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g/Bi5 O7 I/g-C3 N4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2023-07-03刘一诺魏树权徐丹丹

关键词: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空穴

刘一诺,魏树权,徐丹丹,李 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其中包含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分子等,对地表水资源产生了空前的破环[1-2].1972 年Fijishima 和Honda 关于n-型半导体TiO2电极光照析氢的开创性实验,标志着多相光催化新时代的开始[3].但TiO2带隙较大,对可见光利用率低.Bi5O7I 作为一种具有中等带隙宽度的n型半导体[4],其晶体结构是具有高稳定性的PbFCl 型[5].2009 年,Wang 等首次合成了Bi5O7I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可见光照射下罗丹明B(RhB)的光降解[6].但是其电子和空穴容易结合,电子运输速率慢等限制了其应用.研究人员通过晶体表面调控[7]、掺杂[8]、构造异质结[9]和引入缺陷[10]等方式来提高Bi5O7I的光催化性能.

氮化碳C3N4由于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石墨相g-C3N4是C3N4中最稳定的构型[11],它具有以三嗪环为结构单元的类石墨片层结构,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半导体,Liu等利用原位共结晶法制备了Bi5O7I/g-C3N4复合材料,其对RhB的降解率2 h可达90%[12].

贵金属(包括Ag、Pt和Au)的沉积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手段.负载贵金属Ag 微纳米颗粒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照下能够产生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极大地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Zhang 课题组[13]制备了经Ag 纳米粒子修饰的花状Bi5O7I微球,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能优异,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大比表面积、低带隙以及良好的可见光响应[13].该研究采用低成本且简便的方法首次合成了三元光催化材料Ag/Bi5O7I/g-C3N4,并探究了其光催化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DHG-101S 集热式磁力搅拌器、TGL-16C高速台式离心机、PLS-SXE300氙灯、723 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制的光催化设备对甲基橙(MO)进行降解.实验所用三聚氰胺,Bi(NO3)3·5H2O,KI,NaOH,AgNO3,无水乙醇和甲基橙全部为分析纯(AR)级别.

1.2 光催化剂的制备

1.2.1 g-C3N4的制备

将一定量三聚氰胺放入陶瓷坩埚,置于在马弗炉中,以10 ℃/min的升温速率至550 ℃,煅烧4 h,冷却至室温,得到g-C3N4黄色粉末.

1.2.2 Bi5O7I的制备

先称取一定量的Bi3(NO)3•5H2O 固体溶于乙醇溶液中得到A 液,并磁力搅拌1h 得到乳白色悬浊液.再取一定量的KI 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B 液,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将A 液滴加至B液,并用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 =7,在80 ℃油浴锅中搅拌5 h,静置分层,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各3 次,离心,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BiOI材料.将所得BiOI在马弗炉中450 ℃,以5 ℃/min升温速率煅烧3 h,冷却到室温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各3次,离心,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淡黄色Bi5O7I材料.

1.2.3 Ag/Bi5O7I/g-C3N4的制备

取一定量制备好的Bi5O7I 固体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向其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置于氙灯下照射1 h,静置分层,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各3 次,将所得样品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g-C3N4固体,磁力搅拌2 h,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各3 次,离心,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改变AgNO3的质量,样品分别为0.5-Ag/Bi5O7I/g-C3N4,1-Ag/Bi5O7I/g-C3N4,1.5-Ag/Bi5O7I/g-C3N4和2-Ag/Bi5O7I/g-C3N4.

1.3 材料的测试及表征

利用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公司D8 ADVANCE:射线Cuα射线,其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40 kW、40 mA,扫描2θ范围为10°~90°)对晶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公司S-4800)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美国FEI G2 F20)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利用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fisher Nicolet IS50)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安捷伦Cary4000 型),并用光谱纯BaSO4粉末作参比对样品的可见光吸收性质进行研究,扫描范围为200~800 nm;利用气体吸附仪(麦克ASAP2460 型)对样品比表面积进行测试;利用荧光光谱仪(英国爱丁堡公司FLS800 型)对样品进行光致微区荧光(PL)测试分析;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723型)分析光催化降解效率.

1.4 光催化性能测试

可见光源为300 W 的氙灯(滤波片为420 nm),染料为20 mg·L-1100 mL 的MO.取0.1 g 光催化剂置于染料中,首先暗反应搅拌30 min,使其完全达到吸附-脱附平衡.调整待降解染料液面距离与灯源距离为15 cm,然后打开光源,每间隔10 min取样5mL,离心后在465 nm的波长下(甲基橙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其吸光度,用公式(1)计算降解率,其中A0为暗反应30 min后所对应溶液的吸光度,At为每间隔10 min对应溶液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物相分析

图1 为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XRD 图.由图1可以看出Bi5O7I的特征衍射峰与标准卡片(PDF No.40-0583)相一致,g-C3N4在2θ 为27.6°的位置有一个明显的衍射峰,这与标准卡片(PDF No.87-1526)一致.证明以上物质均成功制备,并且g-C3N4与Bi5O7I 结合后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在n-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中并未发现Ag的特征衍射峰,这可能是由于Ag含量过少所致.

图1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XRD图

2.2 形貌分析

图2 为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SEM 图.从图2(a)可知g-C3N4呈现出大量纳米片堆叠而成的块状结构,图2(b)-(c)中Bi5O7I为纳米薄片自组装而成的三维立体花状结构,图2(d)中Bi5O7I与g-C3N4复合之后形貌呈现为花状,图2(e)-(h)为不同复合比例的Ag/Bi5O7I/g-C3N4图像,由图可知引入银粒子之后复合材料仍然为花状,与Bi5O7I/g-C3N4相比形貌上基本没有变化.

