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学习动机与感恩、人格、青少年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2023-07-04武凡

新课程·上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源学习动机总分

武凡

中职教育同高中教育同等重要,但是中职是很多学生在中考失利情况下的选择,学生往往个人学习习惯差,缺乏意志力,课堂配合度低,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并且一些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环境当中不够客观的评价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且能够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动力倾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关系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探讨了学习动机与学生个人因素当中的人格变量、感恩教育,以及来自青少年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负性事件的关系,分析影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以便提高中职学生学业成绩,增强中职教育的竞争力。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选取南阳某中职院校354名学生为被试,实际发放问卷354份,剔除未做完、信息不全等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为334份,有效率94.35%。男生133人(39.8%),女生201人(60.2%);农村生源地294人(88%),城市生源地40人(12%)。平均年龄(16.46±0.90)岁。

(二)方法

1.学习动机量表。该自测量表由宋专茂等人编制,共20个项目,分为学习动机过弱、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困扰程度、学习目标困扰程度四个维度。每个项目采用“是”或“否”评分,若被试在每个项目上得分高于3分,则表示在该维度上存在困扰或者不正确认知。学习动机总分,1~5分表示有少许动机问题,必要时可以调整;6~13分表示动机有一定问题,可以调整;14~20分表示有严重动机问题,必须进行调整。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3。

2.埃森克人格问卷。该问卷由Eysenck编制,钱铭怡、武国城等修订,共有48道题目,由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3个人格维度和1个效度量表即掩饰性(L)量表组成。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P、E、N、L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68、0.75、 0.77、0.73,具有较好的信度。

3.感戴量表。共14个项目,分为广度、深度和密度3个维度。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感戴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

4.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该量表为一自评问卷,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有较好的信、效度;评定期限依研究目的而定,可为最近3个月、6个月、9个月或12个月。累积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应激量根据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感受进行评定。

5.统计分析。使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

二、結果

(一)中职生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中职生学习动机总分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三组。比较三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中职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机问题,少部分存在非常严重的动机问题,亟待改变。该结果与连智平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学习动机存在问题的中职生,可能由于对课本知识或者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感兴趣。受学习目标困扰,可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清楚,或者不能对学习目标合理分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少部分学习动机问题严重的学生,学习动机非常弱,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目标不清晰,必须及时调整。

(二)中职生学习动机情况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以性别、独生或非独生、生源地为自变量对学习动机各个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学习动机过弱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男生比女生更弱。学习动机过弱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1),一年级比二年级更弱。学习动机过弱在生源地、独生非独生上差异不显著(P>0.05)。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弱问题比城镇学生严重;城镇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问题比农村学生严重,比农村学生更受学习兴趣困扰,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学习动机过弱在独生非独生这一变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

动机过强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1),即二年级中职生比一年级学生有更明显的学习动机过强的问题。在性别、生源地、独生非独生上差异不显著(P>0.05)。学习兴趣困扰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在年级、生源地、独生非独生上差异不显著(P>0.05)。学习目标困扰在年级、生源地上差异显著(P<0.01),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受学习目标的困扰更明显;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受学习目标困扰的问题更明显。学习动机总分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非独生上差异不显著(P>0.05)。

(三)学习动机、人格、感戴与青少年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

对中职生学习动机各因子及总分同人格三个因子、感戴各因子及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中职生动机过弱与神经质、掩饰、感戴三个因子以及青少年生活总应激量显著相关(P<0.01**)。动机过强与神经质、掩饰显著相关(P<0.05*)。学习兴趣困扰与神经质、掩饰、感戴密度、感戴总分及总应激量显著相关(P<0.05*)。学习目标困扰与神经质、感戴各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P<0.05*)。学习动机总分与神经质、掩饰、感戴密度、感戴总分及总应激量显著相关(P<0.05*)。

三、讨论

由表1结果可知,该校大部分中职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有一定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一般,并且受学习目标困扰,与吕毅研究结果一致,推测原因,可能是教材知识没有引起其足够兴趣,或者未能接受教师的授课形式。

学习动机过弱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P<0.01),在独生非独生、生源地上差别不显著(P>0.05)。刚入学时,女生普遍有一些学习动机,男生学习动机更弱。经过一年在校学习,受到学校良好学风影响及教师正确及时的引导,学生学习动机比一年级时有明显的提升。

学习动机过强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说明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更强。二年级学生面临明显的动机问题,可能由于一年级时刚进入中职院校,对学习抱有很大的兴趣。学习动机过强在性别、生源地、独生非独生上差异不显著。

学习目标在年级、生源地上差异显著(P<0.05),二年级时更受学习目标的困扰。经过两年的学习,要面临毕业、就业、人生规划这些问题,学生会思考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而学,这与吕毅的研究结果不同。在性别、独生非独生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性别、独生非独生的不同不会成为影响中职生学习目标困扰的因素。农村学生目标更明确,城镇学生受学习目标困扰更严重,并且城镇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存在严重错误的认知(城镇学生学习目标均分为3.03±1.21)。推测由于城镇学生认为自己选择更多,对学习无期望,学不好也不会觉得丢面子,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难以适应学习情景。

中职生学习动机过弱、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及学习动机总分都与神经质负相关显著(P<0.01**)。说明情绪是否稳定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都有较大影响,与赵艺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积极稳定的正面情绪会促使学生维持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较强的内部学习动机。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机。

中职生学习动机过弱与感戴的三个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学习动机过强与感戴各因子及总分相关不显著(P>0.05)。即经常、频繁对生活中的事情抱有较深刻感恩之情的学生较少存在学习动机过弱的问题。这提示我们,在家庭、学校中对学生要进行感恩教育,进而引导其增强学习动机。

中职生学习动机中学习兴趣困扰因子与感戴密度、感戴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学生对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体验到较多的感恩之情,就较少存在学习兴趣问题。负性事件是作为压力因素存在的,学生体验到的压力越多,就越发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兴趣。

中职生学习目标困扰因子与感戴广度、感戴深度、感戴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感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周围的人和事具备较深感恩之情的学生,学习目标困扰问题越严重,在某件事情上对较多人有感激之情,反而学习目标较清晰。推测要感恩的层面越多,感戴程度越深入,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他们不清楚学习具体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计划。

学习动机总分与感戴密度、感戴总分负相关显著,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呈显著正相关。即学生越具备感恩之情,学习动机问题越不明显,中职学生生活当中的负性事件发生得越多,其学习动机问题越严重。

在前人研究中,很少有人对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与人格、感恩教育及青少年生活事件关系进行考察分析。本篇文章以学生为中心,研究了影响学业成绩的学习动机,及来自围绕学生发生的社会影响因素,如感恩教育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得出人格、感戴及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学习动机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可为学校、家庭及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即在中职学生的教育中,我们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适时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避免讓他们受过多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影响,进而提高学习动机,培养专注力,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逐步提升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韩英君.中学生人格特点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2]莫书亮,孙葵,周成,等.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和人格特质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

[3]赵艺,焦江丽,白冬青.学业情绪对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影响[J].江苏教育,2021(33).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东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生源学习动机总分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