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涵、路径与效益

2023-06-26邓景茹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邓景茹

摘要: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适应新时期“一带一路”等经济倡议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共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特点构建岗位群,通过岗位群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高水平专业群需要以核心专业进行引领,以优势专业带动外围专业,对专业不断创新和更迭,综合统筹资源互补,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具备完成职场工作任务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岗位群;高水平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0-0050-05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求:“职业教育要做好类型定位,加强产教融合,为民族复兴提供技能人才。”[1] 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强调了产教融合促进职教发展的重要作用。地方高职院校要创新产教融合方式,深化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侧和社会产业需求侧有机融合,赋能“一带一路”、促进高职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产教融合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专业群建设是产教融合的保障,对标产业需求与岗位职能。新时期随着新工艺、新技能和新业态的发展,产业集群、岗位集群不断发展变化,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建设、提高院校综合实力。

一、高水平专业群的内涵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专业群建设做出要求:“规定到2022年高职院校教学条件趋于达标,建设150个骨干专业(群)。”[2]同时启动“双高”计划,使专业群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引领和支撑,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2020年9月,国务院、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出台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强调要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3]。

专业群建设需以国家经济和服务地方为基础,其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建设的基础是地方经济带、产业链的结构与布局,只有充分调研和访谈,明确经济带和产业链需要的岗位技能,以此为切入点建设岗位群,才能使专业群建设有的放矢。

高水平专业群是伴随“双高”政策的出现而诞生的。抽象而言,是指专业群各个方面建设均达到完美状态。具体而言,是指在“双高”背景下,专业群内部各个要素达到双高建设评价标准以上,具备中国特色鲜明、支撑专业发展、引领行业改革、达到世界水平的特征[4]。其目的是依托专业群建设,以开放的态势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开发中国特色的专业群建设模式。从2006年专业群建设的提出到2010年骨干校专业群的发展,专业群建设处于探索阶段,而“双高”计划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政策的支撑、建设的高度,还是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都有新的要求。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原则

(一)精准对接,满足动态人才需求

在智能制造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转型升级,使专业群的适应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与产业链和服务链的综合竞争力相匹配。专业群课程设置要与产业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随着岗位人才职能变化能够不断调整,满足动态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要坚持适应性、前瞻性和异质性原则,明确专业群定位,厘清专业群组建逻辑。根据产业特色确定核心专业,进而带动特色专业,凸显专业群特质。分清产业链上的基础产业和核心技能,精准对接岗位。

高职院校要聚焦行业发展,面向工作岗位,时刻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基础建设,加强专业之间的支撑,优化资源布局,提升专业群效益[5]。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依托岗位群,融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岗位能力与专业能力,学历教育与资格培训并举,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专业认证和宏观发展理念,与国际、国家和区域人才需求接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二)统筹设计,共享多元优质资源

宏观与微观结合。高职院校要时刻把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关系,研究群内专业之间的互促关系,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高职院校要与产业、行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在地方政府协同下为行业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和创新策略。专业群内应共享教学资源、师资团队、就业资源和实训基地。

共性与个性并重。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之间要互利共荣,各个专业在创造和发挥自身专业价值利益的同时,也要为其他专业带来价值,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职院校可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线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对学生做出指导、适时评价和反馈。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校内实训平台和专业网络平台提供的线上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把控质量。

(三)创新评价,确保持续动态发展

高水平专业群采用“行业+学校+社会”多元评价模式,根据行业标准评价教学效果,根据社会服务满意度评价教学质量。群内各专业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以学习者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为基础,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院校需强化专业群建设质量监控,参照职业资格证书制订专业群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将行业考核标准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强化监督机制。

高水平专业群需优化专业群发展创新机制,實施合理的评价、检查和督导,把招生、育人、就业和技术服务应用到专业群考核之中,做到动态随机评价,从而提高专业群内部动力以及抵抗外来风险能力。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与区域产业对接、专业群教学内容要与行业岗位职能对接、课程设置要与行业标准对接[6]。高水平专业群要依托岗位职能构建,实施岗课赛证协同育人、校企双元共建师资。

