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6-28王芬芳巫尚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7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王芬芳 巫尚荣

[摘           要]  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契机,探索“岗课赛证”在人才培养上融通的途径,以“岗”“赛”“证”为标准,提出教师、教法、教材“三教”改革的解决方案,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061-04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该模式融合了岗位能力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等多项标准,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一体策划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提高职业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有了新理念和新要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进行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要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形成行之有效的“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

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供需脱节,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专业结构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没有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去对接,培养的人才跟不上汽车市场发展的需要。没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没有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要求。这将不利于职业教育从生产、教学两个层面上深度融合,更不利于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銷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有效地工学结合,真正地掌握相关技能,最终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营销理念落后,不注重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理想,出现学生专业不专、职业不精、企业不欢迎的现象。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应届毕业生,在企业的经验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有限,缺乏实践技能,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经验,对企业岗位的需求、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了解不足,导致教学理念固化、教学内容脱节。如今职业院校的教材编者多为缺少企业实际经验的高等院校教师,教材内容已经落后于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且教材内容理论过多、实操偏少,教材开发周期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技术型很强的专业,如果不注重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就很难达到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四)教学资源建设匮乏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比较匮乏,教师教学及学生自学可运用的资源形式不够丰富,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设置进行改革,没有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融入教材中,没有将相关技能大赛资源融合为教学资源,也没有对教材的形式进行创新,已经不能满足专业育训并举、“岗课赛证”融通的发展要求。

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思路是:将课程与实际岗位对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岗位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与“岗”的融通;教学内容与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相结合,充分体现岗位技能,按照职业技能水平标准整合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将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共同开发相关教材、课程资源、专业资源库等;根据“岗”“课”“赛”“证”要求设计并完善考核评价标准;用“赛”检验成果,将“赛”与“证”融通,最终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如图1所示。

三、“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与载体。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要与产业需求相适应。通过确定与专业相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以岗位为主线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再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来设置课程模块。课程模块融合“1+X”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证书标准和内容、融合技能竞赛标准和要求。根据汽车相关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融合能力目标与证书等级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与证书等级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对学生的素养与能力的要求,构建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基础的“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的课程体系。凸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特点,更契合产业需求,拓展了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如文末表1所示。

(二)“岗课赛证”融通与技能竞赛机制教学改革

1.“岗课”对接,校企合力强化实践教学

(1)模拟企业工作情境教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企业工作情境来进行教学[1]。学生模拟员工,教师模拟企业管理者,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完成工作情景中的实际任务,将课堂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中。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乐趣,使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汽车售后服务接待流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企业生产情境,参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和规范,组织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客户、同事和管理者,经历迎宾、预检、施工、质检、验收、结算、送客等一系列服务流程。

(2)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指导。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汽车相关企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到附近的4S店观摩实战,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相关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流程,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学生真正到企业一线参加工作,让企业人员手把手教会学生汽车营销岗位相关知识,传授专业技能,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实际,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效。

2.“课赛”融通,构建科学的学生技能竞赛机制

(1)建立科学的学生技能竞赛体系。技能竞赛是对技术技能的综合考验,是“岗课赛证”融合的重要载体。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构建科学的学生技能竞赛体系,精心研究竞赛内容,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特别是要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将技能竞赛中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与专业课程对接,以赛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竞赛为抓手,以竞赛内容为驱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发挥参赛学生在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最终达到“课赛”融通,在“赛”中提高“技”的目标。

(2)建立各类技能竞赛成果学分置换機制。为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学校可建立各类技能竞赛成果学分置换机制[2]。参赛的学生从竞赛训练开始到比赛结束期间与学期课程考核时间有冲突,经竞赛训练指导老师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学分置换。如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的学生,可置换该学期受影响的所有课程。实训课程成绩可置换为优秀,其他课程均可置换为85分。若学生参加对应技能大赛获奖,可根据获奖类别、级别获得相应学分,学分可以与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模块课程置换。学分置换激励制度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师型”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协同共建

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育部明确要求“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教师企业实践时长每年不少于1个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专业课程教学等。学校通过人事考核制度改革,激发教师活力。只有参加技能培训、兼职锻炼、技术创新等企业实践,教师才能明确岗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才能将企业的经验和文化带入课堂,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和优化,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3]。

2.建立兼职教师库

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专业讲座,定期邀请具有长期销售经验的顾问为学生做报告,让学生增长见识。他们具有专业相关的职业经历,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技术理论知识,而且通过他们丰富的经验,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企业工作实践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技能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快地融入社会,这些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所不具备的。

(四)校企共建共享“岗课赛证”融通教学资源

1.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库

依据“1+X”标准从设置和内容两方面做好课程和教学的优化,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库。按照工作手册式或活页式教材要求,开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开发相关教学操作视频资源库,利用微课类、动画类、视频类、虚拟仿真类信息化资源解决抽象问题,简化复杂问题,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实训难题。开发“1+X”证书配套教学资源,改善证书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丰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相关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共建共享学校企业精品课程

校企联合共建精品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还可以培养师资队伍,对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立足岗位建设课程,将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岗位的核心技能分解为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产实际,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引领教学改革,将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纳入课程,实现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岗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五)完善互融互通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形式多元化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整合知识、能力、素质考核体系,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使教学目标与职业精神、技能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目标、方法、考核的有机结合。在考核形式上,要注重引入项目任务考核,加强实践教学考核,注重考核环境与课程教学环境相融合,课程的考试与证书考核方式、技能竞赛相融合,课程考核训练题库与证书考核题库相融合,实现能力渐进式提升。

2.评价体系多元化

将“岗、课、赛、证”全面纳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评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让评价内容及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方式多样,这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等相结合,实施即时评价、成果发布、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的评价机制改革。评价体系多元化会更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效果。

四、实践成效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通过开展“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与联胜公估、理想汽车、本田汽车等校企合作成立订单班,就业质量和竞争力稳步提升。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2%,就业对口率为81%。综合来看,基于“岗课赛证”的人才培养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汽销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产业发展、职业能力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技能竞赛上取得的成绩进步显著,“1+X”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也稳步提升,如文末表2所示。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提升至75%,为“岗课赛证”融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业态、新模式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结构,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思维,在“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无缝对接,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宇杭.“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1(14):199-201.

[2]王秀梅.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22(4):55-56.

[3]孙静.“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1+X课证融通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2(1):59-63.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