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3-07-02袁一华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专职劳动教育的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也应重视劳动教育,并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以有效传授劳动技能,让学生具备积极的生活情感。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对如何有效融合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感到困惑。文章分析了部分教师在融合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劳动教育;融合教育

作者简介:袁一华(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找到方法有效实施劳动教育成了当今教育界的共识。目前,已有许多小学开设了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了明确的教学计划,安排了专职劳动教育的教师,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然而,劳动实际上无处不在,除了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及教师还应该重视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融合,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美好。小学数学教材中就有许多与劳动相关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据此开展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问题分析

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尝试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但根据笔者的观察,有一部分教师在融合小学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要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找到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会出于保护孩子等目的,阻止孩子进行相对复杂的劳动,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劳动观念,认为自己不需要劳动,只要看书、做作业就可以了。这样的劳动观念会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突出劳动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鼓励他们多参与劳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然而,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看到学生不知道怎么拿扫把、不会自己整理书桌和书包、不会自己穿衣服之后,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学生的劳动观念可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没有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来突出劳动的意义、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仅仅注重传授相关劳动技巧。在接受这样的劳动教育后,学生可能仅仅学会了相关劳动技巧,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主动参与劳动。

(二)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的“伪结合”

目前,劳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融合小学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融合教育这一形式,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导致融合教育流于形式,劳动教育的效果不佳[2]。比如,有教师在课堂伊始利用劳动故事引入数学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也有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融入了劳动教育内容,但融入的劳动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别较大,学生难以意识到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多参与劳动。还有教师仅仅将劳动教育内容当作拓展知识介绍,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问题体现了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点认识不清,这部分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也体现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缺乏教学经验。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

尽管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但是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盲目开展劳动教育,也不能为开展劳动教育选择不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融合教育时,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核心设计教学流程,要以数学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为重点,合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劳动教育。

(一)渗透劳动工具演变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理念,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突出劳动的意义,让学生意識到劳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自己应该主动参与劳动。为此,教师可以适时渗透劳动工具的演变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劳动工具的演变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人们如何通过劳动提高生活品质。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升与毫升”一节时,教师就可以顺势介绍容积单位的变化情况,并渗透劳动工具的演变史。这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前人辛勤劳动的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二)以身作则参与劳动,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在开展融合教育时,教师还应当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劳动最光荣”。

比如,教师可以在使用教具进行教学演示后,主动提醒学生讲台变乱了,再将讲台上的教具一一整理到箱子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书桌,思考自己是否把书桌弄乱了,还可以提醒书桌较乱的学生试着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

(三)具体介绍劳动技巧,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在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要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资源,将数学知识教学和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并尽可能告诉学生实用的劳动技巧,以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劳动[3]。

比如,在开展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一节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让学生思考这些服饰上有什么图形。在学生欣赏少数民族服饰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包含多种图形的服饰,并通过剪纸、拼贴制作出服饰模型。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制作的乐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数学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有能力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还要着重发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4]。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节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勞动习惯。教师可以先出示这样一道题:“王晓芳有一张宽为30 cm的长方形彩纸,她裁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做成小旗,剩下的彩纸的面积是360 cm2,请问这张彩纸原本的面积是多少?”在教导学生仔细读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通过剪纸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书桌上的碎纸片,告诉学生整理碎纸片的技巧,并鼓励学生整理书桌上的碎纸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会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也会意识到自己应该整理自己的桌面,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分析

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及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下面,笔者以自己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扇形统计图”时设计的实践作业为例,分析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吸收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意识。

(一)实践作业内容

在教授“扇形统计图”一节前,学生已经学过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关的知识了,这3种统计图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3种统计图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以下3项实践作业。

任务1:请使用统计图记录你和家人一分钟能叠几件衣服;

任务2:请用统计图记录你家周一至周日的脏衣服数量;

任务3:请用统计图展示一周内你和家人的衣服清洗情况。

(二)实践作业分析

在完成任务1时,学生需要和家人一起叠衣服。由于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在完成笔者布置的此任务时,许多学生主动和家长学习了叠衣服的技巧,甚至有学生与家长进行了叠衣服竞赛。可见,这样的实践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让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习劳动技巧,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叠衣服后,学生需要分析相关数据的特点,再据此思考自己应该绘制什么统计图来记录自己和家人一分钟能叠几件衣服。这一任务难度不大,在简单分析后,学生会想到自己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自己和家人一分钟能叠几件衣服。

要完成任务2和任务3,学生需要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学生会在此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脏衣服不是凭空变成干净的衣服的,要得到干净的衣服,自己需要劳动。由此,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勤整理、爱劳动,以保持自己生活环境和衣物的整洁。在获得数据后,学生同样需要分析数据的特点,以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在简单分析后学生会发现,由于每天脏衣服的数量不同,要展示周一到周日家里脏衣服的数量,自己应该使用折线统计图。相较而言,任务3的难度略大,学生在获得数据后,需要分析不同家庭成员的脏衣服数量及其占脏衣服总量的比例。在得出相应的比例后,学生便可以绘制扇形统计图来展示一周内自己和家人的衣服清洗情况。

(三)实践作业作用

1.调动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在完成上述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高效叠衣服的技巧,还学习了与清洁衣服相关的劳动技巧。可见,这样的实践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意识到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会有许多沟通的机会,比如和家长一起叠衣服时,孩子需要询问家长如何有效地叠衣服;在孩子叠不好衣服时,家长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从容易叠的衣服开始尝试,由此,亲子的关系会更加和谐。而且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许多家务劳动,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更有信心。

3.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最光荣”

在完成叠衣服等家务劳动后,学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会意识到,劳动是值得的,劳动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舒适。由此,学生会意识到“劳动最光荣”,更加愿意参与日常劳动。

结语

为了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及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尝试开发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从改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开始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永东.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8):24.

[2]赵可丽.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1(36):102-103.

[3]罗彦林.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48):10.

[4]苏彩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及培养劳动精神的研究[J].学周刊,2022(7):42-43.

[5]聂群,章峰.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与效果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6):23-24.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