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削编程及加工信息化项目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7-04林秀琼
林秀琼
党的二十大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出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导文件,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心前所未有,足以体现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1]。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伴随着当前经济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迎来信息化转型的契机。构建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资源都是大势所趋。数控车削编程及加工是机械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操作性强,但常规讲解操作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效率低,学生存在看不见、看不懂、不敢动、不会动等问题。信息化项目教学内涵在于信息化手段服务于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促进项目的高效、有序开展,这将给课堂带来耳目一新的新思路,注入新活力,增强产教融合性。本文以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模块教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浅析信息化项目教学的应用。
一、整体教学分析
(一)项目教学内容分析
将数控车削编程及工艺设计、编程加工、机床操作保养等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活页教材。本教材由四大模块组成,即模块一:直线类零件编程与加工;模块二:圆弧类零件编程与加工;模块三: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模块四:螺纹零件编程与加工;模块五:综合零件加工。本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为模块三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
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模块包含以下四个项目:光纤适配器样品加工、光纤适配器批量加工、环槽轴样品加工、环槽轴批量加工。
槽类零件加工模块,以企业订单为驱动,教学内容分层递进,从浅槽加工(光纤适配器加工)到宽槽加工(环形槽加工),有序递进;从样品加工到批量加工,有效对比。
(二)收集平台学习数据,分析问题学情
项目授课对象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在二年级下学期。通过分析学习平台收集的学习数据,剖析学生的学习痛点,及时调整对应的教学策略。
1.知识与技能储备:具有一定的分析图纸能力;已经掌握直线、圆弧类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外圆刀安装与对刀方法;熟悉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但知识点呈现碎片化,不够系统。
2.学生特点和学习态度:对专业实训课学习充满兴趣,喜欢动手实践操作,乐于展示自我能力和风采,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及规范操作意识,但有待加强。
(三)依据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参照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結合“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兼顾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剖析问题学情,制订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槽类零件加工编程指令和切削用量等参数。
能力目标:能正确编写槽类零件的加工程序并进行加工,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安全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活用信息技术,调整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中学,做中教,落实产教融合、高效实用的教学理念[2]。
2.教学模式:依据学习目标,参照企业零件生产模式,每个项目都围绕工艺、编程、加工、质检四个主要环节展开教学。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创设企业生产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4.信息化手段突破重难点:(1)创设与企业生产环境相适配的理实一体化情境,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职业代入感。(2)信息化手段巧妙运用于四个环节,突破重难点。①工艺环节:二维码结合活页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刀具选用和工艺参数选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编程环节:数控仿真软件使编程具象化,直观有效检验程序,为加工操作提供安全保障,突出程序编制重点。③加工环节:通过机床摄像头实时直播,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观看教师切槽刀对刀操作的演示,同时教师可以更明确地掌握每组学生的操作情况,突破难点。④质检环节:三坐标测量仪引入第三方结果,客观检测零件加工质量,从而指引学生找出问题所在,保证批量加工精度,突破难点。
二、教学实施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储备、课中任务实施、课后拓展提升三个阶段。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平台反馈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教学流程为分析任务→工艺编制→编程仿真→机床加工→零件质检→总结提升;课后撰写实践报告,及时巩固拓展知识。
阶段一:课前知识储备
教师课前预判学情,在学习平台上上传微课、相关零件案例,布置课前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在学习平台上及时交流作业完成情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并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剖析问题学情,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阶段二:课中任务实施
参考企业生产模式及岗位设置,创设实践情境,营造岗位实操氛围,每组设有工艺员、编程员、操作员、质检员、安全员岗位,分组轮岗实训教学,提前让学生适应各类型工作岗位,多维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课中任务实施以工艺—编程—加工—质检四大环节为教学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工艺环节:分析零件图纸,学生查阅工艺卡任务工单,拟定初步零件加工路线,通过扫描活页教材中的二维码选择刀具及合理的切削用量。小组协作制定初步工艺路线。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仿真、小组互评等方式确定最优化工艺。从单件到批量生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工艺的不同之处,校企合作,确定批量加工新工艺,进行软爪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光纤适配器样品加工工艺分析环节中,教师借助自主设计的活页教材,引导学生利用二维码选择刀具及参数,激发小组讨论确定初步切槽工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工单验证学生工艺分析整合能力,利用学习平台实现动态评价。
