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2023-06-26周晓莹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技术素养

周晓莹

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数字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学校创设了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各学科教师都应合理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为本学科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渐成趋势,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达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做出努力,也需要学校给予有力支持,助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一、必要性分析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行为是为了更好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师生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改进教与学方法而进行的一项双边活动。它包括内容展示、师生互动、课堂导学、学习促进、活动组织、资源获取等。

教育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变,也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科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还能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各环节。

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挑战。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变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首先,要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其次,能够设计、开发评估工具,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资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更富成效。再次,展现出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应有的知识、技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主动、富有个性。最后,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力求贴近生活,符合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信息海洋和知识爆炸中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后疫情时代,课堂教学将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典型特征,学校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环境、配备各学科工具,更好地为教师开展基于技术融合的教学赋能。

二、具体实践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教学数据赋能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师基于数据实现精细化教学与科学化决策,摆脱经验主观性缺陷,从多个维度综合评判学生的关键能力、认知与情感变化,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随时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了解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

(一)有效挖掘数据,提升教师学科数据使用设计能力

教师要加强基于数据驱动支撑的意识,建立有效数据实证,利用驾驶舱—数字画像—数据下沉等可视化载体,提升运用数据解读和分析学情的能力。同时,还要全面掌握网络化学习空间数据采集能力,提升以数据为“倒车镜”的路径优化与流程再造能力。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如复习状态、作业完成程度及所用时间、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从学习记录中看出学生学习的风格、特点及策略,找到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教师学科数据使用设计能力的提升,还体现在评估对比、问题预警、数据说话、辅助决策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数据,如图1所示。

(二)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高教师资源搜集和运用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源、线上学习补充资源、数字化工具资源,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海微校、空中课堂、黄浦E课堂等,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建立“文电同步”个性化数字资源中心,实现各类资源的互通和共享,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与利用率。

例如,依托智慧课堂系统,教师能够利用其授课容器、群组、教学活动库、富媒体课例、统一搜索、数字徽章等工具和服务,综合参考多学科课程和运用各学科工具,进行互动化教学。又如,智能测评系统既能实现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还能提供课后作业、智能测评、统计分析、学习诊断及习题推送等服务。

(三)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能够帮助教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让教学内容更加灵动和直观,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运用数字资源创设激趣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解决开放性问题,进行自我体验、自主学习。

第二,借助数字资源讲解抽象概念,巧妙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现有资源平台,教师要能快速搜集到相关学习资源,并根据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借助数字资源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智慧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将一些比较抽象、难理解的问题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模拟成现实发生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为学生学习提供新思路。同时,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设疑、质疑、释疑,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开放、动态的师生多边活动。

信息技术还可以承担较多的内容呈现、人机互动、学习指导等工作,从而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更具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如进行项目引导、个性化学习支持等。通过实践研究与综合分析,教师还能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以数据指向为依据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多维度评价能力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众多培训活动,以点带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1.全員培训,上线教师在线培训课程

借助学校提供的企业版微信以及线上教学平台,全体教师要参加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在线教育理念、线上线下平台及备用平台使用方法、分学科数字化软硬件使用指南、家校本使用手册、教学管理与方法。

2.分组推进,设置三级培训网络

学校建立了由信息技术骨干、学科技术员、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指导网络。其中,信息技术骨干由攻关小组成员担任,负责对全体教师普及混合式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基础、技术支持下的授课策略等内容,对学科技术员就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与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专题培训;学科技术员由教研组从组内遴选,一般由组内熟悉信息技术及擅长技术融合教学的年轻教师担任,重点为组内老教师、信息技术薄弱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策略指导。

3.点面结合,特邀专家进行综合培训

培训既有面向全体教师的讲座,又有专家与教师线上、线下点对点的个别指导和交流,更有教研组同伴间的研讨交流。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改进、考核评价进行精致管理,帮助教师不断总结反思,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心得、收获及学生反应,为形成完整案例奠定基础。

三、持续改进与未来展望

新技术背景下,师生每时每刻都在生成实时的动态数据,加之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对资源、技术的需求也就不同,因此,在未来改进和发展中,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数字化教学观念,适切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也应持续优化支持架构,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保障各类数字化、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序推进。

(一)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科学规范化

教学数据作为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急需一线师生具备较高的数据素养与能力,从而发展数据思维,提升数据认知。这对缺少实践与理论指导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情,借助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的力量,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教学数据开放化、系统化的管理应用,由点到面逐一实现教学改革创新的科学规范化。

教学数据要更有成效地使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根据业务需要定义数据各环节的角色及相应职责。只有组织结构规范化,学科教师才能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合理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结合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学校要在市区单位指导下总结教学发展问题、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推进数据赋能的课堂变革,以及数据支持的教、学、管、评等实践探索,凝练实践成果,形成研究报告。结合标杆校一期、二期及后续持续建设,学校要有效挖掘教学数据价值,通过跨应用的数据治理,构建基于主题数据的数据仓库,或使用大数据对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解决已积累的大量教学过程性数据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进行数据治理,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完全融合,打破学习、教学、管理之间应用导致的隔阂,扫清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障碍。

其次,清理不同数据结构形式及不同时期满足不同需求建设的各平台和系统中的重复数据,以数据综合治理为设想,有效统一教学数据,实现数据对接、信息互换,满足数据规范化、全息采集与综合应用的要求,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最后,以点带面实施整校推进,即不仅根据特点开展个性化、特色化实践,而且要基于常态化的实践运作,聚焦学科与素养。试点的运作情况不仅可以作为实施的经验,还可以成为某些观察点标杆。通过打磨和梳理,我们可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技术运用范式,在规范学科教学行为的同时预留教师风格化行为的空间,提升教师的常态化实践水准。

总之,教师教学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应用,都可以因数据治理而得到强化。数据治理打破了各软件之间的数据壁垒,也优化了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建设,以整合多数据中枢为思路,最终实现数据综合治理,实现教师对数据的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西朝.高中新課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与培养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4):88-90.

(作者系上海市大同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