图2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SEM图像

2.3 TEM分析

图3为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TEM图像,由图3(a)可以清晰地看到银纳米粒子以及g-C3N4、Bi5O7I的片层结构.同时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图3(b)种晶格条纹间距分别对映Bi5O7I(312)面和Ag(111)面,证实了Bi5O7I 和Ag的存在.

2.4 FT-IR分析

图4 为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FT-IR 图,其中,1388~508 cm-1处吸收带为Bi5O7I 中Bi—O和I—O键的拉伸振动[14],887、808 cm-1处的尖峰是由于g-C3N4 中CN典型的三嗪环骨架振动引起;1636~1238 cm-1处吸收带均为C—N芳环结构的伸缩振动,3168 cm-1处为C—N 环上的—NH基伸缩振动[15],而3477 cm-1则为表面吸附水分子的—OH 振动,在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中以上吸收带均有呈现,但并未发现明显移动.

图4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1-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FT-IR图谱

2.5 N2 吸附-脱附曲线(BET分析)

图5 为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由图5 可知,各种材料均为Ⅳ类吸附等温线,且具有H3型回滞环,证明以上材料均为层状结构的聚集体,且材料中存在介孔结构[16];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分别10.2864、10.9652、14.1506、16.2044 m2∙g-1,表明引入银之后的三元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比纯g-C3N4,纯Bi5O7I以及Bi5O7I/g-C3N4略大.

图5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1-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N2 吸附-脱附等温线

2.6 UV-Vis DRS分析

图6 为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由图6 可知,g-C3N4,Bi5O7I 和Bi5O7I/g-C3N4有着明显的光吸收能力,当引入银粒子后,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边缘出现了明显的红移,扩大至528 nm,且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可推测该三元复合材料相较于纯g-C3N4,Bi5O7I和Bi5O7I/g-C3N4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可有效提高在可见光下对有机染料的降解效率.

图6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1-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UV-Vis DRS图

2.7 PL分析

光致发光(PL)技术用来反映材料电子-空穴的复合效率,荧光强度越弱则证明材料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越好[17].图7 为g-C3N4,Bi5O7I,Bi5O7I/g-C3N4和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由图7 可知,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强度比g-C3N4,Bi5O7I和Bi5O7I/g-C3N4低,证明电子-空穴有效分离,并且当材料中引入Ag后峰的位置发生了偏移,这可能是由于银所带来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所导致[18-19].

图7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1-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PL图

2.8 光催化性能测试

在可见光下进行甲基橙(MO)的降解实验,研究g-C3N4,Bi5O7I,Bi5O7I/g-C3N 和n-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如图8(a)所示.在未添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光照60min后MO 的浓度无明显变化.将g-C3N4置于染料中,对MO 降解率仅为3.04%,这是由于g-C3N4自身对染料仅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将Bi5O7I置于甲基橙溶液中,在暗处搅拌30 min后,再连续光照60 min 的条件下,MO 光降解率为34.7%,复合材料Bi5O7I/g-C3N4对MO 的降解率为53%,而引入Ag比例分别为0.5、1、1.5、2wt%的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对MO 的降解率分别为80.3%、96.4%、90.4%、70%,均高于g-C3N4,Bi5O7I 和Bi5O7I/g-C3N4的降解率,并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如图8(b)所示).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随着Ag含量增加呈现先升高的趋势,当Ag含量达到1wt%时,催化效果最好,但随着Ag 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其光催化性能有所降低.

图8 g-C3N4,Bi5O7I,Bi5O7I/g-C3N4 和Ag/Bi5O7I/g-C3N4 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苯醌(BQ)、异丙醇(IP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别为·O2-、·OH 和h+的捕获剂.从图9捕获剂对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MO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在MO 为染料的降解体系中,不使用任何捕收剂时1-Ag/Bi5O7I/g-C3N4对MO的降解率为96.4%,但加入BQ后,MO的光降解速率明显下降,降解率为50.3%,加入IPA和EDTA后降解率分别下降至68.4%、75.9%,可以推断,·O2-在光催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次是·OH和h+.

图9 捕获剂对1-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MO的影响

基于上述结果,可以推断出Ag/Bi5O7I/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过程的机理可能是:在光照射的条件下,复合材料受到光的激发,g-C3N4与Bi5O7I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各自的导带,从而在价带留下空穴,形成电子-空穴对[16],Bi5O7I价带上的电子容易转移到银粒子上,与来自g-C3N4的空穴相结合,实现了载流子的有效分离[19].g-C3N4导带具有强还原性,可以将捕获的O2变为·O2-;Bi5O7I价带上的空穴既可以直接降解MO又可以氧化H2O 使其变为·OH,·OH 与MO 作用,使MO 降解.因此,Ag/Bi5O7I/g-C3N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光降解效率.

3 结论

该文采用油浴法制备BiOI前驱体,在450℃煅烧制备得到Bi5O7I,通过氙灯还原AgNO3溶液将单质Ag引入Bi5O7I材料后再与g-C3N4通过物理搅拌,获得Ag/Bi5O7I/g-C3N4三元复合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在60 min 可见光照射下,复合1wt%Ag 的三元复合材料对于MO的降解率达到了96.4%,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可见光吸收以及较高的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所致.

猜你喜欢

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空穴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去离子水中的钙镁指标
喷油嘴内部空穴流动试验研究
基于MoOx选择性接触的SHJ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无水乙醇辅助低温直接法制备碱式碳酸镁晶体
变频器冷却水系统严密性检查及维护诊断
空穴传输层影响钙钛矿电池稳定性研究
AGM隔板氯离子的处理与研究
超声引导下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