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训练初探

2023-07-04李良炜

新课程·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语文

李良炜

较强的语文写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必备素养,它能使学生充分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观点,提高交际与沟通能力。但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对写作的理解并不相同,需要经过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因此,教師应该高度重视写作教学,给作文教学留足时间,让学生从心理上改变对写作的认知,辅之以写作技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但是作文教学却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学生害怕作文、厌烦作文的现象较严重。怎样改变这一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他们逐步由厌倦写作到喜欢写作,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留足作文教学时间,祛除畏惧心理

从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将作文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没有给作文教学留出足够的时间,造成作文教学过于仓促,学生在写作时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加之大多数学生惧怕写作,作文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鉴于这一状况,教师应从战略上藐视写作,从战术上重视写作,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让学生祛除畏惧心理,重拾写作信心。

语言与写作是相通的,二者均为观点表达的方式。在写作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害怕书面写作,但却善于口头表达。[1]如果用口头表达来开展写作教学,打通二者的联系,便会有奇效。口头表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愿意表现的欲望,从而激发写作兴趣,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其写作热情。口头作文的目标是“出口成章”,但开始可以等同于口头表达;书面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口头作文的转化路径是“思想—内心语言—口头表达”;书面作文的转化路径是“思考—内部语言—过滤加工—书面表达”。“过滤加工”,即语言的删改、添加、替换、修饰,符合条件后方可进入书面表达阶段。由转换路径可知,二者的不同是后者有“过滤加工”一环。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它们的区别,解决这种区别带来的问题。比如,教师想要让学生从“会说”到“会写”,可以借助录音工具,将口语表达整理成文字,让学生学会去除口语化内容,如部分语气助词、方言词汇等,从而形成有逻辑、有思想的文字内容。再如,教师布置写作的主题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口语拟出作文题目,然后通过“过滤加工”功能修饰题目,让题目具有总领、优美的特征。[2]如果作文表现的是议论观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同的方式总结出小论点,从而厘清作文脉络,为写作奠定基础。

二、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输入决定输出”,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如果平时没有足量的阅读,却期望写作时一蹴而就,这是不现实的。阅读是写作之本,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和吸收别人的经验、吸取语言精华,提升写作深度,还可以给作文以理论依据。学生有倾诉的内容和抒发情感的素材,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名篇文章,深入领会、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关键词句,增加阅读词汇量。比如,在写作中想要描述人物外貌,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的描写,突出外貌描写的传神;需要描述父子情时,学生可以联想教材中《背影》《父亲的手提箱》等文章中的内容,突出父子情的朴实与真挚。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通过积累诗词中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描述给文章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在描写离别伤感之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雨霖铃》中的千古名句融入其中,突出离别时的凄凉与哀婉。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并将感兴趣的语段摘录下来,整理成摘抄本,形成自己的写作库。

教师应加强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积累词句的指导。灵活使用经典诗句,并以熟练的写作技巧模仿名篇段落,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3]写作没有固定格式,但是初学者在写作时应在脑海中形成良好的写作模板,将其融入具体作文中。如在描写师生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魏巍的《我的老师》,学习其中的描写技巧,也可以将《师说》中的名句置于书写之前;当师生观点不同时也可以运用课外名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手段启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把优秀读物推荐给他们,以充实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增加知识积累、充实信息储量和熟悉语言运用,使他们在阅读中积累材料,从中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开展美文鉴赏,提升写作认知

想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好文章,要能从优秀文章中挖掘其亮点,如语句优美、哲理深邃、格式工整、言辞深切等,只有明白了好文章所具备的特征,才能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融入优秀文章元素。

所谓美文鉴赏,是指有目的地去发现一些具有深度思想和学习意义的文学作品,并将其定向化,为提高写作能力服务。[4]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发掘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学生看待问题往往不全面,不仅是因为知识水平欠缺,还受到大局观、视野狭窄等多种因素制约。在眼界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的写作内容较为单调,很难达到教师所期望的写作要求。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指导学生鉴赏美文,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从多个方面予以指导。

例如,在开展新闻稿写作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篇目《飞向太空的航程》,向学生阐述新闻稿书写的格式与要素,给学生讲清新闻写作的“内容六要素”“结构五部分”。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新闻稿写作不仅要明确时间、地点和人物,还要将事件阐述清楚,且新闻稿要求客观简洁,不能掺杂任何个人情感。

