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艺术美渗透于幼儿美育的实践探索

2023-07-02吴红丽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审美

【摘要】对于幼儿美育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审美情趣的培养。京剧作为古老的中华传统艺术,体现了一代代人对艺术的理解,京剧的“妆造”美、曲调美、功法美、剧情美等对于幼儿美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京剧的熏陶下,幼儿会了解到这门艺术的魅力,而后进行模仿学习,从而认识美、理解美、欣賞美,甚至创造美,这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

【关键词】京剧艺术;幼儿美育;审美

作者简介:吴红丽(197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幼儿园。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教师要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利用传统节日等,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全国,很有影响力。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美育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将京剧艺术之美渗透到幼儿美育中的实践方式,通过带领幼儿聆听、鉴赏、表演、创造京剧,让他们传承、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幼儿个人来说,这样可以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是文化的延续及繁荣。所以将京剧艺术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一、鉴赏“妆造”之美,形成审美认知

不同角色的京剧演员的妆容和造型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妆造”有着独特之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幼儿大都没接触过这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对于这些看起来比较夸张且色彩多样的妆容、造型以及服饰会感觉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带领幼儿一起鉴赏美丽的京剧“妆造”,感受其中的魅力,能够让幼儿形成审美认知,这是幼儿美育的基础。

例如,京剧歌曲《唱脸谱》中有不同风格的“妆造”。教师首先带领幼儿一起观看相关的京剧视频,让他们关注人物脸上的色彩与图案,以及不同人物的着装风格有什么不同。歌曲中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个部分传唱度非常高,不过歌词描述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描述得不够详细。教师此时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幼儿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如在播完“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这一句后,教师按下暂停键,并向幼儿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人物形象吗?”有的幼儿经过观察后回答道:“我看到视频中的这个人物整张脸都是红色的,两条眉毛又粗又长,眉毛的后半截向上扬起,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而且他拿着一把弯弯的大刀,身上披着厚厚的铠甲,我觉得他应该非常勇敢善战。”此时,教师结合具体的事例向幼儿介绍关公这个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忠诚勇敢的人,他被曹操抓住后没有屈服,最终感动了曹操。他就是关羽。现在你们再来看看视频中的这个人物,是不是感觉非常忠义?所以红色的脸谱就代表着忠诚勇敢。”接着,教师继续播放视频,让幼儿谈一谈对不同人物的“妆造”的感受,向幼儿讲解每一张脸谱代表的特殊含义,并让幼儿关注每个人物服装上的差异。然后,教师让幼儿将其中的人物分成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一类是反面人物),再将两类人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幼儿知道了反面人物的脸谱颜色大都是白色与黄色。有了这样的认识,幼儿在观看一台新的京剧演出时也能快速判断出人物的大致形象特点。除了让幼儿了解脸谱颜色的不同,教师还教授了他们脸谱的揉、勾、抹、破这四种着色方式,如关公的脸谱使用了揉这种着色方式,即用手指将颜料揉满脸部,再加重对眉目的描绘。在介绍每一个人物形象时,教师讲解对应的脸谱着色技法,以促使幼儿充分了解京剧的“妆造”。最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脸部彩绘材料,让幼儿根据学到的知识在同伴的脸上设计图案,并进行展示。

京剧艺术的“妆造”是有渊源的,观赏性、实用性均较强,不仅有利于京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和对人物的刻画,还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幼儿了解京剧的“妆造”,能学会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画、图案的设计等,感受到其中的美,这对于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聆听曲调之美,树立审美自信

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它融合了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种及一些地方曲调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以京剧艺术的曲调以及为配合表演而演奏的各种乐器,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以及探索的。这些乐器别具一格的声音组成了和谐的曲调,这为京剧艺术增添了许多氛围感。通过对曲调的研究,幼儿能充分感受到其中的美,也能树立审美自信,这是幼儿美育的条件。

教师在讲解京剧的曲调时,不必追求让幼儿学会,而要侧重于让幼儿了解。曲调、唱腔是京剧的难点,对于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把各种曲调、唱腔全部分清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变化,明白京剧有哪几种常用的曲调,以及不同唱腔的区别。例如,教师选择曲调起伏变化大的京剧《贵妃醉酒》进行教学。这首曲子用的是四平调,有比较复杂的调式变化,表达出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复杂情感[1]。它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以声乐为主,第二段以乐器为主,每个段落都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小段,曲调也有明显差异。当讲到“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一句时,教师让幼儿感受旋律的轻快;当讲到“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这两句时,教师告诉幼儿此时的杨贵妃觉得自己如嫦娥一般美丽,所以曲调是上扬的;当讲到“清清冷落在广寒宫”这一句时,教师告诉幼儿杨贵妃此时觉得嫦娥虽然美丽,但是独自住在冷清的广寒宫,自己非常同情嫦娥,所以曲调趋于平缓,透露出一丝忧伤。对于这首曲子,幼儿要仔细聆听,感受曲调和情感的变化。除了关注人声,幼儿还需要关注用来伴奏的乐器。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的音色清亮明快,声音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委婉缠绵。除了四平调,京剧还有许多曲调。教师应选取各种曲调对应的经典唱段让幼儿聆听,从而了解不同曲调独特的美。

