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依据与战略任务

2023-06-29陈宗仁王波蒋小波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立德树人

陈宗仁 王波 蒋小波

摘 要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派生产物,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有机契合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可为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需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落脚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点,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着眼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结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依据与战略任务,职业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推动教学理念现代化;坚持产教融合为先,推动教学模式现代化;坚持内涵式发展为根,推动教学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教育强国;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产教融合;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3-0025-07

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我国于2021年3月发布“十四五”规划文件,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并作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501所职业学校与1000余个专业点,初步形成一体化、共享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在表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深入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内生动力,能够培养德才兼备以及较高适应性的技能人才[1]。立足教育强国战略,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指出,“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指引。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进一步强调“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2月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结合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提出“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这充分诠释了经济市场、产业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联动作用,为加速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夯实了基础,擘画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宏大愿景。在此情形下,国家将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置于支撑国家全面现代化、民族全面复兴和人才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将其视作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与核心举措[2]。因此,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深入剖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依据,精准研判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战略任务,探讨其具体推进路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聚焦的核心主题,旨在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内生驱力,肩负着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双重职责[3]。教育强国视域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基于政策导向、协调机制、问题表征与人本理念所生成的应然选择。

(一)政策导向决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取向

面向教育强国战略任务,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促使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愈发明确[4]。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以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总体目标,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适应教育强国战略下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0年10月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规划设计了10项任务与27条举措,对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系统设计与整体推进。新《职业教育法》以实现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主旨,作出“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明确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取向。这些政策文件表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迈入初级阶段,也为落实教育强国战略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央战略发展方针指引下,国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趋势,致力于完善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5],促使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体系日臻完善。综合来看,国家渐次发布职业教育利好政策,积极探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路,特色化设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协调机制决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教育体系为媒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民生改善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过程,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转型的时代使命[6]。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以前瞻性、全局性与整体性思维为基础,强调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协调育人机制、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旨在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换言之,国家将建设协调机制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之举,为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一方面,国家以区域协同育人机制为核心,驱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立足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能够构建央地互动、区域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国家主导推动、地方创新实施、校企联动参与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指向。另一方面,國家以均衡育人机制为基础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面向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优质均衡育人机制,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是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的关键引擎,彰显出统筹协调育人机制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域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整体而言,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立足统筹协调育人机制,以教育均等化为内核,从区域协同、优质均衡视角出发,促使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逐渐明朗。

(三)问题表征决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行动趋向

随着教育强国战略逐步深入落实,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2022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显示,近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共计设置1300余种专业和12万多个专业点,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职业教育为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现代化提供人才红利[7]。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仍存在一定问题,难以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充足动力[8]。一是囿于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教育新基建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以及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尚存明显短板等问题,职业教育核心资源供给能力较低,使得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受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而职业院校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仅占高等教育的20%左右。受此影响,职业教育投入少、底子薄、差距大等现象犹存,产生核心资源供给能力较低问题,致使教育强国建设进程缓滞。二是受限于畅通衔接式人才成长立交桥尚未健全、不同类型教育缺少衔接、不同层级教育缺乏联通等因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长期存在结构体系调整弹性缺失弊端,严重制约教育强国建设。《中国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数据表明,相较于应用型人才占比高达67.6%、54.7%的美国与德国,我国应用型人才供给仅占44.4%。这表明,我国仍存在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凸显出人才培养结构失衡,未能充分发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赋能作用。面向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我国应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趋向,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针对性制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行动方向,为突破人才供需矛盾困局提供基礎性保障。

(四)人本理念决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倾向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人本理念为根本政治立场,深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致力于举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职业教育[9]。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人本理念,打造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新《职业教育法》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根本总则,依据“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人本理念,提出建设“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提供人才支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促使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为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逻辑依据。首先,人本理念反映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性价值。基于教育强国建设视域,国家以人本理念为首要原则,从学生所需岗位技术技能与职业道德品德角度出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0],反映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性价值。其次,人本理念昭示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价值。教育强国背景下,国家基于人本理念,有力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擎画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价值。最后,人本理念体现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性价值。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教育部吸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议88条,吸收地方和行业部门意见5700余条,于2022年9月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这是对人本理念的深入阐释,展现了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素和环境要求,体现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性价值,能够更好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总体来说,一方面,人本理念凸显教育性价值,结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打造个性化、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人本理念彰显整体性与全面性价值,以惠及全体人民为核心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关键支撑。

