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传统文化
2023-06-27
谁不曾辜负人,或者被辜负
只是,一定莫要辜负了这
一月细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轻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黄,十月斜晖,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飞
6月21日·夏至
“夏至,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约公元前7世纪时,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的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称此日为“夏至”。
至者,极也。古人认为,夏至时阳气到达了极点,万物也繁茂到了极点。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当阳气到达极致之时,便是阳气始衰之日。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鸣,三候半夏生。”这个意思是说,鹿角因为天地之气“阳极之至,阴气始生”而脱落,蝉“感阴”而鸣,喜阴药草半夏开始生长。夏至过后,万物逐渐呈现出阴长阳消的气象。阴阳转换,时序更迭,此消彼长,不灭不生,万物循环往复的规律便是如此。
夏至也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在夏至便有祀地祭祖,祈求风调雨顺、获得秋报的习俗,古时亦称之为“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会全国放假一天,人们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消暑,名曰“歇夏”。
夏至这天,民间许多地方有吃面的习俗,所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为夏至恰好是麦收之后,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面,一方面是为了祈求灾消、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有尝新之意。
“半夏生,夏已至。”阳极致、阴乍起的夏至,正是一年中万物荣极的时节,也是我们挥洒汗水、耕耘不辍,在骄阳下感受生命律动的好时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贶,赐也。”因此,天贶节也是“上天赐予的节日”。
“六月六,家家晒红绿。”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将衣服拿出来曝晒,据说这一天所晒的衣服一个夏季都不会发霉。据传,该风俗最早流传于皇宫内,起源于为皇帝晒龙袍。从气候角度来看,六月初六前后正是江南一带梅雨季结束的时候,也正值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正是将那些受潮的衣物拿出来曝晒的好时机。因此,民间多把天贶节理解为天赐的翻晒良机。
六月初六也是佛教传统的“晒经节”“翻经节”。传说这天玄奘法师自西天取经归来,途中经书不慎落水,遂将经书晾晒于石上,经书才得以保存。为纪念这段因缘,后世寺院在每年六月初六这天都会将经书从柜中取出,逐页翻开并拂去灰尘,经过晾晒后再重新放回匣内。后来,民间的文人墨客也都会在这天将各种藏书、档案、文集等拿出来晾晒,以防潮湿和虫蛀鼠咬。
“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初六这天,民间还有请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团聚的风俗,同时也给出嫁的女儿送去祝福。
如今的天贶节已经鲜有人知,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一些地方仍在传承着这些古老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