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玉瑃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思路和特色*

2023-07-04河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八法经气风池

河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刘 今 李旭欣 高渊博 佘延芬(石家庄 050200)

提要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针刺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高玉瑃教授为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在诊治该病时先辨别病位,在辨病位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和刺灸法的选择,并且于治疗中善于结合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周围性面瘫系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神经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以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为主要症状。每年我国的患病人数约有三百万,此病的患病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居第6位,近年来患病人数逐渐增加,患病人群日趋年轻化[2],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面部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选择[3-4],而单纯用西药治疗的局限性逐步显现[5]。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相比于西药治疗,针灸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而且很多医家也形成了独特诊疗思路和特色[6]。

高玉瑃教授为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高老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善于辨病位,根据病位选取相应的腧穴和刺灸法,并且秉持“天人合一”的观念,将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运用其中,增强了治疗效果。笔者在临床跟诊中收获颇丰,特阐述高老针灸治疗面瘫的思路和特色。

1 邪客于经,用巨刺法调经通络

高老认为面瘫是风邪侵袭了手足阳明之经,经脉受损,经脉气血不能濡养经筋,从而筋急发为“口僻”,故病位在经。这一认识源于《诸病源候论》中提到的“风邪入于足阳明、手阳明之经……故使口僻”[7]。对于邪气客于经,高老认为宜采用巨刺法,该疗法是“左侧发病针刺右侧,右侧发病针刺左侧”针刺方法,选取健侧面部的穴位加以治疗。这与《素问·缪刺论》的观点是一致的[8],“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而《类经》中也对其做了阐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经而有移易者,以巨刺治之。”由于该病邪气客于经,高老认为此时患侧面部气虚,而且经络阻滞不通,气虚则针刺时不宜激发经气,而针刺健侧面部,更易激发经气以达到调患侧面部气血驱邪外出的目的,因此邪气客于经应使用巨刺。高老在临床使用巨刺法时常常依据病情在健侧面部选用四白、地仓、颊车等穴位,针刺后不行针,而是采用留针候气的方法。近期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9],采用巨刺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较针刺患侧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高。

2 经病及腑,泻三里、中脘以调腑通经

高老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经络病变虽然一般多表现为局部病变,但经病发病以后,腑气往往会助经气以抵抗外邪,所以当腑气受损时,经病就容易传入腑,故而经病多兼有腑病。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经络受邪,入脏腑。”对于面瘫而言,肌体感受外邪,病变在阳明经,经与腑相连,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环唇,下交承浆……循颊车”,胃腑之气聚力抗邪,当胃气受损,升降失司,则邪气易循经传入胃腑,使得胃腑同样受邪,患者就会出现胃纳欠佳的表现。高老认为应在驱阳明经邪外出的同时,加以调胃腑,以恢复胃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胃腑的功能正常了,就能助经气抗邪,加快疾病的恢复。高老在临床上常选用足三里和中脘来调胃腑,这2穴组合是治疗腑病的特定配穴方法。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中脘是胃的募穴,也是腑会,故而这两穴与胃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从循行上看,任脉“上颐循面入目”。所以这2穴不仅可调胃腑,也可起到通经气的作用。在临床上高老也会针刺天枢穴和解溪穴,以加强足三里和中脘的调腑通经的作用。

关于刺灸法的选择,高老依据胃气本以通降为顺的特性,在治疗时采用泻法,以通降胃气,腑气通则邪气去,胃腑功能得以恢复。在《类证治裁·内景综要》中有同样的记载:“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10]胃气降则清气才能升,清气升才可濡养面部,在《脾胃论》中也有这样的阐述:“胃者,行清气而上。”[11]高老在临床使用泻法时习惯于采用捻转泻法,用时较短,当遇到邪气较盛时,高老在泻完之后会把针尖朝向身体的下方继续留针。在留针时间上高老特别强调不超过15 min,高老认为若是一味的长时间留针易损耗正气。有研究[12]发现针刺留针时间与针刺效应并不是正相关线性关系,留针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与针刺的疗效呈正相关。近期有关于治疗面瘫的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的文献研究[13]发现静留针最佳留针时间是15 min。

3 外邪侵袭,选风池、翳风驱邪外出

对于因风邪侵袭而发的周围性面瘫,高老优选风池、翳风二穴以驱邪外出。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穴,也是手足少阳与阳维的交会穴。《中国针灸大辞典》中记载了风池乃风邪蓄积之所,为治风之要穴。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主一身之表,故当取其治风邪以解表。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经脉循行于头颈部,故风池可循经治疗头面五官疾病。

