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启示

2023-07-04杨光强曲含蕾

西部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

杨光强 曲含蕾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具影响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来源包括马克思的异化学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容,主要有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性使艺术本质自由丧失、大众文化的操控性使文化沦落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使人真正意义上主体性的丧失。其对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启示,就是要针对我国流行文化日益趋同、对人的操控性逐渐增强、商业化越来越强的现状,避免标准化,要与主流文化相契合;避免操纵性,要发挥文化自身的价值和导向功能;避免商品化现象,要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流行文化

中图分类号:B516.59;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1-0060-04

在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其理论家指出,二十世纪的人们深受统治阶级的影响和资产阶级的压迫,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成为了纯粹的经济动物,而文化也逐渐沦为了经济的附庸,加剧了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对大众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批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流行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法蘭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理论家们在德国和美国统治之下,看到了大众文化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作用之后,借助以往思想家的理论精髓而对当时西方的大众文化展开批判的产物。

(一)时代背景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经历了德国的法西斯主义统治之后,对德国纳粹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在转移到美国之后,他们看到了美国自由主义条件下对文化的极权控制,这使得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1.高度集权的德国社会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之后,德国逐渐被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统治。希特勒在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在经济上实行垄断政策。为了使民众完全地信服,希特勒加强了对文化领域的控制,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反动宣传。因此整个德国的文化就被牢牢地置于纳粹统治之下,大众文化逐步转变为集权文化,统治德国民众的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此时,纳粹的统治力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西方的政治文化被法西斯制度强烈地摧毁、践踏,这深深地刺痛了该学派学者的心。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极端反感法西斯利用大众文化操纵民意的行为。

2.美国自由条件下的文化控制

经过了德国纳粹惨无人道的破坏,法兰克福学派将希望寄托于标榜自由的美国。但是当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真正迁到美国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所谓的自由之邦实际上也是一个谎言。因为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美国的经济逐渐被少数资本家掌控,为了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就要控制更多的资源为自己服务,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只是外在的控制,内在最重要的控制就是控制思想和人心,因此大众文化就成为资本家们首要考虑的文化工具。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到了资本家利用大众文化控制民众,实现自己想要的暴利。这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比法西斯独裁统治更可怕的是这种文化的渗透。当时的美国对大众文化的追捧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广播、报纸甚至是街道上的餐厅,处处都透露着对文化的渗透,这也让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意识到了此时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已迫在眉睫。

(二)理论来源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借鉴前人思想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思想延伸到大众文化领域进行剖析由此而产生的。

1.马克思的异化学说。马克思认为“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它们的产物,逐渐转化成为统治人类自身的异己力量”[1]。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认为,当今的异化问题已经由简单的劳动异化转变成了更高程度的文化异化,只是因为人和自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人们处在其中却并不觉得异化。

2.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认为当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之后,人与人的关系就逐渐向物与物的关系转变,并且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最终会控制和主宰人类自己。在卢卡奇看来这种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从而导致了意识的物化。因此,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者的眼中,大众文化就是物化理论的一部分表现形式,继而理论者们不断对该理论进行继承和深化。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在晚期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我是出生时就具有的,不受现实和道德条件的约束,因此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受良知和潜意识支配,压制本我中不合理的欲望和冲动,因此它遵循道德原则。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为依据,从心理层面对大众文化展开批判。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容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从特征和功能上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标准化、齐一性和操控性的特征,并批判了大众文化具有的商品化的功能,让我们加深了对大众文化的认识。

(一)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性使艺术本质自由丧失

文化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其自由性,艺术是由人自由地发明创造出来的,它是独立的、不可替代的。第二就是其超越性,艺术并不仅仅是继承,而是要继承和发展,这就是创新、超越。

从根本上讲,艺术是最能体现人的自由和创造的,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地创造出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文化。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的传播媒介增多,大众传媒兴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因此大众文化在保持自己标准化和齐一性的同时,丧失了自身的创造性和个性。在此环境下,大众文化通过程序化的模式,进行无个性的模仿和重复,逐渐把艺术转变成了一种商品和工具,使艺术的真正本质丧失,变得毫无个性和创造性。

(二)大众文化的操控性使文化沦落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不管是法西斯的集权统治下的大众文化还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统治者们都希望通过宣传大众文化使大众认同自身的统治,以达到文化控制的目的。这就让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见识到了文化控制的可怕性,并对其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批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揭示文化的本质,而是为了从更深的层面揭露大众文化的操纵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者们认为“大众文化主要是为了满足在机械劳动中疲惫的人们的需求,希望通过提供消遣放松的文化产品,逐渐使人们沉溺其中,进而放弃自身思考日益满足社会现实,这就是所謂的‘文化操纵”[2]。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马尔库塞认为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带有价值导向,因此这也是文化操纵的过程。

