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学习小提琴中如何提高练琴效率

2023-06-27刘婉璐

艺术大观 2023年16期

刘婉璐

摘 要:“乐器皇后”——小提琴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之一受到大家的青睐。但是,小提琴是一种比较难驾驭的乐器,尤其是在启蒙阶段。要想学好小提琴,这是一个漫长又枯燥、重复却不简单的过程,因此,如何掌握练琴方法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练琴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儿童小提琴;练琴效率;练琴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6-0-03

当前,全国音乐教育发展迅速,乐器学习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更多的家长逐渐意识到,在幼儿阶段接受音乐启蒙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而其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需要放在“练琴”上。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说是俗语,但也能看出,“练琴”在小提琴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第一,练琴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上课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学生一周至少上一节专业课,剩下的时间都可以用来练琴。

第二,练琴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关联学生的学琴进度。通过回课,教师能判断出学生在家中的练琴是否高效,这样才能跟家长全面地反馈学生的学琴状态,以便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第三,练琴效果的好坏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如果学生因练琴效果佳而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自己尝到一点被夸的“甜头”,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继续努力的学习动机。

第四,练琴初期,特别是对于启蒙阶段的少年儿童,它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练琴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刚开始练琴时很容易忽视一些细节,经过不断的重复错误就会形成错误的习惯。如果改正不良的练琴习惯就需要成倍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练琴的进度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第五,练琴有助于学生磨炼心志和毅力。学生在练琴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或遇到“困惑”时不知该如何解决。这时,如果有教师的引导、父母的支持和自己愿意克服的決心,学生的心智和毅力就会从中得到锻炼,甚至可以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学习中。所以,学生取得阶段性的进步都与练琴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儿童在练琴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态度上没有重视“练琴”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就是操作技能。”[1]拉琴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演奏小提琴,习得前重视练习,习得后能够自然而然地演奏出来。这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它在练琴中形成,在练琴中体现,在练琴中发展。然而,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不够重视“练琴”,认为每周只要去上课就可以“学有所成”;认为练琴是件“随心所欲”的事,练不练都行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琴进度。所以,学生必须端正态度,对“练琴”保持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保证练琴方面有个良好的开始。

(二)学生的学琴内驱力较弱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并能够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2]。奥苏贝尔等人把的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首先,认知内驱力大多数是由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在练琴前甚至在学琴前没有被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或求知欲,并且在练琴中没有不断地用成功去强化认知内驱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越来越不稳定。其次,学生的练琴效果不理想,导致自尊心受到伤害,自我内驱力得不到提高,继而影响接下来练琴的质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在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最为重要。但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儿童小提琴的教学经验,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学生练琴时过分地施加压力,缺乏对学生的赞许、接纳和认可,从而破坏了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所以,在这方面,家长和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第一,家长或教师要会创造音乐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好奇心。第二,家长、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置合适的目标,并及时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具体的、经常性的反馈,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上的小奖励,使学生有期待、有目标地练琴。第三,学生可积极参与高质量、高水平的演出或比赛,开阔眼界,找出差距,激励自我积极练琴。

(三)练琴无目标无计划

由于儿童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小,专注力时间短,有意记忆能力较弱,遗忘的速度较快,所以,听课效率低会导致课后作业内容不清楚,课堂要求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练琴无计划。

1.练琴无目标

每次练琴之前,确定好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初级水平的琴童,由于音乐年龄小,或程度低,不能自主确定练琴目标,此时可由家长帮忙,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自行制定,也可请教师进行指导。例如,把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叮嘱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合理分配在每天的练琴过程中。

2.练琴无计划

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更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家长可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练琴策略,劳逸结合,奖罚分明,保证最大的练琴效率,以免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练琴效果。

(四)练琴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学生的练琴是“无思考”的练琴,学琴很久也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更不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条件,灵活变换练琴方法了。练琴多种多样,教师或家长需要引导学生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法,只有科学高效的练琴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不能理智看待练琴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

学琴时间久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高原现象”,即在练琴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练琴成绩和效率停滞不前。此时,如果没有理智地分析和看待它,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内驱力,甚至放弃学琴生涯。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陪同下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缺少高质量的陪练者

儿童年龄尚小,专注力较差,自主练琴的能力较弱,练琴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这时就需要一位监护人陪同练琴,这样才能保证陪练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所以,第一,学生要与家长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第二,家长学会帮助儿童记录课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三,学生要与家长共同找到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法。

二、儿童高效练琴的培养途径

练琴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而操作技能的学习经过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等四个阶段[3-4]。以下内容将以这四个阶段为参考,逐一分析儿童高效练琴的培养途径。

(一)操作定向阶段

1.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提前了解所练曲目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曲目的创作背景、简单的曲式结构等,利用互联网搜索高质量的相关音频或视频供学生欣赏,有助于学生的演奏更加精致和细腻。

2.确立练琴目标

在练琴前,学生和陪练家长必须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找出重难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个人需要突破的地方。否则,课上吸收到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忘记应该如何正确演奏。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如多久时间能熟练演奏练习曲目;中期目标,如在下节课之前能达到什么预期效果;近期目标,如每天甚至细化到每个时间模块所要达到的小目标。

