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戏曲剧目创作融入舞蹈艺术的实践路径

2023-06-26孙璇

艺术大观 2023年15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融入新时代

摘 要:在中国文化艺术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戏曲和舞蹈作为其中极为璀璨夺目的明珠,二者既单独存在,又相互影响和渗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艺术迎来了传承发展的新契机,将舞蹈艺术创新融入剧目创作中,有助于增强戏曲表演的感染力和层次性,同时能够提升戏曲人物形象的立体性、生动性。本文分析了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及美学特征,最后就舞蹈艺术如何融入戏曲创作展开研究,旨在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戏曲剧目创作;融入;舞蹈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5-0-03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兴国战略的导向下,中国戏曲艺术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越来越受世人的关心和瞩目。戏曲与舞蹈本属于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具有相似的美学特征,从本质上而言也属于同门艺术。新时代戏曲创作为何要融入舞蹈艺术元素,归其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戏曲艺术要想实现传承与弘扬的新突破,必然在表达方式方面不断创新,吸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众所周知,戏曲艺术在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极为悠久,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和情感,因此不仅深受国人喜爱,而且为世界人民所仰慕。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特征,艺术表现形式十分多元化,如音乐、武术、雜技等。而舞蹈艺术不拘泥于陈规旧矩,充满着智慧、美感和胆量,将其引入戏曲剧目创作中,能够呈现别样、唯美动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向观众传递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助于传统戏曲艺术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当今社会大融合的趋势,艺术领域间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已是常态,而且舞蹈艺术与戏剧戏曲表演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融合早已不是个例。然而戏曲舞台创作融入舞蹈艺术仍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探索和实践力度,否则就会出现牵强附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1]。

一、戏曲艺术中舞蹈的表现形式及美学特征

(一)表现形式

首先,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应用具有生活动作的节奏舞蹈,有助于全方位表达人物的形象,凸显人物的生动性和性格特点。即便是细小的舞蹈动作,甚至一个举动或者眼神的细微变化,通过与舞台音乐的融合,都可以让戏曲表演提升张力,对表演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在戏曲舞台中,基于剧情发展需求和整体的展示情境,经常会采取些夸张和外部化的舞蹈形式,这样既可以有效传递人物的情绪变化,还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由此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最后,戏曲艺术除了包括“唱”“念”形式之外,还涵盖“做”“打”“舞”等表现手段,其中打斗场面时常会用到刀、剑、枪等各种兵器,展现出造型化和舞蹈化的色彩。在打斗的过程中,基于武术动作改编加工的武艺舞蹈能够对戏曲表演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3]。

(二)美学特征

戏曲舞蹈艺术起源于生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良,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和调整,最终呈现出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广大戏曲爱好者而言,戏曲舞蹈表演虽具有随意性和自然性属性,但都是按照相关的原则,在标准和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做出一些看似夸张实则具有规律和节奏感的动作。归结起来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戏曲表演中的舞蹈主要采取形象再创造的艺术方式,因此体现出可塑性的特点。试想如果演员缺乏可塑性,就会出现表演神态节奏僵化的问题,难以通过舞蹈来逼真地刻画出人物形象,造成戏曲创作口碑下滑。其次,戏曲表演融入舞蹈元素后,演员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以及精准舞蹈尺度的掌控,能够向观众传递兼具夸张感和细节感的美学效果。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形式一来确保人物性格能够得到具体呈现;二来能够提升整体表演形式的吸引力。最后,舞蹈艺术具有层次性,与戏曲表演相结合,更有利于凸显表演效果的跨度,由此呈现出系统化的身体语言质感[4-5]。

二、舞蹈艺术融入戏曲创作的应用原则

关于戏剧戏曲的舞蹈编排,需要明晰不同舞蹈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在选择和创新改编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与剧目情节特性和人物特点有机串联。只有确保编创舞段与剧目保持精准吻合,才会产生既定的戏剧艺术效果。为此要精心考究情节背景,深入思索剧目感情主线。在戏曲剧目创作中,关于舞蹈艺术的融入,绝不能按照精彩性强、观赏性高作为标准衡量,也不能盲目使用编创技法来诠释。关键点在于通过新的创作灵感,围绕人物特性刻画,侧重凸显情节情感,旨在推动剧情发展[6]。

