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艺术观在中国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启示

2023-06-26陈泽菱

艺术大观 2023年15期
关键词:留白教学观念美术教学

摘 要:“留白”艺术观存在于每一项中国艺术形式中,中国绘画上特有的大片“留白”是其构图上一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具有“计白当黑”的特色。因此,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高校美术课程可以从中获得教学启示。随着新课标的深入,美术教学可以仿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形式,教师在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同时,应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并完善美术教学观念與教学手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课程体系。

关键词:留白;美术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5-0-03

一、“留白”艺术观探源

“留白”便是在书画艺术上有意留出大面积空白与想象空间的一种常用构图方法。《清人论画》中提道:“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不着眼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1]历代山水画家多注重画面构图的“虚”与“实”,强调“虚”与“实”的相辅相成。其中,“虚”即是画面“留白”,视觉中的空白并不意味着“无”,正如中国哲学中的“残缺”“虚无”一样,是为了给予“实”与“有”更多而又充实的想象空间,认识到“残缺”与“虚无”更大的可能性与包容度。正如米友仁的“云山”系列作品的云,倪瓒“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中的“河”与马远《雪滩双鹭图》中的雪,虽作为构图一部分的“留白”,却仍是视觉的延伸,给人实体的感觉。总而言之,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是为了让后来的观者利用艺术幻想去体验画面空白处所表现出来的灵气动荡的自由精神。

大片的“留白”是中国绘画上所特有的视觉技巧,“留白”已成为西方学者讨论的焦点。每一种中国艺术形式中都存在着“留白”的艺术观念,它并非绘画所独有,也并非只存在于中国,“留白”艺术已逐渐开始影响西方。美国现代艺术家约翰·卡吉(John Cage,1912-1992)认为,自己已深受中国“留白”思想的影响,1984年卡吉曾随康宁汉舞团一起来到了中国台湾,分享了他在现代音乐史上的作品《四分卅三秒》,这是一次完全没有演奏的“音乐会”。[2]可见,“留白”艺术已颇受世界艺术家的瞩目,对西方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启示。

“留白”艺术观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岩画、陶器,但直到宋代,“留白”才被有意识地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中,宋代的出现使得“留白”的艺术价值得以被深入。《中国画的构图研究》提道:“十二世纪时的萧照、夏圭是半边画法虚实各半的代表人物,而十三世纪的马远,是一隅一角构图的创始人。”显然,南宋正是山水画中“留白”产生的关键所在。传统观念认为,产生心理上的“留白”在于南宋半壁江山的“残山剩水”,但《中国画的构图研究》中以地理环境改变的因素进行了批驳。可见,历史上的绘画作品通常都会受到前人的思想和技巧的主观因素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也就促成了南宋山水中大量留白的产生。“留白”也许是一种心理上的缺憾,一种江南水乡的迷惘,一种文学上的浪漫和诗意的流淌。总之,“留白”出现了。

“留白”作为构图的一部分,是实体的也是抽象的。在实体性方面,“留白”是水、云、雪、天的延伸,如倪瓒《六君子图》的中景占据大部分空白,似水、似雾、又似云,而梁楷《雪景山水图》中空白的部分给人以白雪即实体的感觉。南宋山水画作品的文学性显著提升,并逐渐出现了在画面上题诗的习惯,这时,“留白”便从实体转向了抽象的空间。从元代“四大家”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一旦题跋侵入画面,这画面所保留的空白便不再是具体的。[2]元四家所完成的“留白”是纯粹性的,不再是对特定山水的加工,而表现了“留白”的纯粹空间和时间上的境界。