再如,在散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荷塘月色》展开。这篇文章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荷塘边的景色,二是作者由荷塘月色引发的思考。散文注重的是以景抒情,强调的是情景交融,通过散文鉴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欣赏力。当然,教师在开展美文鉴赏时必须打破课堂局限性,要注意挖掘课外的美文元素,拓宽学生视野。如通过美文鉴赏使学生学会欧·亨利“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写法,使写作充满悬念,引人深思。要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开拓自身写作思维、运用不同技巧、不同着眼点对同一内容进行描写,从而增强写作的趣味性、创意性,从本质上促进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师生交流,重视写作技巧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若是在每一次写作中都现身说法,则可以直接指引学生的写作走向,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重“下水作文”,自己动手“陪伴”学生一起写作。在写作课开始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材料,与学生一起分析写作思路,并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与观点进行评价。当然还可以与学生交流一些当年教师在写作时走过的弯路、闹过的笑话,这样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写作时的趣味性也会更多。然后师生同时动手,写同一话题,自然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与教师进行情感沟通,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一模式,让学生喜欢写作教学。

当然,除了与学生进行交流外,教师还应重点指导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技巧,提升写作水平。无论什么类型的写作,无外乎是对事物、现象、语句、观点进行表达与分析。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扩写、缩写能力,如“我去上学了”这句话,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通过增加时间副词、交通工具、学校名称、上学心情等对其进行扩写。学生扩写之后可以尝试着再让其缩写,即去掉修饰性的词语,让语言表达更加精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扩写与缩写是控制写作节奏的关键,合理掌握扩写与缩写技巧,可以让写作比例更加协调,格式更加优美。

除了扩写、缩写外,还要重视仿写。我们坚决反对“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不应排斥仿写训练。如某学生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可以让学生仿照林黛玉的口吻写一篇被批评的感受。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还原事件,想象林黛玉在这种场景下会是什么反应,或者会产生什么心理。

五、丰富教学形式,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水平是大家的共识,实际上多阅读只是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之一,还有很多的教学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结合电视类节目,丰富学生的知识库。近两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很好的栏目。再如早期的《百家讲坛》《孔子》等节目就值得一看,这是一档坚持一人主讲,通过电视传播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类电视节目。通过视频讲述故事,能更生动地将内容呈现出来,更具有吸引力。当然还可以观看一些名人访谈节目,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经验,感受哲理,产生共鸣。

在拓展写作教学形式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记日记和周记。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刚开始可以由教师来安排,根据学生基础合理控制字数,不需要写太多,可要求学生写当天的校园新闻事件,或对感触较深的一件事说说个人的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均可,以观点输出为主。写作时内容可多样化,字数、格式无需限制,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阅。教师可选择性地进行批阅点评,鼓励学生坚持写作。平时训练的安排应该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尊重学生情感,强化学生对自身作文水平的认知。等到学生养成习惯之后,班级的写作氛围自然变得更好,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自然会提高。

六、举办写作活动,激发写作热情

写作需要静下心来思考,需要学生能够忍受孤独,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这是学生不爱写作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写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完成《将进酒》教学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举办“诗酒”研学活动,让学生搜集古代有关诗与酒的文章,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激发写作创意。事实上,我国古代大部分诗人、词人都有饮酒的喜好,诗与酒的文章不可胜数,此种情况下,学生选题就变得异常丰富。有的学生会以“浓酒入墨,醉倒无数才俊”为选题,通过描写古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的饮酒状态来贯穿诗与酒的关系;有的学生会从“无酒不成诗”的角度,探讨酒对文学创作的价值;若是基于科学知识,文章则会侧重酒精对神经刺激方面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创作活动,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如准备一盆菊花,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书写观察所得。有的学生会侧重描写菊花的美,有的学生会借鉴《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风格侧重描写菊花的状态,有的学生会回忆之前见到的菊花类型与之进行对比……观察是写作的基础,除了在课堂上观察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增强生活感受力。如可以记录一次踏青,可以回忆一次旅游,通过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充实文章情感色彩,提升写作深度。

七、结语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慎重审视写作的特点与学生在写作中的心理,多思考、善总结,因材施教,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写作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树立写作信心,增强写作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贝貝.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1(4):128.

[2]张巨荣.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作用及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57.

[3]惠叶婷.高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国际公关,2019(8):85.

[4]崔宏.高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4):96-97.

(作者单位: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