(一)抒情则长、叙事则短

长期以来,舞蹈艺术一直被人们视作肢体语言,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在戏曲剧目创作过程中,应该坚持抒情则长、叙事则短的原则,侧重发挥舞蹈艺术的优势,借助情感符号合理运用舞蹈艺术,从而营造最为贴合的环境与气氛,由此达到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以新编历史京剧《董仲舒》为例,其中“追捕”情节中使用了舞段设计。编导独具创新地将传统中国舞蹈与当代中国舞蹈有机融合,其中不乏“吊腰”“云间转腰”等舞姿,还嵌入了“燕子穿林”“腰中盘带”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剧中人物斗智斗勇的过程。此外,在表演过程中交织应用了“伏地而行”“此起彼伏”的艺术形式,动态舞蹈效果与戏曲表演情节无缝衔接,舞台意境和情节气氛瞬间达到高峰。

(二)突出整体逻辑性

舞蹈融入戏曲中,时间长短各不一致,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都需要根据剧目创作需求而决定。无论是抒情类的舞蹈形式,还是叙事类的舞蹈手段,都需要创作团队突出整体逻辑性,以运用舞蹈为纽带,以美化生活中的外在动作形态为抓手,完成好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动作的塑造,实现最为贴切肢体表达方式的传递,使戏剧作品在艺术表达上保持突破性,确保剧目表演意境渲染能够更上一层楼[7-8]。

三、新时代戏曲剧目创作融入舞蹈艺术的实践路径

(一)舞蹈动作编创和语言动作设计应与戏剧情境、戏曲形式保持协同

戏曲表现手段多样,包含有大量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在戏曲剧目创作中,一些舞蹈动作源于生活,但需要反复讨论、精心雕琢。这些动作往往十分接地气,并与戏曲表演相得益彰,从而带给观众节奏化、韵律化的美感体验和情感冲击。为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在创作中需要根据表演者的言语动作,并将其细化分解,从而与之对应地编创舞蹈动作,这样才能提升人物的表现力。在戏曲表演过程中,一般采取“念白”和“唱腔”这两种方式向观众呈现剧情发展,人们通过观察表演者的一举一动掌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波动和感情变化。然而很多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起伏无法通过“念”与“唱”得到表达,这就需要借助语言艺术和形体艺术的支撑。戏剧艺术反映的是世间百态的故事,为此肢体语言必不可少,而且应贯穿始终。而舞蹈语言的优势在于将创作思想与舞蹈技能相融合,不仅可以将故事事件、情节脉络进行有效传递,而且能够展现时空环境和剧中人物性格。与此同时,差异化的舞种、舞风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不尽一致的,带给观众的视听共鸣也是千差万别的。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需要根据戏曲艺术的表现风格,找到与舞蹈艺术融入的契合点,旨在为剧目艺术表现效果而服务。一方面,要明晰为何使用这样的动作,之后设计具体的动作方式。通过提炼美化的肢体形态,实现对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同时传递人物自身的内心情感。另一方面,在当代戏曲创作中,舞蹈编创作为戏剧表演的重要构成,绝不能局限于基本的表现形式,而是应与戏剧情境和戏曲形式相统一,确保互相补充、互相推动,以此助力剧情循序发展[9]。

