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审美:指向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

2023-06-26张启道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审美体验

张启道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其中学习任务群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有力推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但是,有的任务学习又出现为了任务而任务,语文要素公式化、概念化,忽视细节等问题,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无论哪一种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都不能忽略学习任务的具体细节,关注细节审美教学。指向细节审美的教学策略有:细节品咂,设计体验型任务;细节比对,考量比较型任务;细节挖掘,审视探究型任务;细节品味,落实创造型任务。

关键词:学习任务;细节审美;审美体验;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0-0075-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1]6。确定学习任务和实施学习过程,应该关注细节,不能为了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细节。关注学习任务的情境、实践中的细节,需要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按照美的规律来呈现与完善。笔者倡导细节审美,即基于关注“为什么这样写”的学习逻辑,深度关怀审美个体,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追求深度教学艺术,彰显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美感体验和审美创造。

一、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误区

(一)学习任务模糊

学习任务模糊表现在:一是任务不明确,笼统地布置任务。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二单元,教师这样设计品读“点面结合”的学习任务:默读相关场面描写,用横线画出描写“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点”的语句。扣住关键词说说感受,想想这样写的好处。这样的任务笼统而随意。二是牵强附会地安排学习任务。如一味地要求学生从《七律·长征》《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找“点面结合”,冲淡了对《七律·长征》中对比手法的研读、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心理描写的品析。

(二)落实过程粗疏

落实过程粗疏表现在:一是语文要素公式化、概念化。不注意在学习任务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细节问题,只关注非本质知识,“习得方法,马上运用”。好比掌握了勾股定理马上做题,并不探究勾股定理是如何得来的,忽略了对本质知識的学习。二是忽视任务间的联系。从整体育人的角度来说,不同学习任务之间有其内在联系,教学内容中的细节在探究过程中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三)忽视了“语文的方式”

有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过于关注是否完成任务,以致阅读课上听不到读书声,甚至脱离了文本,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语文课程需要彰显语文学科的特质,阅读教学姓“读”,读也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需要运用语文的方式,即听、说、读、写,要有语文味。因为品味文质兼美的选文不应该忽视“声感”因素,适度的“读”不可或缺,“美美地读”,是充满美感的体验,也是培养语感的必然路径。

二、细节审美促进学习任务落地

(一)细节审美的内涵阐释

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应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痴迷状态”,并从中获得“高峰体验”。因此,需要关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细节审美”。所谓“细节审美”,是指以无功利的心态,着眼于任务完成的细节完美,引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内容、言语、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学习,激发儿童审美本能,把握文本审美意义,并将学习成果运用语言文字美美地表达出来,使儿童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

(二)细节审美促进学习任务实现

落实学习任务不能把任务理解为知识搬运,作为最有情感辐射力的语文课程,应该把审美教学及时融入课堂中去,力求做到陶冶学生活泼敏锐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纯洁的人格。学习任务教学本身就要求:一要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内容,二要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过程。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不应是粗放的、草率的,而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三、细节审美的教学意蕴

(一)立足任务

学习任务群教学观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逻辑,它的立足点是人的发展,即“学生是任务学习的主体”。建构基于学生学习起点和贴近学生经验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细节审美教学实质是对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的尊重与观照,正契合于语文课程理念。细节审美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着眼于细节,通过共筹智慧解决问题,能够为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深度学习的体验,深化审美认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聚焦审美

细节审美指向基于素养培育的高阶位目标。2022版课标指出,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1]12。细节审美着力于学习任务细节间的关联,并非零打碎敲。细节审美或品味文本内容的深刻与厚重、人物情感的丰富与变化,或关注语言形式的节奏与灵动,都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言语形式和内容的深度感受与品味中,经过涵泳、比较、发现,获得更高品质的审美经验。

(三)指向创造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维度之一是审美创造,落实任务群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咂中,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在感受美、发现美的基础上,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设置学习任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汲取语言文字精华的同时建构自己的言语体系,培养文学欣赏与创造能力,在语言文字实践运用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指向细节审美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向学习过程的真实发生和学习问题的真正解决,指向学习任务的细节审美,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基于语文素养的审美经验。

(一)细节品悟,设计体验型任务

体验型任务是指对文本从语言、形象等视角进行鉴赏评价,积累审美体验的学习任务。立足于体验型任务,需要引领学生以“真我”情感,探寻细节的美感。

1.品读文本,展现本真理解

细节审美要关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知识建构过程和思维状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和浮光掠影的能力训练上。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教师设计“领悟表达”任务。基于这个核心任务,在学习《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课件出示文字和画面,配乐朗读,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中,体会到意境之美。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语言表达的美。有的学生体会到色彩美——深蓝、金黄、碧绿、银色,给人留下神秘的印象;有的学生体会到顺序美——由上到下(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到近(从海边到瓜地),由景到人,再到动物,观察有一定的顺序;有的学生体会到形象美——少年闰土勇敢刺猹。教师又引导学生将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就是着眼于细节,让学生发现季节不同,外貌描写也不一样,而月夜之下的项带银圈更平添几分神奇和美妙。配乐朗读、想象画面读、比较读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细节审美进入到深层。

2.转换角色,感受具体情境

落实细节,要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思维水平的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应该以有效为起点,还要以有效为終点。评价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以发挥,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否科学进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总之要看学习的价值是否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优化教学细节,创设美的情境,赋予学生积极的学习表现。执教《跳水》,教师围绕“疏通文脉”学习任务安排如下环节:从“跳水”视频导入,创设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跳水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思考,继而设置问题情境,将几位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比较。因审美经验不同,学生在比对中发现了差异,这便是细节。差异引发思考,再度思考后展开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逐步融入课文情境,转换角色体验了文中“男孩”的心理和活动。学生理清文脉的能力在螺旋上升的任务情境中不断得到历练和提升。

