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2023-07-04彭思锐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  要:项目式教学是依托项目引导学生收集、整合、汇报以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教学方法,通过将项目式教学融入语言学习和学生价值观塑造,能够弥补课本知识的封闭性缺陷,全方位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思政素养。文章对“新视野大学英语”单元项目主题进行统计梳理,结合课程思政核心要素对单元项目进行分类探究。研究发现,项目式教学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中有较强的应用可行性,能够基于该教材已有的单元项目部分延伸展开;该教材全四册所有单元项目较全面地涵盖课程思政核心内容,能够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有機融合。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8-003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体育学院2022年度教改项目“以‘协同优化为进路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整体推进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YJG60);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传播学视域下的体育旅游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SC18WY006);成都体育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卓越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YJG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思锐(1995—),女,硕士,成都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法。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高等学校课程立德树人作用,教育部提倡高校在课程建设中从教师、课程、高校等多层面全方位融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升其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制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响应教育部要求,2020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一流课程建设须“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家国情怀和融通中外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1]。为落实指南构想,避免教书与育人二者的割裂,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组均在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重构课程、开发教材、提升教师素养、迭代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能有效传授课程知识,却因课本知识的封闭性,难以满足思政融合诉求。项目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与探索,将有现实意义的信息带入课堂,并合作筛选整合资源,能有机地丰富课本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素养[2]。利用项目式教学的高度开放性,教师得以拓展课本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因此,项目式教学能够全方面发挥育人优势,与立德树人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服务课程思政的优势[3]。

一、项目式教学

项目通常由一系列有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组成,一个项目的历时、侧重点、结构性均可有较大差异。依托项目引导学生收集、加工、汇报信息来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或语言素养的教学方法叫作项目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项目的侧重点通常不是语言点本身,而是以目的语言为工具、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能够多维度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

研究发现,项目式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且在项目实施中有较高的自由度,因此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以及责任感[4-5]。项目式教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大学英语课程并展现出诸多优势。高艳和王勃然发现项目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促进合作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6-7]。该教学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具有较高的接受度[8]。

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也对学生以及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熟悉课程整体目标进度,寻找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项目切入点,合理设计项目步骤要求。学生也需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自主性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也急需学习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9]。信息技术与资源的使用可能是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难点,也是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机会点。然而,现有文献较少讨论项目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融合中的优势。

二、项目式教学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如需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将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思政敏感度,从课程内容本身寻找切入点,并设计项目步骤,该过程可能耗费教师较多的时间精力。为在获利于项目式教学的同时降低课程设计投入,以提升其可行性,教师应该充分将教材已有资源作为项目切入点。“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每单元后均设置单元项目(Unit Project),该项目以每单元主题为中心,由一系列任务组成,学生需要以英语为媒介整合课外资源,合作完成项目目标,符合项目教学法中对项目的定义。各单元项目在适当地调整后,能够很好地顺应课程思政要求,达到育人目标。因此,“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能够很好地提升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让教师在坚实立足于教材本身的同时深度挖掘思政内容,也让语言教育同时具有了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单元项目思政元素配置分析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各单元项目为切入点进行成体系的课程思政融合,有必要研究全四册教材单元项目是否较全面地涵盖了课程思政提出的核心要素。龚一鸣提出思政元素可分为思政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三个大类[10]。思政素养由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构成。科学素养包含科学的行为、态度和精神。文化素养涉及文化的鉴赏、传承与交流。

“新视野大学英语”(1—4册)共3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个单元项目。依据上述思政元素分类,全四册共13个单元项目涉及思政素养提升[如3册5单元“Giving a report on happiness at work”(以工作幸福度为主题做汇报)],占比40.6%。共16个单元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如4册1单元“Writing a survey report on logical fallacies”(就逻辑谬误撰写调查报告)],占比50%。文化素养类思政元素则仅占9.4%,共3个单元项目有所涉及[如4册5单元:“Designing a book on Chinese culture”(设计一本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书)]。

该教程总体上在三个大类的思政元素上都有所涉及。其中思政素养和科学素养内容较为丰富,而文化方面相对欠缺。在思政素养方面,单元项目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校园中和同学友善相处[1册7单元“Coping with bad behaviors on campus”(如何面对校园中的不当行为)],主动探索职业发展方向并热爱工作[4册3单元“Writing a report on starting ones own business”(就如何进行创业撰写报告)],尊重关心父母长辈[1册1单元“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parents”(寫一封信给家长)]。然而上述思政话题更多地停留在个人层面,较少涉及社会乃至国家层面。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应该适当拔高思政深度,鼓励学生从个人的敬业友善为起点,思考如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谐。科学素养方面话题丰富,鼓励学生对网络技术、性别差异、环境和经济问题进行辩证性思考,探索科学的学习、决策和管理方法。文化素养层面涉及相对较少,但该教程每个单元另设有中国文化汉译英练习,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单元项目中的文化缺失。当然,一个单元项目也可能涉及多个类别的思政元素,上述分类依据每个项目最主要涉及的思政元素作为分类依据,以便较好地了解全四册的思政元素配比。

如前所述,该教材已有的单元项目主题对三类思政元素均有涵盖,但存在一定失衡,且在各思政大类中未能多元立体地呈现多层面的丰富话题。因此,教师在运用单元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思政元素有全面认知,全盘掌握各单元项目主题,以便统筹调整各单元项目主题侧重点,确保各类别、各层次的思政内容都能较均匀立体的呈现。

