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精准教学的“黑箱”

2023-06-26邹泓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黑箱精准师生

邹泓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支撑起师生高效的教与学,是推进智慧教育促进学生成长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总结和反思区域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并提出夯实精准教学的建议,对区域精准教学的落地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也能够为智慧技术支撑下的精准教学提供区域样本。

一、现状探析:拨开教学常态的“迷雾”

目前,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已成为共识。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到,智慧教育的本质绝不是教育与信息化的简单叠加,它需要环境、方法、评价、人员等一系列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那么,从教育最本真的样态中找寻其落脚点,就是实施智慧教育的逻辑起点。

场景一:A同学长舒一口气,终于完成了练习任务。对他而言,虽然题目形式不同,但都是已掌握的知识点,没什么难度。一抬头,时间已不早,来不及研究心爱的科学小实验了。旁边的B同学正抓耳挠腮地思考着,练习任务还剩下大半没做完……

作为个体,学生之间存在天然的差异,他们的学习力有差别也是正常现象。在现有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课堂教学是无法照顾到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落实个性化教学。参考祝智庭教授提出的冰山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显见的只是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学生能力品质的状态却是隐匿的。由于教师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观察评估学生从知识技能跃升为能力品质的质变过程,只好采用巴普洛夫式重复训练,来强化学习表层。

场景二:C教师在网上查找学生练习资源。经过简单的筛选后,他发现内容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或者题量太大,不适合班级学情,只好根据查找的资料自行编辑整张练习卷,此时夜已深了……

钟绍春等学者认为,当下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教育资源云平台和教师教学是脱节的。师生所面对的更多是套件资源,无法快速编辑和生成,难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平台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存在“视差”,教育管理者需宏观考量平台资源的适用性和覆盖面,而教师则侧重于微观、个性化应用的成效。二是教师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网络中的套件资源尽管数量丰富,却通常存在教材版本不一、资源无法拆分、难以快速查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拆分改编,才能获得匹配教学的个性化资源。三是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资源难以高效利用的原因之一。

場景三:D同学课上积极举手发言,可因为没被教师选中,失去获得课堂奖励的机会。下课后,他闷闷不乐,渐渐地就不想再举手了,反正教师也关注不到……

细致观察课堂,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可能就是教学常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被尊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智慧教育理论来看,学生需要更多元的互动,与群体产生连接,教师需要更为有力的抓手来提高关注的广度,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估。可以说,课堂教学需要更大程度上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个性表现和个人发展。然而,现实却是教师以一对数十,几乎不可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观照,这正是师生互动和评估的痛点。

上述三个场景,是现有教学模式无法解决学生学力差异、学习资源适配和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现实写照。师生的精力在不断被“拉平到同一起跑线”和“满足学情的资源支撑”中消耗殆尽。深入剖析,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三:在教学环境上,缺乏有力的数据积累和支撑;在教学方法上,欠缺对于学生知识点习得情况的准确把握;在智慧评估上,缺乏过程性、综合性、个体性的科学依据。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成了一个“黑箱”,教师只能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应对师生对精准化、个性化教与学的渴求。区域管理者迫切需要一个有力的抓手,为师生提供个性服务和资源支撑,以此突破教育教学瓶颈。

二、区域实践:打开精准教学的“黑箱”

智慧教育是教育实践的新范式,也是区域教育实践的行动导向。苏州市姑苏区以技术支撑的精准教学为突破口,并对精准教学框架机制进行梳理,提出了以智慧教育三大要素为抓手,落地精准教学的区域实践路径。

(一)精准教学的区域认识

精准教学并不是新兴概念,其来源于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林斯利引入教育范畴,是一种追踪学生学习行为的高效教学方法。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克服了精准教学难以实践的弊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祝智庭教授团队认为,精准教学是智慧教育的“压舱石”,并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撑的精准教学模式四环节——精准确定目标、开发材料与设计活动、测量与记录表现、数据决策,为区域精准教学行动指引了方向。

1.构建认知体系,提高精准教学的流畅度

精准教学应用的流畅度是衡量精准教学的重要指标,而其首要任务在于,能够建立起一套图示化的学科知识框架体系。从连接主义的观点来看,在数字网络时代,知识存在于信息网络之中并以多样的数字格式储存,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特殊节点或信息源的过程。从心理构念理论来看,为师生提供一个知识框架,能够更大程度上透过学生行为的表征,了解其因果关系机制。为此,苏州市姑苏区决定建设以知识图谱为“骨干”的学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创设智慧教育环境,实现区域内师生数据采集、汇聚和分析,挖掘出学生学习的共性;精细分化知识技能的内置关联,形成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支撑底盘。