翳风穴乃手少阳三焦经穴,是手足少阳交会穴,六风穴之一。《经穴释义汇解》中记载翳风以耳为之蔽风,又驱风邪,表明翳风既为当风之处,又可挡风。《针灸大成》中记载翳风“主口眼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14]。翳风穴位于耳后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中,此穴正对面神经干出茎乳孔处及颈动脉鞘,发病时此处有明显炎性反应及水肿,针刺此穴可减轻面神经水肿[15]。

风池、翳风同为手足少阳之交会穴,且手足少阳均循行于面部,基于此高老认为2穴同用能尽祛头面所受之风邪,在临床上常常2穴同用以加强因风邪侵袭而发的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高老在临床使用时往往会首先针刺这2个穴位,先祛风邪,然后再针刺其它的穴位。

4 交经八穴,择时调面部经气

高老秉承《素问·八正神明论》中“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的思想[8],诊疗时尤为注重把“天人合一”“因时制宜”的中医思想应用于实践,临床中常运用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这2种择时取穴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八脉交会穴,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按时取穴的针刺方法。

5 典型病案

王某,女,26岁。因外感风邪导致头痛,引起右侧面瘫,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诊治后未好转。2020年6月22日即丙申日在河北中医学院门诊部就诊。现右侧口歪额纹消失,眼裂变窄,鼻唇沟变浅,大便干燥,本次月经 7 d净,量少。舌质稍红黯、苔稍黄薄,脉左洪大、右弦细。治宜祛风通络、调治胃腑。高老诊治此病例选择飞腾八法,患者在上午10时就诊,为癸巳时。根据时干,癸对应申脉,所以在丙申日癸巳时开申脉,客穴为后溪,取穴均为双侧。针刺主穴选取健侧风池、翳风、四白、地仓、颊车、中脘、双侧足三里。刺灸法:中脘、足三里行捻转泻法,其它穴位平补平泻。留针时间为15 min。复诊过程中,高老在2020年7月20日上午8时即甲子日戊辰时选择灵龟八法,针刺足临泣穴、外关穴。在2020年8月3日上午10时即戊寅日丁巳时,选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大陵穴。在就诊后期高老选择子午流注纳子法,2020年8月24日上午11时即己亥日己巳时、2020年8月31日丙午日癸巳时选择解溪穴。根据具体病情变化,随证加减选择阳白、攒竹、太冲、合谷等。共11次诊治,75 d后患者痊愈。

按:面瘫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极易感受风邪而发病。风邪上扰,头面首当其冲,风邪侵袭头面后经络受阻则导致面瘫。由于外风侵袭阳明经,阳明经病易伤及胃腑,伤及胃腑则患者出现胃纳欠佳等临床表现。脉左洪大,舌红黯,表明体内仍有风邪,且邪气盛实,风邪阻滞气机,导致血行不畅。脉右弦细,月经量少,大便干燥,均为气血亏虚之象。以上症状表明此患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外感为标,气血亏虚为本。方中风池、翳风二穴可疏散风邪,颊车、地仓、四白、下关同属于阳明经,针刺健侧腧穴不仅可推动阳明经气运行,而且可使健侧经气传导,以补患侧经气。中脘、足三里善调治胃腑,用泻法可祛邪外出,以使胃腑达到以通为顺的目的。合谷、太冲善治头面诸疾,同用可行气活血。眼裂变小加阳白、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这些均为就近取穴。申脉、后溪与临泣、外关属于灵龟八法或飞腾八法的运用。在开对穴的时辰以针刺,既可发挥治疗面瘫的作用,又顺应了人体气血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高老在治疗面瘫中灵活应用了上述方法,故而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6 小结

高老在诊治面瘫时往往会先进行病位辨别,在辨明病位的基础上然后进行穴位的选择,再进行刺灸法的选择。当邪客于经时,采用巨刺法以达到调经通络的目的;经病波及到腑,需采用泻三里、中脘来调腑以通经;针对外来邪气的侵袭,高老习惯选用特色穴风池、翳风相配合以驱邪外出;尤其在治疗中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善于配合使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通过针刺交经八穴来调面部经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高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这些思路和特色是中医学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八法经气风池
人体经脉养生律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墨风池诗词选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