“留白”艺术的美呈现于形式与意境之中。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一文中提道:“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南朝的谢赫在《画品》中把“经营位置”作为“六法”之一,而唐代的张彦远更是提出了“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的说法,可见构图之重要。[3]“计白当黑”是山水画在构图上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中国绘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它作为画面中的空白,不是塑造客观形象之间留有的空间上的间隙,也不是刻画物象时留有的空余,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对“留白”形态、位置的正确经营是为产生更强烈的空间感与形式美。经过唐代禅学的革命,宋人的绘画与视觉美术开拓了更高意境上的玄想。老庄的哲学思想强调,艺术可以借最小的感官刺激来深刻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并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老子的“有生于无”思想更是体现了中国艺术“留白”的谦虚,它不是“无”,而是一切、是初衷、是无限的可能。“留白”的出现使视觉艺术沉浸于心灵感官之中,给予无限想象的空间。例如,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中“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以上、中、下分为远、中、近三景,其中中景以虚为实,呈现出一片渺阔平静的湖面,以表现极强的空间感。[4]虽然题中有“渔庄秋霁”,但并没有表现渔庄的风貌,只是通过湖水、山石、树木、坡岸来构筑全图,因而让人不禁联想起湖畔的茅屋村舍和渔人小舟。《渔庄秋霁图》给人以强烈的荒寒寂寞之意,这种感觉并不取决于物象景物,在于章法构图和笔墨意境所相互融合冶炼而达到的境界。

二、“留白”艺术观对中国高校美术教学的启示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美术教学可以仿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形式,在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同时,可以完善美术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并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课程体系。根据“留白”艺术观念,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发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创作等独立意识与建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留白下尽情发挥想象空间。教学的“留白”不是空白,也不是无所事事的放空状态,而是使学生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留白”中获予更多的可行性与发展性,构建使个人与他人想象力相互摩擦、碰撞、融合的主观空间。

(一)教学观念的留白

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鉴赏与拓展。

当下读图时代已然而至,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已被普遍运用,人们能够自由地在以图像为中心的世界里尽情畅游。教学生态环境也明显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海量的图片可以在各大浏览器中被搜索,部分教师面对如此庞大、精致的图片表现出了选择的盲目性,在美术教学中甚至直接下载呈现给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拓宽了学生的鉴赏视野。[5]课堂在被大量图片的填充与欣赏下,也确实呈现出活跃氛围,但学生却不能将外在欣赏转化为内在创作,导致课堂气氛虽活跃但缺乏想象力和深入評估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应打破在鉴赏中的直接输出式教学,而应保持鉴赏中“留白”的实体性。教学图片并不只能是教师去准备,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搜寻符合教学内容的作品图片,并在课上进行展示与分享,这便是课前鉴赏的“留白”,这种“留白”是课堂前知识与审美的延伸,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作品的能力,是提前预知学生审美视野的方式之一,从而使课堂教学在更高处出发,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如在准备上普通高中课程《美术鉴赏》(湘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感兴趣的画家自画像,并在课堂中表达对该画家自画像的表现形式或造型的感想,或分享其生平等鉴赏角度。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的《踏莎行》指出了画面不仅仅有直观呈现出的景色,亦有画外之景之人,把画面比作课堂,画外之景则为课后。课后的“留白”即是课堂的拓展延伸,多数拓展研究或练习都是由教师直接替代,学生反而没有自主选择权。假如将每节课的知识内容以百分比进行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教授70%的学科知识内容,在课后学生自主选择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延伸或更深入的课堂知识,把拓展交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多元地选择延伸的内容,这种课后的“留白”可以让学生学习课堂中余下的30%知识甚至更多。如在上普通高中课程《美术鉴赏》(湘版)的《托物寄情》时,教师选择的拓展方向是观看《疯狂动物城》电影,通过课堂所学的动物人格化,让学生在影片中自主选择角色,思考运用了哪些课堂知识、这种表现对你自己有什么感触、角色是否符合其表现的动物类型?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在开放性的问题中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是有限的,但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即在拓展上进行“留白”方式,可使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获得延伸,这便是运用了“留白”的抽象性。

鉴赏与拓展作为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其“留白”观念在于达到“言尽意无穷”的教学境界,通过有视觉符号、可识读的作品鉴赏活动与时间空间可延伸的拓展环节的“留白”,使课上课后的知识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二)教学方式的留白

1.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演示

演示范画是最直接、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示范时可以在画面中留有一定的空白与残缺,不必一步到位,适当形成一定的板面或纸面的空白,做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压强”理论指出,人们的知觉感官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简化的组织和建构。也就是说,视野中的图像并不十分完美时,会被个人知觉重新组织,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如果视野中的图像更具对称性、规律性和完整性,人们的感官也会更容易被满足。