(二)项目式教学实施步骤

由于单元设计的限制,每个项目用时不超过整个单元的总课时时长。且因项目式教学特殊性,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下资料收集、小组讨论、成果设计的时间,因此一个项目不能在一次课中完成。根据教材中单元项目的特点,结合斯托勒(Stoller)的项目式教学10步法,该论文提议将项目式教学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1]。第一阶段为项目构思,教师需要明晰本单元项目具体实施步骤以及预期成果形式,引导学生头脑风暴探讨信息搜集需求和主要方向。第二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学生分工开始搜集分析信息,完成最终成果撰写。最终阶段为项目展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小组项目成果并开展自评与互评工作。

项目构思阶段,教师首先需提炼项目主要思政元素并加以拓展,明确语言、知识目标之外的思政目标。如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单元项目主题为“Conducting a surve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aking part-time jobs”(就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进行调研)。该单元思政元素可以归纳为个人层面思政素养,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密切相关。因此本单元项目的思政目标可以描述为“鼓励学生深刻思考工作的本质和内涵,了解我们为什么工作,为了谁而工作,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敬业精神”。明确思政目标之后,可以基于教材已有步骤和问题适当增添调整项目细节。项目调整完成后,在课堂上教师需先使学生熟悉教材中项目步骤以及成果展现方式,引入头脑风暴,帮助学生熟悉项目大致所需资料和信息。此时教师也需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讨论靠近预设的思政目标,这样才可确保学生下来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时主题紧贴本单元思政目标。

在进行项目分组时建议教师结合班级人数情况组成3—5人的小组若干。项目式教学研究学者发现,当小组人数少于三人时,任务难以分配且每位学生承担任务较重,而多于六人时会存在个别学生“浑水摸鱼”,不参与小组合作的情况,因而降低学生积极性[7]。在确定小组成员后,每个小组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项目完成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填写合作报告,简单陈述每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的具体任务来引导学生产生重视。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则可以开始收集整理资料并准备成果汇报。

在项目尾声,各小组完成汇报之后,需进行项目完成情况评价。评价由教师和其他非展示小组共同完成。评价标准可涵盖以下四个维度,分别为语言(25%)、内容(25%)、思政(25%)、创新(25%)。语言维度注重考查小组是否能够使用英语流畅准确地展示项目成果,内容维度侧重小组项目完成度,评价项目展示逻辑以及课件制作精美程度,思政维度考察成果是否突出思政主题,贴近时事,推己及人,有一定高度和思辨性,而创新维度则评价小组成果形式或者切入角度是否新颖,在项目本身基础上是否有较好的延展。上述多维度评价体系不仅对成果展示的内容完成度和创新性进行评价,也关注了学生目标语言掌握情况以及思政深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促进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在课堂中的有机融合。

三、项目式教学下的课程思政融合优势

(一)开放性

由于教材的特殊性,其中所囊括的内容相对不完善且缺乏一定时效性。如果课堂教学仅围绕教材内容,很难达到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而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学活动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教材与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其将外部环境有机纳入教学环境中,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很好地促进书本外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弥补教材缺乏时效性以及缺乏思政深度等问题。当然,传统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多由教师充当课堂与外界知识的唯一媒介,引入的思政内容带有主观性且相对单一。在项目式教学中,不同小组之间的差异天然导致了项目关注点的差异,也因此确保了思政内容的多元化。

(二)自主性

项目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任务不是将知识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发挥助和引导的作用。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将主动地与教师、同学、教材与外部环境互动,积极构建知识体系。该教学模式赋予学生的自由度与合作机会也让他们获得更强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意付出更多并努力接受富有挑战的任务,自主展开调查学习[7]。在这一自主探索中,学生不仅接触到了思政知识,还将结合自身特点,辩证地看待不同的观点,强调了学习中的思辨性。通过完成项目,学生主动合作获取整合资料,更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引导,避免学生因被动灌输思政内容而产生反感。在此过程中,语言技能并不作为着重教授的内容,却能让学生主动使用英语,最大化其语言提升效果。

(三)工具性

与传统英语教学法不同,项目式教学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与交际性。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将以英语为媒介进行资料收集、小组互动、成果汇报等,该过程使学生沉浸在真实有意义的语用环境中,将语言作为完成任务的有效工具,真正体会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帮助提升学生语言学习兴趣。该特征也顺应了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要求的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比传统的由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模式,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的英语技能与思政知识也更加深刻。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表明,高层次的认知需要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整合,并对其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在情感领域教学也以价值观被动接受为最基础目标,价值体系的个性化为最高层次目标。项目式教学正是鼓励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进行信息分析整理,并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行个性化的思政元素探索和汇报。因此,学生在此过程中训练了高层次认知技能,实现个性化价值观体系建构,使学生无论是从认知还是情感层面都能得到更全方位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教学方法的迭代与教育技术的创新,教师更应立足课堂,以生为本,深挖教材,实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助力课程思政融合,实现全面育人。项目式教学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有天然的实施优势,使教师得以在已有的单元项目基础上稍作调整便能开展项目式教学,达到价值观的引导与语言技能提升的协同并进。然而,项目式教学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与辅助,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也需要反复实践适应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学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项目式教学,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以求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立,杜洁敏. 大学英语分科教学背景下学术英语PBL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14(05):55-58.

[3] 刘正光,岳曼曼. 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 外国语,2020(05):21-29.

[4] 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 Fried-Booth D L.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Project work[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6] 高艳. 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外语界,2010(06):42-56.

[7] 王勃然. 项目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3(149):37-68.

[8] 余渭深. 《新大学英语》项目活动实践的学生评价研究[J]. 中国外语,2017(03):82-91.

[9] 董艳,和静宇. PBL项目式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9(09):53-58.

[10] 龚一鸣. 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 中国大学教学,2021(05):77-84.

[11] Stoller F L. Project work: A means to promote language and content[J]. 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7(04):2-20+37.

(荐稿人:李在辉,成都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