3.制定练琴计划

根据不同的目标、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对音乐喜爱的程度,制定练琴的计划和所需时间的计划。儿童的每次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练琴后家长要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另外,当孩子状态不好时,计划要保有可调整的空间,以免产生厌烦情绪。

(二)操作模仿和操作整合阶段

1.基本功是基础

许多儿童在演奏时常常出现音不准、节奏不稳、发音不扎实、右手控制不住弓子等问题,这些均与缺乏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关。美国小提琴教育家伊万·加拉米安曾说:“能把声音拉得准、节奏准确,能够演奏各种弓法和音色的变化,这些能力肯定是永远不会过时的。[5]”学生可以在每天正式练琴前先进行一些基本功的练习,如全半弓空弦、左手练习、右手弓法练习和音阶练习等。这样,不仅夯实了基本功,也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练琴状态起到过渡作用。

2.慢练是前提

目前,很多学生的现状是——文化课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总想在有限的练琴时间内急于求成完成任务,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不仅不会发现自己拉琴过程中出现的毛病,甚至会出现其他的问题。美国小提琴家路易斯·考夫曼曾说:“慢练是很重要的,它不只是为了音准,而是给练琴者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从技巧、发音、风格三方面去思考,从而将三者平衡起来。”所以每位琴童首先要有必须会“慢练”的意識。

3.方法是关键

要想提高练琴效率,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现阶段的练琴兴趣,还会对后续的音乐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练琴方法因人而异,也可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因此,学生需要在练琴初期采取科学的练琴方法,培养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6]。

(1)化整为零练习法

大多数学生在练琴时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每次都是从头到尾反复练习,导致学生忽略很多细节,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掌握,耗费了很长时间,到头来也只是无用功。

第一,正确划分段落和乐句。

学生在每次练琴前,先要厘清曲式结构和段落划分,明确每部分的重难点。在练琴的过程中分句分段练习,逐一攻克。

第二,进行多声部分解练习。

针对含有双音或和弦的部分,可以进行分声部的横向练习和逐个击破的纵向练习。

第三,合理划分练琴的时间。

学生主动与陪练家长共同商讨如何划分练琴时间。根据练琴目标和计划、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对音乐爱好的程度进行时间上的调整。例如,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参考不同的练琴时长,一般3-4岁的儿童每次练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每天可分两次练习;5-6岁的儿童,可延长至半小时左右,每天练2-3次等;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适当延长练琴时间和增加次数。

(2)化繁为简练习法

化繁为简练习法是指降低乐曲难度,分类解决问题。练习时,如果遇到左手的技术难点,可以简化右手的弓法,先解决复杂的左手技巧;如果遇到右手的技术难点时,可以简化左手,降低难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右手上。

(3)循序渐进练习法

练琴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学生在演奏乐曲时,不仅仅要关注音准、节奏和弓法等基础问题,还要揣摩音乐处理、如何更好地表现出乐谱上的各种力度记号、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等。通过层层递进,最终尽善尽美。

(4)殊途同归练习法

殊途同归练习法是指用不同的练琴方法,达到同一个目的。通过变化节奏、弓法、单音双音互换等方法,使左右手得到锻炼。例如,《沃尔法特小提琴练习曲60首》中的第一课,在基本要求达成后可以变换不同的节奏和弓法练习,多角度促进学生的运弓和发音[7]。

4.次数和时间是保障

一般来说,随着练琴次数的增多、练琴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琴技会逐步提高。虽然,在练琴中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停滞期,即高原期,后期的进步也可能较慢,但只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和次数的练习,总趋势仍是进步的。

(三)操作熟练阶段——表演式练琴

小提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的滋养。但是,当今有部分家长对琴童的舞台表演缺乏必要的关注,平时也缺乏有心地熏陶和培养,导致部分琴童只会“关着门自己练”,对舞台缺乏兴趣,对表演缺乏激情。所以,把小提琴的舞台表演训练放在平时的练琴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1.营造家庭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家长要以鼓励为主,有意地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通过多听、多看影像资料和现场演奏,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每个阶段可以举办家庭小型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

2.端正对舞台演奏的态度,乐观看待演出或比赛

重视每次比赛和演出的机会,做到准备充足,演奏投入,乐观看待最后结果。

3.积极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有些琴童的演奏适应能力较弱,在家演奏潇洒,出门畏畏缩缩。这就需要家长有意地锻炼孩子的演奏适应能力,做到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三、结束语

学习小提琴,不仅可以开发智力,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耐力等,还可以陶冶情操、发展音乐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审美情趣,建立牢固的自信。但是,学琴道路不是一路平坦,要想到达理想的彼岸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有效的、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伊万·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M].张世祥,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6]罗嫱.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J].大众文艺,2015(01):277-279.

[7][德]弗朗次·沃尔法特.沃尔法特小提琴练习曲60首[M].王振山,译.第1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