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我只是一颗螺丝钉
2023-06-27史妍
稍微关注新闻的人都可以发现,近两年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设置科研助理的岗位。科研助理成为一种“新兴”且“特殊”的职业,走向大众的视野。
从业者:史妍
从业年限:1年
一句话感受:如果犹豫彷徨,需要自我沉淀,就选择这个职业吧
从业地点:武汉
对口专业:大部分专业都有对应的岗求
从业门槛:本科及以上
能力要求:细致,有耐心,专业水平过关
晋升路径:科研助理→技术人员/读博、出国留学
薪资水平:10万~20万元/年
入职提醒:要耐得住枯燥、重复的工作;适合寻找暂时的工作当中转站,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的人
科研助理是什么?
科研助理这一岗位的产生是国家为了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鼓励各研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的一个岗位,同时它也是科研工作更加精细化的一种表现。最初这一岗位大多由学生兼任,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课题组的需求增加,逐渐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
科研助理,顾名思义,是一个助力科研的职业。这种辅助包含的类型是多样的,理工科实验室的工作一般是负责协助课题组师生采购、报销实验材料和仪器,辅助实验操作,协同做好项目相关的维护工作等;文科单位的工作更倾向于辅助科研,担任科研秘书的工作。
以我所在的单位为例,作为院聘的科研助理,日常的工作和打杂并不相关,主要是协助教授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的一环,即历史档案资料的整理与数字化。这一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完成,但又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历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就刚刚好。如果遇上项目相关的学术会议,我也需要积极参与进来,了解项目的安排和工作进度。但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整理档案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是沉淀自己的好机会。
科研工作的螺丝钉
科研助理的工作主要包括科研和行政两个方面。
首先,科研助理在科研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无疑也是重要的,它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单位的工作不需要长时间待在实验室,或者采购实验材料等。我的主要工作是历史档案资料的整理与数据库的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我看到手写的档案,真的是感到非常头疼。还记得刚刚接手第一批资料时,里面的内容都是手写的草书繁体字,我竭尽全力才在一页档案中识别出几个字,看得我头晕眼花,忍不住想打退堂鼓。后来,在教授的指导下,我翻阅档案时,采用前后页、上下文的互相联系与对比,关注档案的行文习惯,给难识别的字做小卡片等手段提升自己的能力。几个月后,我已经成为识文断字方面的“小专家”。有时同事们遇到难识别的字也要问我,我不禁有些得意。也正是得益于那段时间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硕士阶段学术训练的不足,为我后来的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收获、有助于未来发展的工作,我为科研助理投一票。
其次,行政工作也是科研助理工作的一部分。除了专业上的工作,我们常要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比如,有时候科研助理就是科研秘书。高校和科研院所常常需要举办学术会议,我也需要出席,这就给了我很多见识“大佬”的机会。记得有一次,我参会时有幸见到一位年逾90岁的历史学界的知名大学者,内心十分澎湃,忍不住冲上去要合照、签名,这是在读书期间很难有的机会。
科研助理的未来
外界普遍都会认为,从事科研助理工作是未来升学的“预科班”和就业的“缓冲带”,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想继续求学,但暂时没有拿到“入场券”的同学,可以选择先到意向的学院或团队应聘科研助理职位,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吸收、学习课题相关的知识,提高知识储备,从而为自己考研、考博或出国深造提供强有力的砝码。其次,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也可以选择先做科研助理,从比较熟悉的学校工作入手,减缓焦虑,以等待合适的就业机会。
在我看来,选择做科研助理是给自己犹豫彷徨时的一个沉淀期,是审视自己、改变命运的助推器。研究生二年级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论文作业,写作过程中常常觉得痛苦,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当时学院有硕博连读的名额,师兄苦口婆心地劝我珍惜机会,赶紧读博,“硕博连读毕业后你才26岁,多么年轻的博士啊!”我也无动于衷,仿佛这是烫手的山芋。后来,看到读博的同学、同门安静地伏案读书时,我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向往的,毕竟谁小时候没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呢?带着这种纠结和彷徨,硕士毕业后,我入职了相关学院的科研助理岗。刚开始,工作了可以领工资让我十分高兴。但这种高兴很快就被空虚取代。当我看到学院的博士、教授们谈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看到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遨游时,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了。我开始审视自己,未来应该何去何从?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也愿意承受科研的辛苦和残酷,“虽九死而其犹未悔”,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读博。
事实证明,这段科研助理的经历对我的读博生涯非常重要。读博无疑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路,我不会因为困难劳累而放弃,这是命运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现在回头看,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们,大部分仍坚守在科研助理的岗位上,对他们来说,那已经是适合他们的工作。
独立思考,保持清醒,着眼将来
前文已经提过,对大多数人来说,科研助理是过渡性的工作。相较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其他岗位,它的准入门槛较低,再加上有寒暑假,可以享受学校食堂的美食,吸引很多人投身这一岗位。
区别于一般“吃青春饭”的工作,科研助理的职业发展和年龄并无太大关系。仅从其本身的职业规划来说,缺陷明显。首先,它的工作内容大都是仅适用于某个课题组或单位的,工作内容可能重复性比较大,只专注工作本身,一旦面临职业冲击,可能会失去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次,它的天花板很低,瓶颈明显。一旦科研单位收缩经费,这份工作很容易被用人成本更为廉价的研究生取代。也正是因为科研助理主要是服务科研、服务课题组的工作性质,大部分科研助理的薪资待遇和地位并不高。从发展前景来看,单纯从事科研助理工作,想要转岗为专业技术人员,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而言,科研助理岗位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到底要不要花费一两年的时间在这一岗位上,如何突破瓶颈,或者让自己无可取代,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然而,常言道:“干一行愛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万事万物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才能使其态势向好发展。科研助理这一职业亦不例外。只有我们用心耕耘,历经沉淀与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寻觅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享受科研助理这一职业带来的成长与欢乐。愿历经千帆,归来仍满怀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