(一)基于MES构建专业群

MES (Module of Employable Skill)“模块技能培训”是面向职业教育的一种培训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信息论认为信息的传递以单元形式进行更有利于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效价更高。系统论强调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教学的各个单元之间属于不同的系统。控制论通过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研究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行业有着密切联系,职业教育之间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中等职业、高等职业和普通本科之间。职业教育内部的教学机制、课程体系、院校之间,岗位与专业彼此联系。模块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了这些联系,对具体岗位或职业进行分析,精确岗位职能,下设层层任务。若干个任务构成的集就是岗位群,岗位群所对应的专业知识就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内容。

高职院校可根据岗位职能和需求,构建以核心专业为中心的专业群,以相邻或相近专业为外围的专业群[7]。专业群内专业建设模式为:专业+行业+技能+素养。核心专业可以保障生源的质量,外围专业用来提高就业质量。行业是指具体从事岗位的岗位能力知识,如教育行业的教学方法、能力、水平和素养等。技能指信息化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先进的信息化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新时期高职人才必备素养。素养是指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岗课赛证协同育人

高水平专业群课程设置需与行业岗位需求一致,构成对应教学模块,实施模块教学。高职院校需构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企业认证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企业认证知识与技能,实现课证共生、书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同时,高职院校要将大赛标准融入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考核,体现“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的核心理念,实现“赛训结合”“赛练结合”的综合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中要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要求,明确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国际通用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标准。授课中教师需分析证书考核的内容与标准,并将其移植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教师需通过融通、更新、迭代和强化的教学设计,将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了解证书考试标准和备考流程,实施书证融通育人模式。

(三)校企合作共建师资

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应该由校企双方共建,打造专兼具备的“双师”教学团队。高水平专业群教师需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现代化信息知识、实践实训技能、岗位职能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8]。

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引进、外聘教师和岗位培训的形式补充行业教师,优化师资构成。引进资格证书考试,通过“1+X”证书制度实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行业能力和职场应对水平。专业群通过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和带生实训模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工作化教学模式和学徒制、导师制培养方式提高教师职场驾驭能力,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校地合作等“多元”育人模式。

高水平专业群需培养专业带头人,带动团队发展和创新。专业带头人要具备教育视野和行业视野,拥有创新、敬业和团队精神,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产业更新升级。打造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岗位职能”于一身、持有多种资格证书、装备“信息化素养”的教师队伍。

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效益

专业群建设是时代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产物,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载体,是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体现,是高职内涵发展专业升级的挑战。

(一)适应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应变度

专业群建设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会随着区域产业结构和职业群的变化随时调整与更新。因为专业群建设的基础是岗位群,而岗位群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动态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调研和访谈结果。与区域的创新和创业完整对接,符合职业成长规律。

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创新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专业群内各种专业的强强联合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能源提供了研发支持。人才的多元化和适岗能力能够应对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二)提升产教融合度和市场认可度

专业群内教学实施工学结合和“双元”制模式,校企双元、导师双元、评价双元的培养机制。院校行业双元理事会管理专业建设、制作课程体系、建立实训活动。校企双元共同完成调研,确定社会、产业和行业用人需求。

优化社会服务,围绕专业实践展开培训。学院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提高院校专业市场认可度,组建订单班教学工作流程,使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建立完备、系统、覆盖整个行业的课程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职业分化日益加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专业群建设恰恰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了产业行业发展动态,并且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控,提高了院校应对市场变化需求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

(三)提升行业影响度和国际接轨度

专业群建设与专业建设不同,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关系较为灵活、容易变通。专业群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根据产业和行业标准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变。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做出调整。例如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大都选修了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可以为他们将来考取教师资格证奠定基础。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应用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拓宽未来的就业之路。此外,专业群建设需要对接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接轨度,为专业发展和院校发展铺设道路。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依托地方、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岗位群需求,提高了资源共享,深化了校企合作。高水平专业群内各个学科基础知识能力相当,实践能力和实训项目有一定叠加内容,学生能够在专业群内进行知识迁移和转化,提高了职场适应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形成,提高院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2023-01-25].https://news.cctv.com/2021/04/13/ARTItGaYb8u1z6W4mnUFaFYA210413.shtml.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3-01-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EB/OL].(2020-09-29)[2023-01-2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09/t20200929_492324.html.

[4] 方芳, 夏培杰. 能力本位、输出驱动与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J].山东外语教学,2020(6):36.

[5] 吴升綱.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4.

[6] 张栋科.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9(10):29.

[7] 郑玥,瞿才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6):53.

[8] 张俊义,王葶,薛新巧.差异化视角下“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4):54.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