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艺术研究

2023-06-25张蓉

艺术大观 2023年10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声乐演唱

摘 要:本文簡略阐述了声乐演唱和肢体语言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声乐演唱中使用肢体语言的作用,并从身姿体态、行动轨迹、手势动作以及速度律动几方面着手对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艺术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灵活使用肢体语言艺术的必要条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肢体语言艺术;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0-00-03

近年来,我国艺术领域迅速发展,有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而声乐表演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类别,肢体语言艺术作为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舞台表演效果,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演唱者在肢体语言艺术的应用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展开更为深层次的探究。

一、声乐演唱和肢体语言关系的分析

声乐演唱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中包含内容、意境、行为、情感等各类要素,在艺术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演唱同诸多学科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充分表达出演唱者的内心情感,通过语言的应用表达情绪,而演唱者本身音域以及音色等的不同也会呈现出差异化的情感表达。语言是同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观点的载体,同时还是传播知识以及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肢体语言、书面语言以及口头语言均属于“无声语言”的一种,而肢体语言则是通过手势和四肢的应用与人交流,其中蕴含着每个人所独有的气质[1]。

声乐演唱是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唱”和“演”作为声乐演唱的主要形式,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分别指的是歌声和肢体语言。二者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完整曲目,真正展现出其独有的内容与风格,从本质上来看,演唱其实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以同观众产生交互。演唱者在这一阶段需要加强对肢体语言的控制,以免其出现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洁的现象,进而对声乐本身的内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中是比较重要的存在,其既要同音乐形成联动,还要能够对曲目中的个别音调起到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二者的相互协调,以产生相应的艺术效果。

二、肢体语言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辅助演唱

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往往有着一定的特定作用,可以为演唱增色,除却声音更好的体现层面来说,肢体语言还能够为演唱者提供心理支撑。这种心理支撑在演唱者日复一日的锻炼下会逐渐转化为条件反射,进而在正式开展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灵活使用肢体语言为演唱者表演提供帮助。通常情况下,初学者往往会利用肢体动作对其演唱技能起到辅助作用,但成熟的演唱者在后期所使用的肢体动作更倾向于自然而然产生的,可以为其表演和台风增色[2]。

(二)烘托氛围

在声乐演唱舞台表演中势必会有多个感官的共同参与,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歌唱以及肢体语言应用的比重,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声乐表演效果的提升,赋予舞台表演更多的感染力,不仅可以给予观众一定的感官触动,还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进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情感共鸣。肢体语言对于情绪的烘托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词曲能够展现出作品的情绪基调,表演者同样是作品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若是能够实现肢体语言的密切配合便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烘托氛围、表达情绪。例如,若是作品包含一定的戏剧性,演唱者便可以适当对动作幅度进行增加,而其同舞美的有效结合则可以使得观众真正进入作品中感受演唱者的情绪,进一步展现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三、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艺术的运用及其必要条件

(一)肢体语言运用

1.身姿体态

在声乐演唱中灵活使用肢体语言是一门学问,演唱者自身应当妥善完成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身姿体态的训练,其作为一项辅助功能直接关系到演唱者的表演效果,演唱者应当尽量放松地找到最合适的状态,避免出现过紧或是过松的现象,以真正实现演唱者演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演唱者需要有着良好的身姿体态使得声乐演唱体现出更丰富的韵味和内涵,如在面对演唱细节时,当伴奏乐器和声音都无法表达思想内容的情况下,演唱者便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弥补这一不足,所以需要演唱者在练习阶段不断分析自身的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身体摆动其实是在同声乐相配合的基础上二次创作的过程,所以演唱者应当确保其身体摆动能够同头部动作相互协调,进而稳定声乐演唱整体的情感基调,若是二者不协调便会导致声乐表达美感欠缺,并且难以保障乐曲整体的流畅度,无法真正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演唱者自身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对头部和身体的有效控制,赋予声乐舞台表演更大的欣赏价值。