编程环节:分层次讲解切槽指令,乐玩游戏巩固新知,学生根据图纸及工艺卡,编写加工程序,完成程序单。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中,利用仿真软件校验所编程序,教师分析,学生互评,对比纠错,修订程序,确定加工程序并导入机床,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在环槽轴零件编程环节,通过学习平台获得问题学情,对比新旧知识点,突出G75编程格式重点内容,利用小游戏巩固新知,学生对两种不同的程序有更精确的认识;运用数控仿真软件提前发现编程问题,突出宽槽编程与窄槽加工编程的不同之处,突出重点;教师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运用学习平台对编程任务工单进行有效评价,审核学生课堂编程完成效果。
加工环节:借鉴企业生产模式,流程为准备材料—安全检查—教师示范—学生操作互动—教师巡视—点评纠错。运用机床摄像头实时直播,使加工操作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演示,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及时解决操作难点。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结合任务工单,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作风。
例如,在教学切槽刀对刀操作(难点)内容时,教师运用实时视频直播,对刀示范操作要点进行直观、全方位展示。学生在真实操作环境中发现操作难点,教师实时巡视指导,及时解决难题,提高学生规范性操作能力。针对各组操作问题,结合任务工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及时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质检环节: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根据质检任务单进行初步质检,填写质检单并上传至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学生再次测量,填写质检报告;运用检测新技术杠杆百分表打表测量,突破宽槽检测难点;运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零件测量,输出报告,保证检测精度,并进行反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解决根源问题,精益求精的“种子”在这个过程中根植于学生内心。
阶段三:课后总结提升
学生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总结批量与单件在工艺、编程与加工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探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对批量生产的零件进行抽样检验。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搜索查阅资料,举一反三,对内径槽、端面槽加工進行探讨学习。
三、学生学习成效
(一)提升核心素养,岗位竞争力增强
1.知识层面拓宽。依托各类智能信息手段的运用,知识点变得更直观、生动、系统,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从项目的结果评价可以看出,学生的切槽工艺参数选择正确率由课前的70%提升到95%,掌握了G94、G75的指令格式,可以正确选用窄槽和宽槽的编程程序。学习平台的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达到100%,课后撰写的实践报告在讨论区的热度很高,学生互评优秀率达到91%。
2.技能操作规范。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情境,对接企业岗位设置,学生在四环节的技能操作能力逐渐规范,任务工单的数据体现了学生工艺、编程、加工、质检能力的进步与质变。精益组突破性较好,四环节规范操作分数由72分逐渐提升到95分,批量生产时零件的合格率由85%提高到97%,操作速度提高,工序交接有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素养内化于心。学生从微课学习、成果展示中了解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感受中国制造业的力量,充满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小组讨论合作中,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在切槽刀对刀操作中,学生一开始对刀具的装夹不够重视,导致切削角度改变,造成废品产生,经过教师示范指引,学生反思问题,深刻领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工后整理打扫,对机床及零件进行保养,学生发挥不怕脏、不怕累、肯吃苦、能吃苦的劳动精神,精心护理已加工好的零件,高质交付企业。
(二)融通岗课赛证,获得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企业,促进就业,才能真正做到产教融合。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对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奠定了基础,在进行跟岗实习时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强,工作效率高,获得企业高度认可。学生在数控车铣综合赛项中稳定发挥,最终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应积极参与“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考核培训,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强化课程思政,发扬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强化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平台渗透的工匠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任务工单规范操作,学生已经具备爱岗敬业、不畏辛劳、肯吃苦、能吃苦的劳动精神,养成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四、教学反思
教师以企业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用信息化手段活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未来,笔者希望学校能与更多制造类企业合作,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共同开发更多的教学素材,将更多的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校园。
参考文献:
[1]王清.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为例[J].发明与创新,2019(6):32-35.
[2]韩庆英,张喜瑞,李昊.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思维新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2):33-35.
(作者单位: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