如教师在示范画兰花时,若是完完整整地画完其造型、细节等,并让学生边参考边创作,学生的思维便会被限制,认为教师的范画已将近完美,于是会直接照搬范画,所出的成品没有个人特色,是空泛无物的。但教师若先勾勒出兰花的部分造型,不再急于绘制其他,而是让学生进行猜想,是草?是叶?是花?使学生在不完整的画面中展开想象,激发课堂乐趣,接着观赏有关兰花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手法,再提醒学生从兰花的角度进行思考,它会有哪些形态、颜色等,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创作。最后可以发现,有“留白”示范的创作品,其形式更加多样、色彩更加丰富、造型更是多变的。可见,范画要适可而止,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发现学生的创作优势,培养其个性发展。

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讲授

当下的美术教师往往在传授知识时容易面面俱到,唯恐授之不及,从而使一节课的时间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极为不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6]因此,教师上课可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留白”,给予一定的启迪,让学生有一个短暂的知识空白,使学生迫切地去寻找、探究。[7]这种手段上的“留白”,并非是放弃某些知识,而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原有知识出发,找出其中空白部分,从而能更深层地把握知识。

语言不仅仅有口语表达,还有肢体语言,将二者的“留白”相结合,课堂则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教授色彩情感一课,教师给学生呈现红色图片时切莫先讲解,若教师先进行讲解,这将会阻碍学生的思考,并且会削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对红色的感受,让他们自己先“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去补充和丰富想象。教师还可以通过“还感受到了什么?”“还有呢?”等一系列提问词,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开拓其思维。同时,进行一些与红色情感相关的肢体动作,如兴高采烈、激动、生气等动作表情,提醒学生答案的多元化,让学生在自我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去填补空白,并逐渐引导学生从小的个人情感上升至国家情感即红旗与爱国精神等,从而使学生了解色彩情感的多样性,教师给出的“留白”亦被填满。

3.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创作

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会强调学生要花费相同的时间来完成相似的任务,但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差异性特点。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独特魅力。教师不妨通过“留白”的方式布置创作练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布置自选主题,让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在学生面对创作问题时,教师应在指导过程中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对应学生能力水平,指导关键方法,合理规划其“留白”的余地,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进行自我理解,让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例如,在绘画创作传统服饰时,将衣纹、面部、背景等都留有空白,只给出人物剪影轮廓,形式不限,让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手段与美术技巧进行创新,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关键性指导。最后可以发现每幅作品都极具个人特色,学生不仅了解且巩固了传统纹样知识,还学会了用各类的形式、色彩搭配、造型对纹样进行创新。若教师在布置创作练习时,明确规定了创作形式与主题等,最后的结果便是学生的作品过于笼统、单一,没有创新性,教师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因此,对布置创作练习的“留白”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他们对创作的热情与兴趣。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究中国绘画的“留白”艺术观,并根据新课标的深入,期望中国高校美术课程可以从中获得教学“留白”的启示,在教学中做到“计白当黑”的效果。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在仿效“留白”的艺术形式时,可以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可以发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创作等独立意识与建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留白”下尽情发挥想象,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且符合时代性的审美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璐.倪瓒山水画风格的格式塔分析[D].西南大学,2015.

[2]蒋勋,窦庆勃.美的沉思[J].山东艺术,2017,10(05):128.

[3]李合欢.试论中国画的构图和意境[J].美与时代(中),2019(10):15-16.

[4]岳静.论宋元代文人画教育的特征[J].青春岁月,2013(18):66-67.

[5]朱慧.留白,读图时代语境下美术欣赏中的坚守[J].小学教学参考,2015(36):64-65.

[6]唐园园.创建有效情境  把握留白艺术[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7):35-38.

[7]是轶群.美术课堂“留白”留出无限精彩[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186-188.

作者简介:陈泽菱(2001-),女,江苏无锡人,本科,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留白教学观念美术教学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