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中职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2023-07-04江仁赞
江仁赞
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技术、生产以及服务为一体的高素质与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其中,中职体育是依照中职人才培养而设计的一门锻炼学生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一致均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性,为中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服务。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中职院校体育课程依照职业体能需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构建了完善的中职体育课程体系。
一、职业体能的概念
在体育活动中,体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主要包括爬、越、走、跑、支撑、攀登、悬垂、投掷等;二是人体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人体的力量、人体的灵敏度、人体的速度以及人体的柔韧等[1]。职业体能主要是指人们在职业岗位中呈现出来的可以适应岗位要求的体能,其中包含与职业有关的内容:一是身体素质,主要涵盖了人们在劳动环境中展现出来的适应能力、耐受力等;二是职业所需的身体活动能力,主要表现在可重复性或维持身体姿势的协调能力。在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是否可以满足企业岗位体能需求,能否适应新时代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中职体育课程锻炼职业体能的关键。
二、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目前,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多数采取的是“2+1”教学模式,在校就读学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学生刚入校阶段,主要以提升学生体质为主,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教学。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是以专项运动训练为主,如排球、田径以及篮球,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与方法,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体育道德素养,改善学生不良心理,提升其意志。第四阶段主要开展选修类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瑜伽等传统健身健美运动,使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健身方法[2]。由表1可知,现阶段中职体育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且合理,既有理论知识教学,又有专项技能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培养学生的活动技能水平。虽然内容设置基本能满足学生体育的基本需求,但是大部分的体育教学尚且停留在学生技能传授方面,而对学生后期职业发展方面的体能并未过多考虑。因此,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体能要求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并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职业体能的相关运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中职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技能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2)社会适应目标。主要是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培养,通过体育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道德素养等意识,使其可以正确认识与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3)运动参与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可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4)身体健康目标[3]。主要是利用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情况进行测试,使其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5)心理健康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利用体育训练来进一步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形态。同时,在整体教学目标之外,中职学校还应该在不同阶段依照体育课程情况设置不同的阶段目标。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校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身体健康”等为主要目标,很少会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或者是预防职业病等意识与能力,即使设置了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但是却存在实用性不强的缺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体能要求不符[4]。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要注重其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充分体现出中职体育教学的职业特点与目标。
三、职业体能需求下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
(一)课堂教育形式
现阶段,中职体育课程主要是在一、二年级开设,三年级则是上学期开设。在三个不同年级中,学生学龄不同,身心发展不同,体能情况与心理状态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中职学校依照年级不同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上课形式。如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够完善,其所学专业课较少,职业意识尚且较弱。针对该情况,教师可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又能提升其活动能力,提升合作与健康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随着专业课的学习与身心的不断发展,二年级的学生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取不同的体育项目。三年级的学生面临顶岗实习、就业等压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职业体能等需求来进行分班授课,对每一个班级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以及拓展,进而提升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耐受能力。
(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工作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总称,既包含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方式,又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消化知识、接受知识并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且又存在自身特点与要求。据调查显示,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和游戏法、自主探究、多媒体演示等。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体能中应注重知识内容教学,重点培养其组织、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讲解,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评价
在中职体育中,实施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热爱体育运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中,中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院校实际情况与职业性特征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客观公正、准确、全面地反馈中职整体的教学情况与学习状况。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学评价已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因此在课程教学评价中既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职业体能培养,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过程性评价。通过调查显示,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师采取的教学评价较为单一,虽然部分教师尝试将过程性评价融入其中,但是因评价方式过于简单(以出勤指标作为过程性评价方式的标准),并未充分体现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长性,且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再者,在职业教育改革与转型的背景下,多数中职院校并未将职業体能与学生职业能力等内容、意识等融入体育评价中,没有充分体现出体育的职业性能,这就为中职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带来一定制约。
(四)教学实施与场地
健全的体育场地、运动设备设施是中职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中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学校需按照建设标准来配备体育器材、设备、场地等,还规定将体育器材归纳至教学仪器供应计划中,中职学校除了要配备相应的体育设施与场所,还需要依照中职专业特色与职业岗位需求来添置相应的活动器材与设施,如表2所示。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与投资逐渐增加,中职体育的设施、器械设备、场所等配备得到明显的改善。据相关研究指出,75%的师生对中职院校的体育设施、场所等表示满意,说明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体育仪器设施、教育场地等可以有效满足开展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可以为学生参与体育项目活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同时,在实际调查中还发现中职学校的体育场地建设尚且存在以下问题:(1)室外体育运动场所比较充足,但是室内体育运动场所相对不足,只有室内乒乓球台、健身场地等不利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2)拓展类的体育运动场地较少,不利于中职校体育其他类项目的拓展。(3)体育场所未充分体现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服务型的专业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类型,而在中职体育调研中发现很少有学校建立专门的室内康乐场所。
(五)学生学习动机与状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就是对待课程内容学习的态度,学生动机则是指激发学生向某目标学习的动力,学习状态与学习动机是否正确、端正等均会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中职生的生源相对特殊,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偏下、考不上高中等情况,中职生在学习态度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来看,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学习态度保持一致,学生的自我评价相对偏低,所以体育教师可以从“教学氛围”方面着手,以“就业为导”作为转变教学模式的方法,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很少是与职业有关的健康知识与技能,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中职生的职业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依照职业教育的改革与职业体能需求情况,对现阶段中职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依据中职体育的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场地与设施、学生学习动机与状态等研究发现,现阶段的中职体育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健康知识的获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间的结合相对较少,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化体育职业体能的需求,还需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吕方方.中职学校“3D打印”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内江科技,2022,43(11):80-82.
[2]李锐,刘俊,丁坚,等.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中职体育课程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3):78-85.
[3]李锐,刘俊,丁坚,等.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中职体育“菜单式”课程包的构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15-20.
[4]张卓彦.职业需求为导向中职校体育课体能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118-121.
(作者單位:闽侯县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