(二)细节比对,考量比较型任务

比较型任务是指以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展思维能力的学习任务。着眼于学习任务的比较,可以获得语言实践的动力,享受审美愉悦。

1.对比阅读,习得方法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深度学习是一种挑战性学习,往往需要运用对比的方法打开切入口。对比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对比法是一种课堂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对比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细节分析,从而对文本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运用比较阅读就是让学生在同中找异,在异中求同,对于领会学习任务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品读点面结合”写法这一学习任务,学生很容易找到《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和《开国大典》第12自然段,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点面结合。然而细细比较,会发现这两个自然段虽然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但其中结合的方法有同有异。相同的是多点罗列,显得有层次感;不同的是前者的“点”是英雄个体,后者的“点”是各个方阵。前者是先写面后写点,后者是先写点后写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不同。

2.归类学习,发现规律

运用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将相同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类,可以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二单元“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教师没有把词语单拎出来进行知识教学,而是将词语还原于文本,运用比较、归类的方法进行梳理。但是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梳理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梳理词语,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实践中发现规律:一是字音梳理,把前鼻音、后鼻音的生字分类归纳,发现可以运用形声字的声旁归类,区分容易混淆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如比较“政”“证”两个生字,都有声旁“正”,是前鼻音,由此可以推断“征”“怔”也是前鼻音。二是字形梳理,把相同声旁的生字放在一起,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旁,发现形旁表义的特点,猜出生字的意思。三是词语梳理,按字数、结构、意思、感情色彩进行归类,发现词语运用的规律。

(三)细节挖掘,审视探究型任务

探究型任务是指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任务的细节问题,可以培育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1.引导点拨,探幽发微

任务学习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落实学习任务的学习内容以及产生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要有积极的、适合的引导艺术,尤其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的引导艺术。这种引导艺术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求得之”。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描写了怎样的场面,再思考这样的场面由哪几个画面组成。学生纷纷说出五位壮士共同歼敌和每位战士英勇奋战的画面,并在比较中明确共同歼敌的场面是“面”上的描写、每位战士的战斗场面是“点”的描写,由此理解“面”的描写是写人物群体的、“点”的描写是写人物个体的。但是,有的学生质疑:“写胡德林和胡福财的那句是‘面的描写吗?”这说明有的学生把个体理解片面了。教师点拨:“这两位小战士有共同的特点,所以放在一起写,相对于七连六班的整体,仍然是‘点的描写。”这样教师没有灌输,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疑惑,深入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

2.发挥想象,补白文本

补白可以为完成任务提供支架。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在阅读之前充满了未定点和空白,即作者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集中突出表现事物的姿态,对于事物相关的背景材料却一字不提,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充分展开想象[2]。这种写法像绘画里的留白,像音乐里的静音,又像戏剧舞台上只见演员的表演动作而不设逼真的背景,留出空白来让人物和观众充分交流。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四单元“阅读小说,积累体悟”任务群,教师这样设计支架:“《穷人》一文中,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忐忑不安一定让你久久难忘。请选择第9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中的3处省略号,补充此时桑娜的内心独白。注意要联系、运用上下文信息,根据不同内容,至少选择2处,写出桑娜此时内心不同的想法,体会她复杂的心情、善良的品德。”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还原作者的创作心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补白延伸,可以在更深层次上领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使审美对象更加鲜明具体、生动传神。

(四)细节品味,落实创造型任务

创造型任务是指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学习任务。针对任务落实中的细节问题的创意发现,本身就是审美创造。

1.思维可视化,激发创新思维

细节审美倡导教师以审美的态度,尝试引发学生的审美趣味,作出审美判断。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设计情节梳理”任务群,如果只是泛泛地让学生用一种方法理清情节,可能导致方法单一、理解肤浅。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三组探究结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把不同的梳理结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更有深度。(如图1、图2、图3)

通過比较,学生发现图1是线路图的形式、图2是大括号形式、图3是抛物线形式,都形成比较直观的、可视的审美图像,但是各有其优点。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从《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三篇课文中任选一篇,默读课文,梳理课文的情节,绘制思维导图。结果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丰富多彩,表明他们的思维在向四面八方生发开去。

2.情境审美化,创新言语表达

统编版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选文中的语言富含着作者审美情思和审美判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应该让优美的语言伴着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基于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及其评价也彰显情境中的细节之美。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任务群,通过文本学习,师生共同讨论出评价指标:写清楚了活动的过程,活动中有自己的体会,关注整个活动的场景,关注个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请看一位同学写“拔河比赛”的片段:“‘嗨哟,加油!嗨哟,加油!随着加油的号子越来越急促,绳子上的红标记渐渐向我们这边靠近,大家齐声喝彩!”“只见领头的那位同学紧紧握着绳子,使劲蹬着地面,眼睛睁得溜圆,脸上憋得通红。紧随其后的几位同学也顾不得擦汗,随着班主任有节奏的加油声,他们都默不作声地使出蛮劲往后拉。”这一片段恰当地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遣词造句体现细节美感,如“睁得溜圆”“憋得通红”“默不作声地使出蛮劲”等准确、生动、传神地把大家的神态、动作描绘出来,赋予场景画面美,文字富有灵动美。

“魔鬼在细节”,窦桂梅老师给课堂“捉虫”,其实就是雕琢细节。细节完美,整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才臻于完美。“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审美,不仅需要引领学生挖掘文本中富含育人价值的细节,在细节涵泳品味中获得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更要着力于学习任务达成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内化与建构,从而加深审美体验,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方建中.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J].求索,2004(5):15.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审美体验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打击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思考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