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管理学课程思政的路径设计和体系构建

2023-06-28冯磊东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管理学三全育人

冯磊东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价值观念容易接受和吸收;但同时可能思想单纯,心智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容易跑偏。而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价值塑造最好的营养剂。将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党建经验等有机融入到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的路径设计和体系构建,提升大学生管理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建立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三全育人;党史教育;管理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60

0 引言

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員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建党百年再出发,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从党史教育中寻求精神支柱,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党史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自觉把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早在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挖掘职业素养的核心要义,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立场问题,提升政治觉悟,使学生具有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系统学习管理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前沿及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能够以探索性、批判性精神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管理现象并解决管理实践问题。在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将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党建经验等有机融入到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既丰富了管理学课程教学案例,充实了授课理论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成为管理者的基本素养,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也增强了责任使命,引导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党史教育融入的路径设计和体系构建

在调研和广泛收集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党建经验等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其中能够用作课程思政的经典案例;按照管理学课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加以梳理,将党史党建经典案例有机融入到课程相关章节,如环境分析,结合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变迁,理解管理者制定政策和制度务必以环境为基础并随之改变;计划,结合“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等,理解计划的纲领性作用;决策,结合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解不同决策类型的优缺点;组织设计,结合三湾改编,了解组织设计的重要性;组织类型,结合学习型政党,理解新型组织类型的特点;领导,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掌握领导者展现领导艺术的方法;激励,结合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案列,理解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有效激励措施;控制,结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掌握控制的过程以及如何制定控制的标准。

根据党史资料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重塑,从知识、能力和价值引领三方面深化并细化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德育培养,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结合党史资料提出驱动问题,重构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建立能力提升和知识掌握的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效果评价;做好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并弥补不足。

2 党史教育融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2.1 课程思政目标

将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党建经验等有机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管理基本素养和管理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目光远大、奋发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管理工作者。

2.2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1)融入红船精神内核,强化思政育人理念。管理学课程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与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有机融合,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政引导。

(2)甄选党史党建素材,强化典型案例教学。调研收集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党建经验等资料,基于教学目的筛选与课程内容可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

(3)优化思政教学策略,培养管理创新型人才。从知识、能力和价值引领等方面深化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以驱动问题为抓手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培养既懂理论与应用、又具责任使命、奋发进取、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2.3 教学实例

本文根据管理学课程中组织设计和激励的内容,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将三湾改编、学习型政党和黄旭华院士奉献精神等融入到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具体的育人主题和路径设计如下文的教学案例所示。

2.3.1 践行创新精神,解读组织设计

实例1 三湾改编

知识点: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如组织规模、战略、环境、发展阶段等。

教学目标:掌握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在复杂环境中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结构设计,培养学生在管理实践中进行组织设计的创新能力。

内容概要。从组织设计的角度讲解三湾改编的内容,即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队伍由毛泽东同志领导,从而建立起贯通从最高层到最基层的组织体系,党代表制度使得军队各层级逐步形成了双首长负责制,确立并实现了“党指挥枪”。整编后,部队展示了全新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大变。其次,推行士兵民主、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建立士兵委员会。与此同时,部队还提出并执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前发放“三湾改编”的党史素材,以任务驱动教学,引发学生课堂讨论和思辨:①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时规模如何?部队整编的现实依据是什么?②在组织设计时,关于组织战略进行了哪些创新?是否有必要?部队整编的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效果?③环境因素对部队整编有何影响?是否促进了队伍风貌的变化?

教学方法。课前发放党史素材调动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中进行组织(如高校、企业等)结构设计时可能的影响因素;课堂上以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育人,提升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组织设计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责任纪律和协作包容的精神。

实例2 学习型政党

知识点: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教学目标:能够认知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并在组织设计实践中辨别其适用条件,培养学生重视学习、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内容概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践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各项基本要求,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系列思想、原则和方法。早在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就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该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自觉用以指导实践的政党;是目光远大、胸怀宽阔、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政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政党;是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上引领全社会全民族的政党。归根到底,应该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组织讨论。结合课程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讨论:①与其他政党相比,我们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理论和实践上保持先进性?激励学生意识到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重要性。②我们党度过了每一个历史转折重要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蓬勃发展,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引发学生从先进文化知识、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外部智慧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③面对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党始终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理论依据是什么?激励学生要目光远大,要善于总结经验,要勇于创新。

教学方法。课前发放学习型政党的思政素材,启发学生思考有机式组织可能存在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课堂上以案例法和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育人,培养学生在进行有效组织设计时能够具有战略眼光,能够传承优势并汲取外部智慧,能够重视学习并勇于创新。

2.3.2 黄旭华院士奉献精神的激励视角解读

实例1:为核潜艇奋斗一生

知识点:激励机理,包括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激励过程等。

教学目标:掌握激励机理中人的行为过程所包含的三类基本变量,能够在管理实践中有效营造激励氛围,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前发放黄旭华院士的事迹材料,以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思辨:黄旭华院士30年隐姓埋名是否值得?我们能否做到?通过激励机理中三类基本变量和激励过程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需要的存在是促使组织成员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鼓励学生勇于奋斗、甘于奉献。

教学方法。课前发放黄旭华院士为核潜艇奋斗一生的思政素材,启发学生思考激励机理中人的行为过程所包含的三类基本变量的关系;课堂上以案例法和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育人,培养学生在管理实践中有效营造激励氛围,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进取、不懈奋斗。

实例2: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知识点:激励理论中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掌握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不同层次需求的具体内涵;认识到自我实现需要和自我超越需要的重要性;培养奋发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黄旭华院士国而忘家的奉献精神体现了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哪些需求?甘于奉献的动力是什么?通过需求层次理论主要观点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自我超越需要的巨大动力,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在民族复兴中奉献青春能量。黄旭华院士给青年一代当“啦啦队”的初衷是什么?结合思政案例与启发式思考,使学生意识到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巨大社会价值,鼓励学生提升道德修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方法。课前发放《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党史人物素材调动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可能包括的内容,并总结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课堂上以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育人,引导学生重视投身国家建设的自我实现需要和自我超越需要,培养学生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奉献精神。

2.4 教学成效

将教学内容与革命素材有机融合,使学生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更为生动的认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提升了学生的管理基本素养和管理意识,促进了学生对红船精神丰富内涵的深刻领悟。教师通过课程中的典型案例呈现、小组讨论思辨、党史视频辅助等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增强了学生对管理知识的获得感,培养学生逐步成长为目光远大、重视学习、奋发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管理工作者。

3 结语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调研并广泛收集关于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党建经验等资料,筛选可用作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经典案例。通过创新党史资料的思政融入路径,对教学环节进行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教学目标不断深化,创新效果评价,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既最大程度发挥管理学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又丰富教学手段并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邵帅.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思政切入点研究[C].奋斗的足迹—献给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建院十五周年论文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309313.

[4]王明夫.三湾改编的团队整合术[J].创业家,2013,(4):118120.

[5]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N].学习时报,20091116.

[6]黄旭华.一生痴爱核潜艇乐在惊涛淡功名[J].中国产经,2020,(05):4351+42.

[7]祖慰.赫赫而无名的人生[J].文汇月刊,1987,(6).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管理学三全育人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