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牵引内容为王?推进职教数字化

2023-06-26余娟

在线学习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

余娟

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本质是重构职業教育生态,关键是需求牵引、内容为王,策略是成熟先上、分步实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智能教育 数字化战略

“10年前,富士康的一条生产线24小时运作,需要300人,而现在只需要8人。”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波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向大家直观地展示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一个更立体、更丰富、更智能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经建成。

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正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引发这些领域发生了巨大甚至颠覆性的变化。但智能教育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取得明显成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认为,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是对现有教育的赋能增效,更是对未来教育的重塑。他指出,近10年来,智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技术应用,轻人的发展;二是重技术功能,轻教育规律;三是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四是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他将这种现状称为“人工智能+教育”,是“冷”智能。

教育事业以人为对象,是有情有义、有温度的活动。对此,袁振国提出,“人工智能+教育”要向“教育+人工智能”转变,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即要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促进人自由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为目的,不断创设和开辟新的教育场景、教育形态,以解决问题和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引导,让技术为育人服务,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智能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他强调,智能教育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促进人的个性化。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充满了复杂性和可变性。个性化的人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发展潜能,且不同的人的同一表现意义也有所不同。人工智能助力实现教育个性化的关键是智适应学习技术的日益成熟,“用技术的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第二,进行人性化的教育。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是人性化的教育。智适应学习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差别,就是由教师教为主变为学习者学为主,根据学习者学习和发展需要,开发数字资源,建立差异算法,推荐最佳路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算法,推动学习者自主发展。第三,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通过完善智能化的基础建设,重点向信息化薄弱环节倾斜;通过大数据的获得和分析,合理调节资源配置,改进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和解释性,服务于最广大学习者的利益。

教育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要依靠人、通过人、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激发人的内生力,智能教育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 推进职教数字化转型

自2010年至今,教育部共立项建设了20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于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和服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表示,截止到2022年11月22日,上述20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共收录了网络课程184673门,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总量达到4585297条。“我国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大国。”

孙善学强调,下一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进一步引领职业教育的数字资源建设。展望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未来,他认为,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探索资源库的互联网出版许可和认证;第二,探索课程学习成果的认证,开发课程电子证书、技能微证书;第三,用资源库建设支撑国家高水平专业或专业群建设;第四,开发英语等多语种资源库内容,推动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主体不仅包括职业院校,还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335”共建共享模式,即实行国家统筹谋划、省级错位推进、校级建用并进的3级管理体系,由传统的单点合作机制转变为点对点、点对面等3类合作机制,创新形成政行企校的5种合作渠道,强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明显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应然逻辑。”张慧波说。

围绕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教师能力、教学改革等10方面要素,构建整体部署模型,并据此提出了30条行动方案。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介绍,该校主要从专业与课程数字化、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培养、校企合作数字化、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强化数字化基座等6个方面入手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关注国内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学互鉴同样重要。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前总领事冯马丁、瑞士驻华大使馆科技与教育处副主任付思玫在论坛上分别介绍了本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并针对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们表示,德国与瑞士的教育体系具有强流动性和高渗透性,职校学生有非常畅通的升学路径,这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等着力推进。“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她倡议,世界各国秉持互惠互利理念,深化互学互鉴与合作,携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互联互通格局,共同推动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迈上新台阶。

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022年,中国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职业教育领域同步启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围绕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成果与下一步工作部署,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实践和相关思考。

陈子季指出,一年来,职业教育战线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为总抓手,坚持内容为王、应用为要、育人为本,集聚资源、应用和人才培养等三个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持续丰富资源。不断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搭建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面向社会提供优质资源的平台,适应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成长需要。二是坚持应用为要,拓展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统一门户、统一推广、统一应用、结构优化、区域均衡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三是坚持育人为本,赋能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已经建成一个更立体、更丰富、更智能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更立体指的是平台的架构层次饱满;更丰富指的是平台的资源充足厚实;更智能指的是平台的应用持续拓展。回顾过去一年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工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数字化的本质是重构职业教育生态;数字化的关键是需求牵引、内容为王;数字化的策略是成熟先上、分步实施。

他表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是:将在前期建设经验和成果基础上,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继续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以更高站位、更远谋划、更实举措,从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充分赋能、有效公共服务、扩大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要进一步增加数字资源数量、提高资源质量,拓展应用模块、丰富应用场景,建立标准体系、深化数据联通,强化安全保障、持续推进建设。

本次论坛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基本达成了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和跨国别、跨区域开展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共识,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开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