2.建设习题资源,注重精准教学的应用性

精准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包括开发和应用各种资源。资源是一种泛指,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各类“教材”,也包括作用于知识传授的“学材”、作用于知识内化的“习材”和促成知识外显和迁移的“创材”。从作用和效能的角度考量,作用于知识内化的“习材”既是区域教学实践中亟须的资源,也是实践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口。区域通过建立基于区本、体本(共同体)、校本的习题资源库,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师生的接受度会更高。根据教学及时强化原则,精准构建习题库会成为撬动精准教学的支点。

3.综合分析评价,体现精准教学的生成性

有学者提出,最好的学习评价方式应嵌入学习环境所应用的技术之中,与技术并存且能够相互转化。对于师生教学做出精准的评价是促成精准教学闭环的关键节点,而评价必须源自于更为全面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此,着眼于多维度、过程性数据的积累和收集,形成可视化的综合素养报告,或许能够改变原有的经验价值判断,将智慧评估引入精准描述和反映能力品质的新境界。

笔者认为,理想的精准教学样态应具备以下特征:学生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丰富资源的支撑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指导,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教育管理者能够更为直观地掌握师生动态,在教育评价中对师生能够进行更全面地描述,从而进行教育决策。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精准教学的区域实践

苏州市姑苏区依据“减少低水平重复训练内耗,增加高效能精准指导外驱”的精准教学理念,积极构建以知识图谱为核心的学业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打开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黑箱”,形成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元资源库,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描绘学生综合素养“自画像”,满足学生发展的本真需求,助力区域教育教学效能提升。

1.以知识图谱关联抓住精准教学关鍵

苏州市姑苏区聚焦知识体系的建构,与高校和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借助多学科知识图谱关联的学业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建设,梳理确立可视化的学科知识体系,贯通知识库与数据库的桥梁,实现利用大数据对知识的高效管理(如图1)。为贴合区域教育特点,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和精准题库研制,定位于中观粒度,从知识点和认知技能两个维度,借助图形化结构发现概念之间的潜在关联,完全对应知识图谱开发训练体系,提供学情、应会、强化三种场景训练,将“隐晦”的知识和训练串联起来。

2.以元资源库建设破译精准教学密码

对于元资源库的界定,源自“元宇宙”概念的引申。我们所理解的元资源库,是一种线上线下并存的资源载体,是教材的未来趋势。为此,苏州市姑苏区一方面站在区级层面不断推进更新区域资源,将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权威专家命制的优秀试题资源在区域监测应用后对所有教师开放,并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和自主创编资源并驾齐驱,形成自上而下的“输入血”;另一方面,推进以区域、教育集团、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四级资源分层建设模式,鼓励基于教学实情和学校特色建设体本、校本元资源,并打通相互壁垒,形成自下而上的“自造血”(如图2)。基于学情的元资源库建设,为共享和个性并举的精准教学提供动态储备。

3.以个性推送服务体现精准教学要义

流动起来的数据和资源方能发挥最大价值。苏州市姑苏区在形成一定数据资源规模后,一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推送个性化错题服务,及时查漏补缺,强化精准训练。二是组织教师充分开展数据“链接”与“比照”,精准分析每个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状况,切实找到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跟进改进,开展针对性提优补差,形成全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施教(如图3)。三是综合学生素养培养的过程性数据,生成“用数据说话”的学生素养报告,以“评价即学习”的智慧评估促进教育教学正向生长。

三、理性思辨:铺开智慧教育的“蓝图”

扎根于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发力于智慧教学法和更为个性化的智慧评估,苏州市姑苏区在近年的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学生学业水平均超全省、各大市平均水平,位居大市前列,并呈逐年上升态势。区域内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均有亮眼表现,区域智慧教育蓝图清晰,实践尝试初步显露出了精准教学所追求的轻负高质的技术价值、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价值、因材施教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显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讨。

精准教学作为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样态,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在推进精准教学过程中,去除对精准教学的盲目崇拜、复归教学主体地位、找到人机协同的平衡点,是精准教学作为未来教学生态必须破解的时代命题。