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入适当的讲解,不断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幼儿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相关知识,但是只要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美即可。通过不断的了解,幼儿对于京剧艺术的兴趣往往就会越来越浓厚,他们也会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形成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的意识。

三、欣赏功法之美,增进审美理解

京剧讲究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2]。这些功法是京剧演员唱好京剧的关键。他们只有练就一身好功法,才能表演出观赏性十足的精彩戏剧。恰到好处的功法及技巧还可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做的相关动作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等。幼儿在欣赏这些功法时,能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刚柔并济,什么是技艺高超,从而增进对于美的理解。

例如,京剧《十字坡》对于四功五法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在教学时带领幼儿进行了欣赏和研究。《十字坡》主要讲的是“武松被发配孟州,途径十字坡时,与孙二娘进行了一场搏斗,最后解除了误会”的故事,侧重于动作的展现。京剧演员需要表演“毯子功”“腰腿功”“甩发功”等基本的功法。教师讲解了演员表演的功法,让幼儿了解了相关功法的构成是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到了其中的动作之美。具体来说,教师先为幼儿讲解武松和孙二娘搏斗的剧情,再让他们观察扮演孙二娘的演员翻打跌扑的动作,告诉他们其中的“抢背”“虎跳”等动作构成了“毯子功”。而在观察扮演武松的演员的动作时,幼儿发现他身姿矫健,用干净利落的短打来展现武松刚猛、无畏的特点,并且演员表演的“腰腿功”富有特色,演员“下腰”“耗腿”“踢腿”“涮腰”等动作一气呵成[3]。在欣赏完京剧演员高超的功法之后,教师让幼儿模仿一些比较简单的如踢腿等动作,在亲身体验中发现自己做的动作与京剧演员做的动作的不同,以此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功法美。而且教师让幼儿模仿这些动作,可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对京剧表演的欣赏,幼儿不仅能够体会到演员当时的情感,还能够对京剧艺术进行简单的分析。这些都是他们的审美理解不断加深的表现。

功法表演是能直观展现出京剧魅力的部分。幼儿在欣赏京剧演员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做出的翻滚、跳跃等各种各样的动作时,除了惊叹演员们身段的灵敏,还能通过他们生动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对京剧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四、挖掘剧情之美,进行审美创造

在京剧两百多年的历史中,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智慧融入这门艺术中,创作出一个个经典曲目。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挖掘京剧剧情中的美丽之处,让幼儿尝试与剧情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幼儿才可以真正理解京剧创作的意义。同时,教师对幼儿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编写京剧剧情,既能促进他们对于这门艺术的深度理解,也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京剧《将相和》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幼儿如果可以明白其中的智慧,就可以理解京剧的剧情之美,审美能力也可以不断提升。如在“负荆请罪”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先和幼儿一起了解劇情,再让幼儿适当改编剧情。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让幼儿通过欣赏表演了解这一部分的剧情,并问他们能否概括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幼儿做出了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上将军廉颇因为立了功劳就十分骄傲,屡次向丞相蔺相如挑衅。对此,蔺相如处处忍让。最后经过上大夫虞卿的调解,廉颇悔过,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最后两个人和好如初。”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教师播放“负荆请罪”这一部分的唱段,并在每个情节的转折点处暂停播放,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儿的感想是: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便骄傲自满。只有谦虚待人才能收获友谊。经过一番讨论,幼儿从剧情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最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将剧情进行适当的改编,并说说改编后的内容体现了什么道理。有的幼儿是这样改编的:廉颇听了虞卿的调解后依旧我行我素,挑衅蔺相如。之后,在一次战争中,廉颇犯下了错误,而蔺相如立了很大的功劳。这时,廉颇以为蔺相如会来嘲笑自己,但是蔺相如并没有这样做,还帮廉颇解决了困难。这体现了宽厚待人的道理。这名幼儿改编的内容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剧情的冲突明显,所蕴含的道理也十分深刻。

挖掘京剧剧情的精彩之处,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智慧,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对剧情进行合理的改编则可以给予他们许多灵感,让他们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这有助于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以及美学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京剧是幼儿美育的重要资源。京剧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的艺术审美观念、特点、规律值得幼儿学习。不论是视觉上的表演,还是听觉上的曲调,都体现了京剧艺术家和京剧演员对美的不断追求、探索、创造。教师要将京剧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推动美育不断发展。幼儿从流派众多、风格迥异的京剧中感受美、理解美,并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表达美、创造美,可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韫莹.浅谈京剧艺术走进幼儿园课堂的意义[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59-60.

[2]李芳.幼儿园京剧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探索[J].早期教育,2022(7/8):9-11.

[3]宋友岚.幼儿园京剧艺术项目化学习的园本探索:以大班京剧活动“三岔口”为例[J].早期教育,2023(7):14-17.

猜你喜欢

审美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风骨与崇高
论少儿美术培训对审美的作用及影响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