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2023-07-04陈文滔

新课程·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机电车间实训

陈文滔

现代职业教育应关注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五合一”教学法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教学法的逐步深度完善,改进应用策略,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逐步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需求及认可也逐步提高。对于普通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中职院校是主要阵地之一。因此,中职院校要以培养技能人才目标为核心,以加快就业速度为方向,以强化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积极构建“五合一”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五合一”教学法的含义

“五合一”教学法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指重视教材知识与学习任务的融合,通过将教室与车间、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校、作品与产品相互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开放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实现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布置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训练中。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增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而且还能使学生增强岗位意识。

二、“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实事求是

实用性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五合一”教学法具有诸多优势,但若不具备实用性,那所取得的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实事求是指做事要有规律可循,“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要尽力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而且还应当与教育规律相契合,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要求。

(二)以学为中心

“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必须以学为中心。[1]就当下教学模式而言,通常将实验的结果作为重点,而“五合一”教学法则是将项目推上主导地位,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两个,分别为专业技能的学习者以及实际产品的生产者,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职业能力。

三、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五合一”教学法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部分学校可能只在几门课程中实现了对其的应用,甚至有的学校仅仅将其应用到某几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流程还是先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再进行集中实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并不能贯穿始终。

机电技术应用这门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中的专业课内容大多数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但由于部分实训仍处于“实验室”模式,学生的作品并不会实际使用,所以学生实训过程中的作品无法通过市场进行检验,不能反馈学生的能力,也不清楚他们与市场所需人才水平的差距。[2]另外,由于学习目标的制订缺乏市场实际需求这一重要依据,学生的能力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五合一”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不仅没有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而且对教材中实训项目的挖掘也只停留在浅层,还是以教材编排为依据,按部就班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由于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实际设备与教学设备之间具有一定差距、实训环境的局限性等,教师也只是将上课地点从教室变成了车间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应用“五合一”教学法。

四、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五合一”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教室与车间“合一”

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将教室与车间“合一”,主要是为了通过教学与工作环境一体化的创设,将专业理论课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校车间实训中将专业课内容融入进去,一边教学,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他们就能通过车间实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数控车床的组成及面板操作”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训中心上课,在这之前,实训中心部分教室要改建为工厂车间,并且具备各种功能,如展示、实验、实训等,让学生仿佛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将生产标语、安全操作流程等贴在工厂车间内,学生在进入车间之前必须穿好工作服,佩戴工卡。当学生进入车间以后,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可以指出各个部分在数控车床上的具体位置。首先,机床主体的床身、底座铸件、导轨、滑台等构成部分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其次,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展示数控面板的操作界面,并逐一介绍各按键的用途。最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过程中,教师应留心观察并及时指导,以此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维护好车间秩序、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遵规守紀的意识,并对学生提出必须依照相关设备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的要求,将车间这一场所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理论和实践“合一”

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对理实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还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点,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完善,并以工作为导向,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典型气压传动系统”这一单元的知识为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在课程教学的最后阶段才为学生安排实践课,而是要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并在授课的环节适时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实践教学就能成为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发布微课,课前预先给学生提供有关气动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习资料,提高课堂的理论教学效率,降低理论课时比重,并在课堂中针对新知识点设置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接着,教师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工程或事件,并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探讨、设计和完善。最后,让学生依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而且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教师与师傅“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顾名思义,就是一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同一名教师负责,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理实教学相割裂问题的出现。为此,学校要加大师资力量建设的力度,为专业教师提供参与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学习并掌握更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或者让教师深入企业内部,采用顶岗进修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以“数控车床的对刀操作”这一课为例,教师需要学生了解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理解对刀的过程,知道对刀的目的;掌握数控车床试切法对刀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为此,教师应利用暑假下企业实践,熟练掌握试切对刀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当下大部分数控车床的对刀原理,能够区分企业常用数控车床对刀方式的异同。理论教学中,教师将对刀操作的实际案例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随后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这样,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帮助。教师与师傅“合一”,无论课程知识还是专业技能,教师都可以做到统筹规划,从而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升学生课程知识和技能获取的连贯性及整体性。

(四)学生与学校“合一”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实现步调一致的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机电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

以“零部件测绘”这个单元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完成机械产品的拆除、测绘与安装,并确保零件的完整性;能对装配工具做出正确、适当的选择,看懂并理解机械装配图;对装配流程能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到对装配零件平行度和垂直度的适当调整。为此,学校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起基于学校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在校内进行实习。随后,教师可以重点强化学生机电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然后,教师需将测量技术、CAD成图技术、钳工等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学校相应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布置专业综合实训任务,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联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最后,让学生到学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五)作品与产品“合一”

学校应积极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学生作品与产品“合一”的顺利实现。无论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当学生在完成作业作品的过程中,除了学校教师进行指导以外,企业也要对学生给予技术上的积极支持,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作品的完成度,并且能搭建起企业与学生作品间的桥梁,让二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以“3D打印模块设计”这一单元的知识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建立作品数字化模型,完成机构分析计算与部件优化设计,编写装配指导文件并使用数字化制造的方式完成部分零部件制造。学生要了解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业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类型;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熟练使用三维设计软件;理解增材、减材制造方法的原理与优势,对零部件加工方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设置合理的加工参数采用增材、减材制造方式完成产品零部件加工与后期处理。为此,教师首先应到企业调研,结合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国家标准与相关行业标准,整理出企业相关产品的生产案例,作为本单元的教学课例,课例即实例,作品与产品合一。学校和企业要充分合作,学校可承接企业来料加工。教师配合企业安排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与标准,为学生介绍3D打印模块设计的技术和流程,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有机会接触实际产品的加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教学结束以后,学校和企业要联合建立专门考核小组,建立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效果、专业技能等在内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強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相关岗位的需求。

“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前提是要实现四方共赢,这里所说的四方包括企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否则其开展和实施将会受到影响。“五合一”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使企业劳动成本大大降低,提高收益,为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师提高职业技能,让学生通过对企业生活的提前体验和感受,获得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如何将“五合一”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将课程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岗位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的同时,让学生更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是中职院校当下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富杰.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幻画报,2021,312(10):183-184.

[2]吴瑜钢.中职电子专业“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1):15-18.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机电车间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招工啦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把农业搬进车间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