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安全根基 引领科技创新

2023-06-30周汇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二十大高质量现代化

周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二十大报告判断,未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发展环境从“战略机遇期”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扎牢“国家安全”这一根基。未来,“统筹安全与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万和证券认为,未来产业发展及投资的机遇就蕴藏在强化国家安全、实施科技创新及推进高质量发展中。

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12年,中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当前,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解决区域、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在加快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发展生产的同时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实现绿色发展,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各国人民对和平安宁的期盼更加殷切,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于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万和证券表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沒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大报告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概括而言,就是国内国际大循环稳定可靠,全要素生产力提升至较高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质量发展,更强调质的有效提升,量需合理增长。二十大报告对于经济目标的阐述已经去掉了“经济总量”,强调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近几年关于“质”、“量”相对关系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在2020年之前,对于“量”更为强调,但到了2021年底,“质的稳步提升”已经排在“量的合理增长”前面,这次继续强调“质”,而且对“质”的要求更进一步升级为“有效”提升,显得更为迫切。

依靠科技和创新

万和证券认为,科技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中,创新是核心。

中国21世纪以来的头二十年,分别享受了人口红利与金融周期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来十年,要素投入对中国的增长贡献将自然降低,劳动力投入贡献转为负,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科技与创新对于长期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科技与创新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

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素质在提升,创新战略具备人才基础。中国已于2000年左右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9月,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谈及中国老龄化呈现的形势与特点时表示,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四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同时,近年来中国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中国人口增长率已从2000年的0.79%跌至2021年的0.09%。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较大,且老龄化进程加快;近年来人口总量增速下降明显,生育意愿降低;劳动力人口规模总数有下降趋势,但人口的素质在提升,中国人口结构正在经历转型。

建设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十大报告单独拿出一章,阐述科教兴国战略。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具体要求在四个方面: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不断扩大,研发投入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不断提升,2020年达2.4%,位于全球第13位。专利权是技术创新竞争力的代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中国PCT专利申请量2021年为69574件,占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的25%,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质量不高,随着美国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强,实体名单断供、芯片荒事件频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其他国家等问题凸显。

强调国家安全

二十大对于外部环境的判断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旋律”变成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扎牢国家安全根基。

二十大报告新增专章,强调并表达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坚定决心。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化国家安全,必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未来,“统筹安全与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二十大报告将安全内容单列成章其实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候就明确表示“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2016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提出需“统筹发展安全”;2018年和五中全会都出现了该表述。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综合性的,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安全问题包括食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万和证券认为,未来产业发展及投资的机遇就蕴藏在强化国家安全、实施科技创新及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如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实施低碳转型战略将为光伏产业以及智能制造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带来机遇,高质量发展也将带来相关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

产业投资机会

万和证券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求降低碳排放,为新能源、低碳转型战略相关的光伏产业带来长期投资机会。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光伏技术的逐渐成熟,光伏产业正进入高增速阶段。近年央行、国家发改委等陆续出台能源政策,加大新能源基础建设,对于光伏、风电、储能等建设支持力度显著抬升。“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加快落地,对可再生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重点部署。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有望进一步强化优势。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逐年稳步上升,光伏产业链上多晶硅、电池片、组件等各环节的国内产量在全球占比普遍在7成以上。未來低碳转型战略相关的光伏产业值得长期关注,此外高质量发展也将带来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

国家安全领域方面,万和证券表示,中国主粮基本能够满足自给,但饲料用粮依赖进口,必须发展高质量农业,确保粮食安全。虽然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仍旧依赖于粮食进口。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为68284.7万吨,进口粮食量为16458.0万吨,2021年进口量与国粮产量比值为24.1%;2017-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分别为1528.3万吨、1596.7万吨、1810.0万吨,而进口量分别为9556万吨、8806万吨、8859万吨,进口量与产量比值高达625%、552%、489%,进口粮仍在中国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要保证粮食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在粮食刚性需求增加、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科学用地,提升种植技术、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单位产量与单位种植质量重要性日益提升。

农业机械化未来仍有较大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根据农业部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与发达国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90%仍有一定距离。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战略导向为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在中国深化结构调整、产业设备升级的大环境下,农业机械设备仍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种业也可持续关注。

万和证券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安全需要加强。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1世纪初的32%升至2018年的70.9%;2019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日本,达到44%,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国际能源需求增加、资源市场争夺加剧,能源价格波动不稳定性加剧,掣肘着中国能源安全局面。增加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寻找更优质的能源供应链、加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大力建设新能源体系等是中国应对防范能源安全问题的几个途径。

未来十年,要素投入对中国的增长贡献将自然降低, 劳动力投入贡献转为负,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科技与创新对于长期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科技与创新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

提高能源安全,造船业及海运业面临发展机遇。中国天然气石油较为依赖进口,而海运依然为石油、天然气的最佳途径之一,其中油船兼具运输和储存的作用,是石油价值链关键的一环,也是国家能源安全重要的一环,以油船、LNG造船及运输为代表的海运行业面临机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障产业链安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基础并驱动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时科技产业对于跨境贸易密切相关,对脱钩政策相当敏感,在当下国家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政策脱钩引起的产业链断裂已经变成不容忽视的问题,外部卡脖子政策频出,国产替代、专精特新等领域或迎来增量政策加持的投资机会。半导体、芯片等卡脖子行业将迎来长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此外,当前世界并不太平,中国需要大力推进国防及军队现代化,保障自身稳定发展环境。《新国防法》中明确指出,解放军的历史使命包括: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由于整体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先进武器装备的陆续定型,中国武器装备采购从原来的装备维持型向作战任务型转变,新军工资产订单景气的强度和时间长度都会超出预期。

发展以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为代表的国防军工是提升中国核心“硬科技”的重要抓手。

当下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如实施自主可控战略,保障供应链安全等手段来应对美国的在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二十大继续保持军事章节,继续强调“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未来,军民融合领域、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面临长期发展和投资机遇。

猜你喜欢

二十大高质量现代化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