(二)舞蹈段落动作需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戏剧情节精准吻合

舞蹈段落是戲曲剧目创作的核心组成,主要通过动作短句累积叠加而传递表达,一般包括独立表现的舞蹈段落,以及舞伴戏的舞蹈段落。因此,在戏曲表演视觉输出中,观众所欣赏到的舞蹈艺术看似整体,其实是由多个不同的舞段所构成的。舞段承载着戏曲剧目的衔接功能,是舞蹈元素的集中组合,既可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情绪,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戏曲剧目中,舞段包括多种情绪或表达方式,如何精准融入舞段,需要基于剧目创作的思路以及要传递的主题,并结合情节情景需要展现其独有的艺术价值。舞段的编创特点与风格各异,要想达到预期的艺术表现效果,需要在舞蹈安排过程中深思熟虑。一方面,关于独立表现的舞蹈段落,主要应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以戏曲剧目《秀才与刽子手》为例,其中有一段经典的舞段——“马快刀的梦境”。该舞段属于纯舞蹈段落,在特定的虚幻环境中展开,艺术氛围表现十分连贯和完整,衔接性较强,梦幻主义色彩浓郁,将主人公职业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关于舞伴戏的舞蹈段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边唱或边念边舞,将音乐演奏与舞蹈动作有机融合,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辉映,展现既定的情况环境,使戏曲与舞蹈完美结合。与单纯的舞蹈段落相比差异显著,可谓为“戏”而“舞”,能够产生一种全新的艺术欣赏效果,有效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听觉方面的审美追求[10]。

(三)舞蹈调度手法及画面表现情境的优化应用

新时代戏曲创新应用舞姿动作,既可以有效服务于剧目主题,还可以凸显戏曲风格的韵味,此外,其富于变化、美感十足的表现力也是剧目创作之根本。为此,剧目编导需要做好情境的精心处理,强化舞蹈调度手法及画面表现情境的优化应用,确保编创舞段产生煽动情感的效果,释放舞蹈元素的表现力,以期完全贴合戏曲主题营造所要表现的各种情境。关于此项内容实践,需要遵循规律性原则。作为一个舞蹈编导,需要在设计剧中舞蹈段落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并参考借鉴当代舞蹈画面设计的精华,之后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进一步做好再加工处理。关于舞蹈段落调动路线的设计,不难发现其主要呈线性轨迹发展,具体包括斜线移动线、横向流动线、径直向前的竖线、弧线移动线、折线移动线等,为此做好上述轨迹的调度至关重要。上述手段既需要保持合理衔接、相互呼应,还应正确交替使用,以期产生舞蹈形象塑造不间断变化的效果。以戏剧《红色娘子军》为例,有一段关于主人公英勇就义后的情境性舞段。该舞段依托重叠性、层次性的舞蹈调度,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在熊熊大火中的无畏精神,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的正义形象,主人公“高”“大”“全”的艺术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舞蹈队形的陆续展开,舞蹈动作、画面情境随之转换,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11]。

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化艺术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戏曲和舞蹈作为其中极为璀璨夺目的明珠,二者既单独存在,又相互影响和渗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兴国战略的倡导下,中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戏曲艺术固然需要守正,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在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激烈对话和碰撞中,如何做到推陈出新,还需要秉承严谨、理性的理念,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坚持艺术创作的科学规范,在保留传统戏曲艺术色彩、意蕴等精髓的基础上,根据剧目创作需要科学融入舞蹈艺术形式,做到相互借鉴融合、取长补短,以期实现戏曲剧目创作的艺术境界和效果[12]。

参考文献:

[1]杜佳.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J].大观(论坛),2022(11):66-68.

[2]董彦妮.论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和体现[J].戏剧之家,2022(21):145-147.

[3]周曦.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艺术的借鉴与吸收[J].戏剧之家,2022(18):27-29.

[4]贾真.中国古典舞(身韵)对戏曲舞蹈元素的艺术延伸——以古典舞作品《春闺梦》为例[J].艺术品鉴,2022(11):106-109.

[5]杨薪,马天心.探讨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J].尚舞,2022(05):76-77.

[6]王熙.戏曲舞台形象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构方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5):117-122.

[7]李晓.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J].今古文创,2021(41):99-100.

[8]王誉晓.融合与贯通——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J].戏剧之家,2021(23):113-114.

[9]李青.探析中国戏曲与舞蹈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J].戏剧之家,2021(08):31-32.

[10]罗凯源.“戏曲舞蹈”发展的新路径——基于山东民间舞蹈“傻子扑蝶”的艺术创作[J].戏剧之家,2021(07):40-41.

[11]张敏.戏曲元素在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中的运用与表现[D].上海体育学院,2020.

[12]杨蕾.浅谈文化转型期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关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9(06):138-139.

作者简介:孙璇(1985-),女,山东聊城人,本科,三级演员,从事戏曲与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融入新时代
《羚羊的外套》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