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美而行:技术赋能的智慧生态音乐课堂构建

2023-06-26杜媛梅薛晖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评价课堂教学

杜媛梅 薛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正在深入推动教师的教学实践。构建智慧生态、开放唯美的小学音乐课堂,不仅需要优化教学手段,更需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可以从教学实施、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维度改进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教学指导更富启发性和针对性,发挥音乐课堂激趣启智、美行成习的作用。

一、依托教学实施构建智慧课堂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教学所需的音乐场景,赋予音乐以形象及含义,引导学生实现音乐形象在抽象与具象间的转换和跨越。这既是学生习得音乐知识技能与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举措和途径,也是教师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一)统合感知活动,建立音乐形象

运用多媒体集成融合技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实现听觉、视觉和动觉的协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形象思维。音乐是听觉艺术,感悟音乐需要学生反复聆听。但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仅仅依赖学生的听觉活动是难以帮助他们较好地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以及情感体验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能在教学中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以贴近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引导他们将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活动协调参与到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激趣启智的功能与作用。

例如,教学音乐欣赏课《新疆舞曲》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体会音乐的形象,教师播放了热烈奔放的《新疆舞曲》视频,用新疆人民的跳舞场景使音乐的情绪和内容具象化,让学生感受新疆手鼓热烈奔放的节奏。学生则在听、视和身体的律动中受到启发,建立起乐曲的直观形象,兴味盎然地感悟和体会音乐。

(二)创设学习情境,突出思维引导

为了获得教学所需的素材,教师还可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工具优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动、静、境相济,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工具,教师能够更为方便地加工或制作出教学需要的动态影像与静态图片。依据这些动态或静态的素材,教师则能在课堂上创设出学生乐于表现(动)或积极思考(静)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动(动态影像、表现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音乐形象;静(静态图片、思考探究)则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发展想象能力;境(教学情境、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他律,强化自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四小天鹅舞曲》时,在导入部分,教师先播放了一段既优美又有些伤感的乐曲,并随着音乐现场起舞,然后又呈现了一段非常欢快的《四小天鹅舞曲》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这种动静结合、虚实转换的对比欣赏中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乐曲的舞蹈形象,为探究乐曲的速度、情绪等埋下伏笔。在新授课部分,教师则让学生在一张天鹅湖静态图的映衬下聆听音乐并大胆想象。在静静流淌的音乐声中,学生想象的画面越来越丰富,描述的场景越来越美妙,逐渐领悟到速度、情绪等音乐元素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形成直接经验。在内容深化部分,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卡通芭蕾舞PPT 动画开启学生的音乐审美活动。在一块蓝色的幕布面前,学生扮演着白天鹅、黑天鹅,在不同表演动作中熟悉音乐段落,理解音乐内涵,丰富审美体验,增强创造意识。整堂课上,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讓教学内容更富智慧,大大提高了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强化自我体验,丰富学生感受

运用教学系统的交互功能,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现与自我肯定,形成学习上的正向强化。小学音乐教学,多以听、唱、奏、舞等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学生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中,教学系统的信息传输与交互功能,既能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效果,又能有效拓展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交流、协作,促进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

如在创编旋律和节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交互学习,之后将学生的创编成果投到大屏上分享,进行交流展示;还可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学科工具、相关乐器,直接演奏,记录学生的乐曲创编成果,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深受启发,成就感满满(如图1)。又如,在学唱表演活动中,教师还可利用手机投屏功能,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表演状态并加以改进,提升表演水平。再如,在欣赏类拓展训练活动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录屏功能,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图画、图谱、线条、色彩等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做成美篇,发到家长群中,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赋能,教师在形式多样的互动实践活动中将学、思、创集于一体,将其形成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从而构建音乐智慧课堂。

二、利用教学资源构建开放课堂

广义的教学资源,涵盖课程教学涉及的一切要素与条件。从其资源组成形态来看,它既包含教学环境资源(如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又包含教学信息资源(如文本、课件、动画、音视频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改变了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有效延伸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助力教师创设高效、开放的课堂。

(一)运用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环境资源提供的硬件设备与系统软件,教师能够优化和创新教学手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以丰富的视听材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由要学到乐学的转变。二是以平台系统的交互性促进合作与分享,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三是以虚拟场景为依托,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实现学生学习由愿学到善学的转变。四是以高品质的音画突出音乐审美,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五是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全学生人格。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软件,开展便利的听赏、练习、展演、创造、分享等活动。如针对学生乐谱书写能力不高的问题,教师借助一款简单、有趣的音乐小程序——小小作曲家,让学生先随意弹奏自己想写的乐曲,后由小程序记录下来并选择不同的和弦自我欣赏,再揣摩记录的乐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学生还能将其分享给微信好友共同欣赏。在反复聆听、相互交流中,学生可有效提升自己的乐谱书写能力和乐曲创编能力。