二、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为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趋势,职业院校根植于目标取向、改进方向、行动趋向与价值倾向四大维度,以政策导向、协调机制、问题表征及人本理念为逻辑依据,逐步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主要聚焦和表征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

(一)方略主线: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

《中国青年报》发布的全国职高调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3.97%的职高学生以工作单调、晋升难、工资低、环境差为由,不愿从事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而云点道林发布的《2022中国零工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新经济发展衍生出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与快递员三大新蓝领零工群体。这一数据折射出当前毕业生从业取向,凸显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缺位,产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困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主要是基于国家全面现代化、民族全面复兴和人的全面的创新改革,可培养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有利于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教育强国背景下,深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将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宗旨[11],为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提供逻辑遵循,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为顺应教育强国建设趋势,国家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着力点,在教材、教师与教法层面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逐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教材层面,教育部于2021年12月出台《“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战略方针,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教师层面,2022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教法层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总体要求,逐步驱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稳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成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宗旨,可将技能培训与品德塑造贯穿于教育教学全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进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为此,职业院校要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指引,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二)结构主线: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

所谓产教融合,是指由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协同教学的办学模式,可培养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与技能支撑[12]。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产业需求侧与人才供给侧改革调整了职业教育系统运行机制,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结合,衍生出产教融合办学模式[13]。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就指出,“要明确产教融合发展要求,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为构建产教融合制度框架与厘清政策内涵夯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将产教融合模式置于职业教育发展重要地位。随着逐步深入探索实践,产教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合计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团1500余个,建立校企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格局。同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共计培育3000余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惠及10万余名学生。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本总体存量相比,产教融合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泛化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行动框架,指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政策旨在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阐明深化產教融合办学模式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及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深化产教融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能够创新校企良性互动机制,有效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问题,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三)功能主线: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落脚点

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且该缺口将于2025年达到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现象,对现代化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可培养具备拔尖创新思维、大国工匠精神、高端技能的现代化建设人才,驱动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如期实现[14]。立足教育强国建设任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服务学生全面成才和经济社会建设为功能定位,逐步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现代化建设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创新性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将加强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视作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成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022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变革趋势下,职业院校面向市场人才需求,累计向社会输送61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且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中职院校毕业生员工占比高达70%。这说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能够打造现代化建设人才队伍,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行稳致远提供有生力量,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源泉。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逐步推进,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技能愈发精进,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随之提升。同时,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驱动科技、教育、人才事业协同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助益[15]。2023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选拔现代化建设人才为行动路向,提出“完善考试内容、形式和招生录取机制,着力选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故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需精准对接教育强国目标,充分发挥人才创新驱动红利,逐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价值主线: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理念,具有平等、共享、开放等特征,囊括政治、安全、生态、经济与文化五大层面。深入到文化领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能够打造国际化教育体系,有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16]。而据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职业院校8812所。其中,仅有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这表明,以职业教育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面向教育强国战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支柱,其价值主线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意蕴。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优质人才支撑。2022年11月,“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发布了《世界职业教育小史》《金砖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报告》《2022“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报告》,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深度对话并形成“金砖方案”。此次会议的召开以明确新定位、重塑新内涵、创造新价值及承担新使命为重点,深刻诠释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支撑作用,为教育强国战略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随后,教育部于2023年1月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命题,指出“发挥好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才支撑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效融合”,进一步彰显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关键地位。综上,以职业教育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教育强国战略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三、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需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聚焦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如何做”的问题。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本、产教融合为先、内涵式发展为根,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有所作为。

(一)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

各教育主体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核心,打造多形式衔接、多途径成长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培养多样化技能人才,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持[17]。着眼于此,职业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本,合理审视教育强国视域下人才发展与职业岗位的关系,促使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于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有鉴于此,职业院校需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育视角出发,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转型,以立德树人筑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之本。一是重视德育,强化“养成”。职业院校应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育人全程,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养成”契合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侧重智育,强化“学成”。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职业院校应以职普融通、三教协同战略为行动指南,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等方式,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发展,畅通学生多样化、多途径“学成”通道。三是注重体育,强化“炼成”。职业院校应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打造精神培育与体魄锻炼相结合的竞赛体育课程,充分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炼成”高质量技能人才,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四是开展美育,强化“创成”。职业院校应从美学情操培养角度出发,将艺术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创成”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夯实基础。五是加强劳育,强化“干成”。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职业院校应对标国家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联合企业、政府建设校内与校外劳育实践基地,强化技能人才“干成”质效,着力提升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水平。

