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2023-07-04马智勇

求知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理念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于语文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道德内涵及文化素养,借此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实现更好、更快的教学,最终达成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文章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及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马智勇(1977—),男,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西街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是学生形成三观、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及文化认同感。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专注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开展道德文化教育,促进其精神文化素养的提升及发展[1]。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有效渗透德育,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统一,培养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文以载道,挖掘教材德育因子

(一)解读新课标,探寻德育因子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知识与德育、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就应该尝试解读新课标,充分挖掘新课标中蕴含的德育因子,帮助学生积极地探寻新课标中的德育要求,借此明确实施德育的方向及目标,而后在课程教学中适时渗透,保证整个课程教学能够贯穿“立德树人”的原则与理念。

例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语文课程性质就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课程教学要落实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为学生良好个性及三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培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则是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情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具备更为健康的心理品质等。综合概述新课标的德育要求后,就可以总结出新课标所涵盖的德育内容,分别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紧扣新课标的理念和指示,从具体的德育内容着手,保证德育能够贯穿落实于课程教学的始末,达成对学生的科学、有效教育[2]。

(二)分析教科书,挖掘德育因子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与理念,还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因子。因此,教师要细致分析教材中的各项内容。

一方面,教师要从宏观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德育内容分布情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综合性学习等。不同的模块也涵盖了不同的德育维度,综合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的人格修养。从这三个维度着手,可以细化不同的德育内容。而教师就要综合分析教材中的各个教育模块,而后从这三个维度着手,挖掘其中所蕴藏的德育因子,保证在课程教学中能够积极地渗透。

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微观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每一个单元中涉及的德育元素。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分析本单元中涉及的德育内容。首先,教师要看到本单元的导语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单元导语中,教师就可以综合概括出本单元的德育主题是“家国情怀”;其次,教师要综合分析本单元包含的课文内容,分别为《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四篇课文共同传达了家国情怀,而教师就要在具体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感悟到所需渗透德育的地方;最后,在完成相关德育因子的挖掘之后,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保证德育的有效渗透,如通过具体事例的引导,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从这些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理想信念,由此将德育贯穿落实于教学的始末。

二、革故鼎新,创新德育渗透方式

(一)实施课堂讨论

教师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时,应该实施课堂讨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及分析[3],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这样就能够让他们达成互相促进、互相感染的目的。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内容。甚至可以将学生存在的分歧点作为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实现多维度的课堂讨论及辩论,借此来达成他们的综合性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及理念。

以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整篇课文的德育主题是:做有用的人,要学会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名利,能够充分彰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针对“做什么样的人”存在分歧。有的学生表示,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做默默无闻的人,就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做出的努力,那么,我们高尚的品质和优秀的成果也无法被众人所知。教师就这一分岐点可以让学生以“做好事是不留名好还是要留名好?”为主题,进行讨论及分析。学生在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课文所传达出来的内容,他们会根据课文中表现的德育点展开综合性的概述及讨论。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做人的原則与基础,得出“既要像花生那样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推销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这样的观点之后,他们便有了做人做事的基本认识。而这样的言行才更加契合当今时代的背景,才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能够达成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及引导[4]。

(二)展开角色扮演

教师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时,还应该展开角色扮演,让学生尝试在对教材中的人物及具体情节进行细致揣摩及理解之后展开表演,在扮演过程中体会到教材传达出来的知识以及德育内容,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全面地理解教材中的德育内涵,深入感知教材传达出来的情感思想,借此来贯彻落实德育[5]。

以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为例,这一课文所涵盖的德育理念是十分丰富的。例如,从孔子的角度来说,他作为一个被世人所知的智者,在无法解答孩子提出来的问题时,并没有诓骗,而是十分诚恳地表示自己不知道。虽然遭到了孩童的嘲笑,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孔子的精神是十分高尚的,也更加契合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思想理念,以此衍生出来的德育内容为诚恳、好学。再如,针对两个孩子争辩的内容以及争辩的过程,也可以延伸出质疑意识,让我们学会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到整篇课文传达出来的德育思想,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两个小孩争辩的过程,去体会在争辩过程中质疑、综合思考的过程,借此形成辩证统一的思想观点。当扮演孔子的学生说出自己也无法判定太阳距离远近的话语之后,他们其实能够和孔子实现“跨时空对话”,真正了解在当时的背景下孔子说出这句话的难能可贵,由此潜移默化地受到角色人物良好精神和品质的影响,实现更为良好的德育渗透。

三、融会贯通,拓宽德育渗透路径

(一)咬文嚼字,于识字教学中渗透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基础内容。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借此践行“立德树人”的原则与理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德”字时,就应该积极延伸,从汉字渊源、汉字结构特点等方面着手,实现德育思想的有效渗透。学生都知道“德”是“品德”“道德”的意思,但是为什么它就代表“品德”呢?教师可以解剖这一汉字,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先从“德”的部首来看,它是双人旁,在古文中表示“道路”的意思,也有“行动”之意。“德”字主体部分是“十目一心”,拓展开来就是“目正”“心正”,结合部首就可以表示为“一心一意遵道而行”。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顺势引入一句古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多个方面着手向学生普及德育内容,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层的感悟,有利于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

(二)品词析句,于阅读教学中渗透

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综合分析阅读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子,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着手,分析这些词语和句子中渗透的思想,体会其中蕴藏的人文内涵,最终便能够达成德育的有效渗透。

以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的分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老班长“第一次笑”的句段,而后让学生思考:老班长的笑是诚心的笑吗?让学生从老班长的人物形象着手,分析老班长的“笑”涵盖了什么。如老班长“笑”是因为自己的秘密被小梁知道了,他害怕小梁不吃鱼,所以勉强地笑了笑,就是想让小梁觉得他今天是吃了鱼的。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阅读后面“老班长露出一丝笑意”的句子,让学生从中体会老班长前后两次“笑”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种抓住关键句子品读关键词语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找准人物形象分析的落脚点,字字斟酌,句句掂量,便能够达成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综合性概述。而学生也能够在一段一段的分析中,切实感受到老班长的精神情感,体会到老班长第一次“故意的笑”和第二次“一丝笑意”传达的精神情感,由此在字里行间的品读中深刻理解老班长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从中体会到革命情怀及革命精神,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言为心声,于写作教学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专注于学生对自己思想情感的大胆表达,让他们通过写作,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展现。对此,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起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保证“立德树人”的原则与理念能够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始末。

以五年级下册写作教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本次写作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写作对象的特点,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将中国的一种世界文化遗产介绍清楚,这其实是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感知能力的考查。那么,在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觉地找寻自己喜欢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后收集相关的资料,自主撰写一篇有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报告。当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分享及交流,尝试将自己的体验及感悟阐述清楚。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能够顺利地了解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述,了解他们的文化认知力。且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借此形成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与理念。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与理念。在探寻“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时,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其次,教师要创新德育渗透的方式;最后,教师要整体拓宽德育渗透的路径。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着手,使德育理念能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让学生深谙德育的各项要素,丰富感知及体会,借此达成对学生更高质量的德育,实现学生综合性发展,保证“立德树人”理念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何凤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83.

[2]徐慧新.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小学语文教学[J].家长,2020(35):37-38.

[3]王娟丽.關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54.

[4]宋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四重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步入德育殿堂[J].吉林教育,2020(34):32-33.

[5]肖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德育策略[J].吉林教育,2020(34):47-48.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