(三)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使人真正意义上丧失主体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根据商品市场的规律,逐渐创造出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化”[3],艺术产品商品化是大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哈贝马斯认为艺术已经退化为可供宣传的、商业性的大众文化,也就是说艺术逐渐沦为一种供人们消遣和享乐的商品。

首先,大众文化商品的生产被纳入到市场经营体系中,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是成为了攫取利润的工具。对于大众文化的生产者而言,他们不再从艺术的角度来创作产品,而更多的是站在商业的角度。也就是说市场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人的需要,文化企业、文化创作者甚至是文化产品的风格是由可获得的利润和市场决定,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文化的主体性。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对其他艺术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文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购买文化产品和购买平常的生活必须品一样,成为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随着大众文化商品化的发展,人逐渐地丧失了主体地位,被文化商品所操纵和控制。

三、我国流行文化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流行文化的传播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大家对文化的吸纳更多地转向了网络,因此我国流行文化出现了新的形势。

(一)流行文化日益趋同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其初衷是让有才艺、有能力的人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然而随着短视频的逐渐流行,模仿成为主流,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独特,而是短视频的浏览量,因此逐渐出现了趋同的情况。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文化逐渐突破地域的局限,日韩文化、英美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使我国的流行文化的地域特征逐渐地模糊起来。

最后,随着饭圈文化的发展,流行文化娱乐化,尤其是近几年选秀节目的开展,选秀出道的成员的形象、出道后的歌曲以及节目,几乎都是按照一个标准进行的,这就使得流行文化逐渐趋同,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和特色。

(二)流行文化对人的操控性逐渐增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每天为生活而奔波导致精神世界比较空虚,急需要文化产品来弥补,流行文化的出现成为了人们放松精神的首要选择。

就短视频来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日益打破传统壁垒,激发着更多人的参与热情。短视频成为人们放松精神的首要选择,短视频平台采用大数据算法,会根据用户刷视频的行为偏好来推荐视频,因此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5亿,短视频的人均使用时长平均每日达到两个小时左右。由此可见短视频对人的操纵性正在逐渐增强。

(三)流行文化的商业化越来越强

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商品性越来越强,为了迎合大众的需要,文化企业在进行文化创作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是文化本身,而是考虑是否可以从文化产品获取更大的利润。比如,在影视方面,有的团队为了追求顶流效益,启用流量明星,甚至为了迎合大众需要,改写剧本,加大投资,只为在影视剧播出的时候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忽视了剧本或者文化本身所要传达的内涵。

现在网络上还有一种文化现象十分流行,那就是网络直播。很多人看到了直播文化中隐藏的利润,开始投入其中。人们一开始会通过拍摄视频或者其他方式,增加自身的曝光度,吸引粉丝,接着就会通过直播带货获取经济利润,文化不再是为了娱乐,而是变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

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启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大众文化”在我国逐渐成型,不仅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认真审视其中的利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一)流行文化要避免标准化,要与主流文化相契合

首先,流行文化应该是鲜活的,应该与中国的主流文化相契合,不仅应该让流行文化贴近大众,贴近人民的生活,更要挖掘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流行文化之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文化。

其次,文化在避免标准化、保持自身创造力的同时,更要将文化同中国的主流文化相结合,在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变被动接受文化到主动创新文化,让我国的流行文化真正具有中国特色。

(二)流行文化要避免操纵性,要发挥文化自身的价值和导向功能

从现状来看,我国的流行文化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社会方面,我们要转变社会风气,提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流行文化,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接受水平,并发掘潜藏在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在企业方面,文化企业在生产文化产品的时候,要从单纯追求利润向追求产品的质量转变。在个人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对流行文化进行批判和鉴别,避免文化对自身的操纵。

(三)流行文化要避免商品化现象,要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性,使人们从文化的主动创造者成为被动接受者。因此,我国的流行文化,不仅要在提高文化深度和厚度上下功夫,更要加强人们的主体地位。在社会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造出更多反映人们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在企业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仅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要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增强创造力。在流行文化方面,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培养传播正能量、德艺双馨的艺人。

五、结语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众文化的“标准化”“操纵性”和“商品性”等特征,以及对上述特征的批判,不仅适用于西方的文化,更可以为我国发展流行文化提供经验和借鉴。在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文化,增加文化的创造性和底蕴,发挥人们在文化创造方面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45.

[2]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18.

[3]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89.

作者简介:杨光强(1989—),男,汉族,吉林桦甸人,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曲含蕾(1997—),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单位为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
浅谈流行文化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妙用学生流行文化,奏响语文教学新篇章
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迎合还是引领”
流行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探析
浅析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影响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解析数字插画发展的相关因素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