(二)依托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精选和运用互联网中的课件、动画、音视频等数字资源,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素材,解决学生学习感性材料不足的问题,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效。

一方面,有利于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教学《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时,在关注音乐本体上,教师利用PPT动画,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欣赏曲谱的特点,从而理解音乐情绪与节奏、音区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对比欣赏中,学生再通过欣赏经过美图秀秀等软件处理的具有匈牙利舞蹈风格的图片和喜剧大师卓别林对《匈牙利舞曲》的另类演绎,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较好地理解匈牙利舞曲的风格特点,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又如,在戏曲教学中,教师运用从网络中筛选的戏曲动漫,能有效地拉近传统地方戏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粹艺术和地方戏曲的魅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化繁为简,扩大教学容量。在丰富课堂表现的实践活动中,利用微课开展器乐进课堂活动,学生既能从中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又能主动根据微课提示语自由体验与探索,节省教师一对一指导的时间。在课堂教学向本土音乐拓展的环节,本土音乐微课中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风能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避免教师单一、枯燥地说教。

教学资源及其来源与获取方式的多样化,推动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一是学生地位开放。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强化了课堂上教师“导”与学生“学”的双主体地位,让师生在彼此的思想碰撞中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二是教学源头开放。音视频资源与文本资料相互补充,促进了同行互鉴,拓宽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和思路。教师正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从教学实施的源头推动课堂开放。三是课堂自身的开放。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优秀课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还可将本地课堂打造为同步课堂,实现区域内的共享。四是模糊了课堂边界。课前,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前置学习,要求教师针对学情在教学设计中提供多种问题的解决预案,突出开放性与个性化学习指导设计;课中,教学活动与外部世界互联互通,突破了教室的空间局限;课后,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外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师只有统筹课堂内外与学生发展,才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互联网、数字化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改变着课堂教学生态。人们生活在一个互联开放的世界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课堂内外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开放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三、关注学生评价,构建生命课堂

小学音乐教育中,技术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因而,从关注学生发展的维度构建有生命温度的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师的使命。教师要以教学评测系统为工具,运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一)完善评测系统工具,发挥评价引导功能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评价类型单一、评价方式简单与评价力度薄弱的现象及问题。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只在期末时对学生进行考核,给予一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较用心的教师会简单地记录学生平时的表现,如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某首歌曲演唱得怎样,但并没有为学生建立清晰、立体的档案,无法记录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足迹。

充分发揮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技术赋能教学评价,教师要主动作为。一是建立融合过程与结果、量化与质性、个性与共性等评价类型的教学评测系统,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指挥棒,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动态、开放、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不断丰富教学评测工具,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客观、公正有效地记录学生进步点滴。如采用行为观察记录,诊断学生学习状态,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采用成果展示(赏、唱、奏、舞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意实践、学会合作;采用学业质量测试,评价课程质量标准达成度,明确学生学习特长与发展层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建立学生个体成长档案

信息技术平台的系统集成功能,为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带来了便利。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依据学校礼乐文化特色,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班级优化大师设置艺术素养类的评价项目,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音乐素养有一个较好的过程性评价。设置的评价项目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学习态度,包括认真听讲、带好学具、乐于助人;二是学习过程,包括优秀小老师、积极答问、歌曲演唱准确生动、乐曲演奏过关、声势律动达人、参与班级艺术展演、参与学校艺术展演等;三是学业成就,包括期末班级表演、听赏笔试试卷测评;四是待改进,包括未带学具。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整个评价融合了师评、互评、自评,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让每位学生得到肯定激励。学期总结时,学生都能公平公正地得到期末学业成绩,还能凭学分在教师处兑换不同等级的奖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这一互动教学平台设置的教学评测系统,既有过程,又有结果;既记录了各位点的具体评价,又能体现出评价的全貌。这不仅能够健全课程学习中学生成长的个人档案,还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奠定了基础。

(三)便利评价成果应用,助力学生和谐发展

基于班级优化大师建构的教学评测,其评价结果,师生均方便检索和调用。学生可在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中获得自我肯定,教师则可在对学生的横向比较中发现他们的长处,进而推动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笔者认为,和谐互动应是构建生命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爱,在课堂上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民主、平等的双向互动中,进行多方评价,向美而行,才能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音乐体验,在以美育人、立德树人中全面和谐发展,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丰富了教师教学尝试的可能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也实现了音乐课堂的生活化。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生美育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VLA20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杜媛梅系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音乐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薛晖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湖南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音乐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