与数学有着密切关系。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可能较为复杂以及抽象,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枯燥无味,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所谓科学有效的提问,并非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或是理论背诵,而是教师能够根据所教内容,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能够由浅至深认识到其中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的层次中,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减少不必要的畏难情绪,能够以平常心独立思考,从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也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简易方程”这一单元中的主要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借助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方程,并且能够牢牢掌握解方程的格式与写法,而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的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所以教师在提问环节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授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微课视频,让他们能够先对方程的概念与含义有所了解,在微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构建起一个问题情境的课堂,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如:儿童节快到了,商场开展大促销活动,其中上衣的价格是60元,巧克力是x元,彩色笔是40元,皮鞋是65元,练习册是y元,文具盒是15元,如果让同学们拿100元去自行购买商品,那么会出现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三种情况分为大于、等于、小于),而这时学生可以根据刚刚对方程式的学习列出“60+40=100”或是“65+y<100”等,然后,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详细计算得出的数学公式,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在数学课堂上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借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与含义,使他们能够在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数學思维能力,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将课本中的概念性知识熟记背诵,还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其灵活运用,解决难题。所以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下,通过双基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实践带动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主要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详细的学习与探究,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公式解决与这些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理解公式推导关系,从而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在这一单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想意识已经有所提高,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中将原本复杂且难以理解的空间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于自己的眼前,能够用数学思维联系地、变化地看待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计算公式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一下班级中的窗户、黑板、课桌等多边形物体的实际面积,亲身体验它的计算过程,并且认识到,在实际的测量中一些微小误差的存在是十分正常的。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双基教学下,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不但能够得到切实增强,同时思维水平以及解题的速度也能有所提高,进而使他们形成更好的数学思维。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教师而言,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在面对各种学习难题与生活困难时,能够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某一种特定的解题方法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与延伸,既要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内容,也要让学生能够从大量的题型训练中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为以后分析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时,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与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从而能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让学生牢固掌握运算方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之处,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的魅力。所以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较为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其中的规律。例如,在授课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5个10是多少?8个12是多少?”等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时,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列出“5×10=50,8×12=96”等算式,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1/10+1/10+1/10”这一式子让学生思考:“这道题的特点是什么?在计算的过程中,分子与分母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接下来的章节内容,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探究,发现分数在连续相加的过程中,分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这样的分数加法可以写作“1/10*3”从而更快捷地得出计算结果。而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教师既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能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挖掘出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多交流与沟通,从而让他们学会先约分,再相乘,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根据题型内容寻求简便高效的最优解,实现高效学习。

注重课后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有效整合所学知识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课后的交流与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并不是让学生在面对不会的数学难题时做五遍、做十遍,而是让他们能够对自己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从而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其本质内涵。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严重问题,比如,在面对比较简单的题型时,经常粗心大意,导致做错,或是看到题目时没有一点思路,但是在看到答案之后又能立刻明白,又或是题目难度一般,按照道理来说能够做对,但是实际上却错误频发。所以教师在注意到这些现实问题之后,就应当在课后学习中更加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与学生探讨一些易错题型,带领他们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指导与思路点拨,让他们每个人在班级中都能有所进步,也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成长。最后,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與设计上,教师也同样要将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在难度设计上,也切勿采用“一刀切”的形式,避免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最重要的是在“双减”政策的教学背景下,采用分层式的设计方式,让优等生更为出色拔尖,也让学困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有效整合,最终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当前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才能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具灵活性、严谨性、深刻性与批判性。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虽然仍存在一定的教学难题尚未解决,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坚定不移地把握新时代的教学主旋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那就一定能够高质量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为我国未来的繁荣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抵季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