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2023-06-26张喆涵
张喆涵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诗词大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被誉为“古今绝唱”。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人们在写诗作詞时都会认真打磨开头。明代著名诗人谢榛曾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作为诗词大家,苏轼自然也懂得开头的重要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句读来是何等的有气势!它让我们似乎看到作者正站在巍峨的高山之巅,看着面前浩淼的江水,将一切美景尽收眼中。开头仅仅十三个字,却犹如黄钟大吕,发出隆隆巨响,振聋发聩,让人思接千载。是啊,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出现过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那些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唯有江山依旧,涛声依旧。作者通古观今,发出慨叹,也说出了事实。任何人在时间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即使能风流一时,也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不变的,唯有滔滔东流的江水。一个“尽”字既让人生出无尽的联想,也忍不住感叹时间的无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描绘的是“千古风流人物”的画面,并将描绘的重点锁定在三国时期的周郎身上,就像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撷取了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这“浪花”虽小,却极具代表性。周郎,何人不知?何人不晓?那可是风流俊俏的人中龙凤。“人道是”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他已经彻底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不仅仅是“周郎”,还有无数的“豪杰”,如曹操、孙权、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无一不是当时的英雄人物。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这古战场的壮丽风光:陡峭的崖壁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汹涌的怒涛用力地拍打着江岸,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飞卷的巨浪令人眼花缭乱……目睹这雄奇壮阔的大好河山,耳闻这声势如雷的阵阵涛鸣,作者怎能不遐想万里?
“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个“遥想”,作者由眼前之景追溯到周瑜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时的周瑜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他年少得志,风流倜傥,英姿勃发,又正值燕尔新婚,于“谈笑间”就能让强敌化为乌有……对周郎,作者极尽赞美之词。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钦佩周郎呢?“赤壁之战”自然是一次以弱胜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役,周瑜在其中的作用无疑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他是孙刘联军的统帅,是头号人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主导作用,作者歌颂他、赞美他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进一步联想到苏轼的才智和他不凡的抱负,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作者在拿自己与周瑜作比较。年少时的苏轼也才华横溢,欧阳修“奇其才”,神宗皇帝“尤爱其文,宫中读之,馐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其才华堪比周瑜。周瑜运筹帷幄,驰骋疆场,克敌制胜,报效朝廷,而这也是作者的夙愿。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他写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其实道出了其想要保家卫国的志向。他与周瑜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同的是,周瑜得到了赏识,施展出才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苏轼只能在周瑜曾经立下过战功的地方黯然神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作者的自嘲。仕途不顺的他只能黯然神伤。读到此处,我们也就能明白他为什么会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做出“一尊还酹江月”的行为了。
创作此词时,作者不过47岁,正值大好年华,却“待罪”黄州,看不到出头之日。“人生如梦”不过是词人在以梦喻事而已。他将陷入“乌台诗案”被诬入狱以及在狱中倍受欺辱的经历比作一场梦,感叹了时光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
多种情思在心头,无限感慨在其中。读一首词,我们要细细地品,慢慢地嚼,进而走近作者,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周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