(一)精准教学的纠偏

智慧教育下的精准教学需要技术和数据支撑,教师作为精准教学的主要参与者,经由起初的抗拒,现已逐渐适应甚至推崇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这固然是体会到了精准教学的优势,却也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依附于数据,产生一切以数据为准的惯性思维。笔者认为去除“数据崇拜”的关键在于,树立起教师的“数据自信”。教师的“数据自信”应包括对数据和技术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数据应用素养,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数据,掌握一定的数据解读、应用能力,才不会迷失在单纯的数据呈现上,而不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

(二)教学主体的复归

学者陈立娟提出,师生在精准教学中存在“无为”和“如出一辙”的乱象,其根源在于精准教学中人作为主体的偏位。笔者认为,在精准教学中过于追求技术应用,对于数据勾勒存在刻板印象,缺乏人文关怀,是导致教育主体偏位的主因,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复归其主体地位。

一是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在于成为教学的中心,而在于作为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智慧教育无论如何发展,教师始终是智慧应用的参与者、智慧教学法的践行者和智慧评估的推动者。为此,教师在智慧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关键权力”不能让渡给数据或技术。教师应该扮演好智慧教师的四种角色:思维教学设计师、学习数据分析师、创客教育教练员和学习冰山潜航员。

二是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智慧教育的核心要义始终是人的发展。笔者认为,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就是要摒弃数据勾勒的刻板印象,不一味追求数据指标,将精准教学的主旨回归到学生个体的发展上。精准教学的“精”应视作精益每一次课堂教学文化实践,“准”应理解为准确面向每一个独特个体,“精”和“准”融会贯通,实现轻负高质的差异化教学。只有这样,尊重学生个体就不会被数据所束缚,而丢失了精准教学的本真目标。

三是确立教学的核心地位。精准教学是一种循证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走向科学的尝试。为此,精准教学推进过程中更应避免“重建设、轻应用”偏向。理性审思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不难发现,数据和技术的应用从来离不开人的价值。确立教学的核心地位,就是精准教学要回归到育人文化导向上来,避免过于追求技术应用,而走向自动化、流程化的极端。

(三)人机协同的平衡

无论从人工智能视角,抑或是从数据驱动角度来看,精准教学都面临着“人”和“机器”的关系问题。余胜泉等学者提出人机协同教学框架,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面临四个发展阶段,最终教师并不会被取代,而是与人工智能共同协作。那么,精准教学同样需要找寻人机协同的平衡点。笔者认为,教师充分发挥人文关怀,机器突显高效精准,人与机器各司其职,是精准教学需要确立的支点,这正与智慧教育发展的图景不谋而合。

四、结语

苏州市姑苏区以基于知识图谱的精准教學探索实践,通过习题元资源库建设和个性推送服务解困师生低效劳动负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师生学习发展的本真诉求,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精准教学作为一种全新应用的教学方式,未来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研究者和区域实践者共同努力。苏州市姑苏区在精准教学探究道路上,还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扩充精准教学的内容,而非囿于习题训练?如何更精准、更全面地描绘师生画像?如何拿捏数据的价值尺度,用“数据说话”回应“人本呼唤”?上述问题的破解或许是姑苏教育在推进智慧教育路途上的下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5]彭红超,祝智庭.以测辅学:智慧教育境域中精准教学的核心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94-103.

[2] 钟绍春.人工智能支持智慧学习的方向与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9(7):8-13.

[3] 顾小清,杜华,彭红超,等.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发展脉络及未来图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8):20-32.

[4][6]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25.

[7] 李云星,王良辉,周跃良.信息技术的教育理论意蕴及其限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5):17-25.

[8] 彭红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学习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6(8):53-62.

[9] SCARDAMALIA M, BRANSFORD J, KOZMA B, et al. New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s for knowledge building[J]. Springer Netherlands,2012.

[10]郭利明,杨现民,张瑶.大数据时代精准教学的新发展与价值取向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10):76-81.

[11]陈立娟.技术时代精准教学中人的主体身份的偏位与复归[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11-19.

[12]祝智庭,魏非.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创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9):21-28.

[13]王良辉,夏亮亮,何文涛.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走向人机协同[J].电化教育研究,2021(12):108-114.

[14]余胜泉,王琦.“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14-22.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研究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

黑箱精准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拒绝黑箱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失踪的黑箱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