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发展给力供给侧改革

2018-03-08李昕蔚童旭光

人民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李昕蔚+童旭光

【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发展教育产业能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结构调整转变等,促进该目标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通过发展教育产业本身和教育服务贸易,可以提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要素结构调整转变方面,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带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市场需求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加快各领域转型升级步伐。

【关键词】教育强国 供给侧改革 要素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还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为下一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其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主线和战略重点,强调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便提高适应性和灵活度。而教育作为社会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教育的功能决定其能够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的功能,即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教育可以唤醒个体的自主意识并发掘个体潜力,培养其良好的素质品格。二是在生产与生活中,教育发挥协助作用,使个体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个体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第一,提高国民素质。无论是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还是继续教育的发展,都可以促进人口质量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增加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限一定程度甚至可以降低死亡的可能性。第二,调节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结构。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家庭的抚养费用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选择少生优生或丁克的家庭增多,客观上起到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第三,传递、保护并发展已有文化。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而教育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第四,促进经济发展。教育通过产出新的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第五,促进社会向民主、平等、公平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帮助人们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因此可以说,教育可以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结构调整转变等方面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育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教育水平与服务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具系统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分工日益细化,从而使得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加大。因此,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向服务业提供与其发展程度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变得愈发重要。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著明显的正相关性。根据世界银行关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2014-2016)”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为43.71%,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9.27%,日本和美国的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36%和86.66%,服务业比重高达71.03%和77.88%。而当年中国对应的数值仅为39.39%和47.84%,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教育产业是服务业的优先发展领域。教育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教育产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受教育年限目标提高。目前,新增劳动力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尚未完全达到《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目标。二是“十三五”期间城市化率要从2015年的56.10%提高到2020年的60%。很多农业转移人口一时无法适应城市社会,城市化速度减慢,这就需要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条件来解决。但目前,我国教育产业规模还较小,其产值在第三产业所占份额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仅在7%左右。由此可见,教育产业的发展有足够的潜力和空间,并存在一定的迫切性,应成为服务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教育产业可以提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教育产业可推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大批劳动力就业。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力作为教育产业的培养结果更容易获得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在全球三十五个主要国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重与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可以带来服务业就业比例的提高,给个人带来利益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另一方面,教育行业本身可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吸纳人才。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5》统计数据显示,教育行业在2015年为人才市场提供了1736.5万的就业岗位,约占城镇就业岗位的9.61%。从往年数据来看,教育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多样化教育及高端教育产业也不断带来新的就业热点。

教育服务贸易可以调整国内外贸易逆差。教育贸易被视为“十三五”的一个核心服务贸易增长点,也是国际服贸中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增加经济总量和服务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持续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从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关于“外国留学生情况统计(2014-2016)”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同比增长了11.35%,规模显著增加。目前,我国留学生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育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要素结构调整转变

经济增长的来源分为要素投入增加和要素效率提高两部分。近年来,我国全要素增长率(TFP)对GDP的贡献率依然较低,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粗放型增长相比,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力度。因此,需要发展教育,尤其是要发展在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加快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是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3709.2万人,是新中国成立时的310倍左右,位居世界首位;拥有各类高校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并且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判断,2003年我国就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进一步表明,要想从中受益,关键就在于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具有特殊意义,能够较大程度缓解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压力,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扩大就业。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在逐年增长,到2015年底我国技能型劳动者总量已达到了1.65亿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要素结构转变培养了大量实用的技能型人才,改善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支撑。

(作者单位均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政策系)

【参考文献】

①易高峰、邹晓东:《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②李锋亮、雷虹:《论教育的非货币化收益和溢出效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责编/宋睿宸 刘芋艺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