(二)坚持产教融合为先,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承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重大使命的同时,还具有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改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等功能[18]。这与教育强国视域下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相契合,是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以,职业院校需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结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以产教融合为先,驱动职业教育改革重心从“教育”转向“产教”,推动教学模式现代化。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直面产教融合进程中衍生的诸多堵点,作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部署,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引方向。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需坚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衔接职业教育、行业产业与区域战略,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一方面,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国家需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以省级产业园区为基础,建立职业教育与区域行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具体来看,国家应以促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功能定位,成立包含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产业及科研机构在内的理事会,打造兼具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基于构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院校应充分聚合资金、技术、人才、政策要素资源,逐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以契合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教育强国背景下,国家需选择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打造由职业院校牵头、科研机构与企业单位扶持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契合为基准,提升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水平。职业院校应立足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结合产业链分工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与企业单位协同制订教学标准、开发专业课程,从而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产业单位应立足教育強国背景,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视角出发,联合职业院校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人才支撑,以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化。

(三)坚持内涵式发展为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要“对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作为我国2035年教育现代化战略的重点任务,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向度[19]。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内容,职业院校需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核心,坚持内涵式发展为根,促使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从“外延”转向“内涵”,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

2019年11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于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上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一体推进”。深入到职业教育领域,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推进教学治理现代化,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多方位融入教育强国建设进程。鉴于此,国家应立足教育强国建设任务,以中国式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健全立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强化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能力。具体来看,一是健全职业教育现代化立法体系。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应立足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趋势,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等多元参与主体特性,针对性设置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法律法规,以健全宏观治理架构。进一步以新《职业教育法》为行动框架,从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资格管理、福利待遇、申诉程序等维度出发,制定基础性、主干性治理条款,健全职业教育现代化立法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发展。二是规范职业教育现代化执法行为。面向教育强国,职业院校应依据管办评分离、放管服改革等核心思想,在着力减少职业教育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规范职业教育现代化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行政效能。随后从数字化、动态化和精准化治理角度出发,以前沿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化,为实现教育强国夯实基础。三是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化纠纷解决机制。基于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任务,国家应结合多元共治格局,以保护师生权益为关键,细化职业教育治理规则,通过优化司法审查、申诉与复议等行政纠错程序,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以此为基础,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教育仲裁模式,从人员构成、受理范围与治理效力等维度优化纠纷调解手段,助力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參 考 文 献

[1]王洪才,靳玉乐,罗生全,等.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多维思考与协同推进[J].高校教育管理,2023(1):1-21+68.

[2]胡鞍钢,王洪川.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56-72+2.

[3]崔炳辉.面向2035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特征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Z1):58-60.

[4]林蕙青,管培俊,张军,等.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笔谈)(之二)[J].中国高教研究,2022(12):1-10.

[5]王新波.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职教论坛,2023(1):9-11.

[6]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开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新篇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1):10-15+27.

[7]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J].职业技术教育,2022(24):69-77.

[8]刘宝存,苟鸣瀚.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挑战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3(1):12-20.

[9]张志勇,袁语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刍议[J].教育研究,2022(10):34-43.

[10]周洪宇.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历史经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3-12+31.

[11]靳玉乐,赵瑞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22-30.

[12]曾天山.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J].职教论坛,2023(1):5-8.

[13]贺书霞,冀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20):38-42.

[14]沈中彦.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基本经验与时代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23(1):14-20.

[15]钟贞山,赵晓芳.面向2035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与内涵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0):19-26.

[16]吴虑,朱德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框架与行动路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现代化蓝图与实践方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115-124.

[17]张赛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1):16-19.

[18]杨欣斌.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指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1):5-9.

[19]祁占勇,鄂晓倩.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3(1):6-13.

The Logical Basis and Strategic Task of Chinese-styl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Powerful Nation of Education

Chen Zongren, Wang Bo, Jiang Xiaobo

Abstract  As a derivation produc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vocational education organically meets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a powerful nation of education, which can provide a strong impetus for improving the supply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powerful nation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task of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as the focus,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cultivate talents fo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foothold,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s the key point, so a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building a powerful nation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logical basis and strategic task of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style vocational educa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teaching as the first priority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ing mode, adhere to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s the root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ing governance.

Key words  a powerful nation of education; Chinese-styl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Author  Chen Zongren, lecturer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o  999078); Wang B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 Xiaobo,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