2.行动轨迹

对于肢体语言来说,腿部的动作十分明显并且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观众对于演唱风格的理解,所以演唱者应当注重对行动轨迹的把控。部分演唱者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腿部紧挨舞台,观众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腿部,但事实上,腿部对于上肢动作以及头部动作有着一定的支撑性作用,所以在声乐演唱肢体语言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当保持稳定的心态,以免出现重心控制不足,造成腿部站立不稳的情况,与此同时也不能不加限制地使用腿部动作,避免对头部以及上肢的肢体语言造成干扰。由此可见,演唱者腿部行动轨迹的优化需要确保上半身肢体动作的和谐程度,进而保障腿部能够实现合理移动,真正发挥出其对于舞台表演的辅助性作用。以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例,其中杨母腿部行动轨迹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尽管其在农村生活中受尽苦难,但其骨子里依然藏着一股韧劲,而演唱者对腿部动作的控制不仅塑造了宁折不弯、折而不断的杨母形象,还体现出了鲜明的表演风格,使得观众在享受到动听的音乐的同时还得到了良好的视觉体验,对于其成功表演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3]。

3.手势動作

手势动作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比较常见,是赋予整个舞台表演美感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阶段,演唱者需要从实际表现需要出发对其举手投足进行调整,不仅要遵循美观性的原则,同时还要保障手势表达的合理性。针对手势而言,其是语言基础上对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的进一步延伸,从表达效果层面来看,其作用近乎面部表情,充分实现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的有效结合可以切实提升情绪表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此外,在声乐演唱中强化对手势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进而为其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创造良好的条件。

尽管手势这一肢体动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没有过大的局限性,但依然要从作品实际场景出发,充分同音乐伴奏等相结合,继而实现对手势动作速度以及幅度的合理控制,通过手的开合向观众传达情绪的不同。以抒情类声乐作品演唱为例,演唱者便需要放缓手势动作的速度,而若是声乐作品的节奏相对较快,演唱者便可以对手势动作快速伸展,或是紧握拳头,以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演唱者的情绪。演唱者对于手势动作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的流畅度,并且要深度融合作品内涵和整个舞台所体现出的意境,以起到良好的烘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要注意手势动作不应太多和复杂,以免出现手势过于凌乱的问题,影响作品意境的表现。此外,对于手势动作的应用应当同情感表达相契合,以免手势动作过于繁杂,导致观众注意力转移到动作上,影响其对音乐的欣赏效果,例如,演唱者在演唱气势恢宏的作品时便可以适当将双臂展开,在结尾处也可以简单握拳,让观众能够在视听结合中享受作品的震撼,并且能够留有一定的余地供观众遐想。

4.速度律动

若想真正实现声乐演唱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演唱者势必要加强对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合理控制速度律动以充分同音乐性表达要求相适应。演唱者需要从作品词曲基调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肢体动作进行合理调整,要在正式进入舞台表演之前便要全方位了解并总结音乐节拍的实际强弱规律,进而将动作规范性、合理化地融入节拍当中,使其能够在同音乐相配合的过程中实现起承转合,此举既能够方便演唱者更好地实现情绪表达,还可以达到优化观众视听体验的效果,在演唱阶段,演唱者需要针对性地控制动作速度,根据音乐自如走动,并在此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手势起落,保障表演整体的协调性以及连贯性。除此以外,不同的声乐体裁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演唱者对于肢体动作的控制需要进一步契合体裁,以真正体现出肢体动作的作用,为音乐表达而服务。

声乐作品的体裁包括艺术歌曲、歌剧以及民歌等,诸如此类的作品在演唱者肢体语言应用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咏叹调表演为例,演唱者需要基于剧情发展以及情感表达采用具有一定夸张性的眼神动作,并跟随情绪的转变合理把控速度变化。而在艺术歌曲的演唱方面,由于其对情绪的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演唱者的肢体动作速度应当尽量放缓,避免动作幅度过大脱离音乐控制,更好地向受众传达细腻的音乐情感,这便对演唱者的专业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加精准地把控动作速度,最大化体现出肢体语言对声乐舞台表演的辅助性作用[4]。

(二)必要条件

1.良好的基本功

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若想灵活使用肢体语言艺术,势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良好的舞台形象气质也是必要条件之一。演唱者的站姿和动作不仅要有良好的韵律感以及协调性,同时还要重视同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并根据情节对手势和面部表情进行合理安排,初学者在演唱过程中往往会将精力放在动作的事先设计上,但却没有意识到前奏和进场的重要性。演唱者在刚上舞台时需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步伐沉稳有力,整体状态沉着从容,站定之后便可以示意伴奏,利用这段缓冲时间迅速进入状态,根据伴奏和歌曲的内容进行演唱或者做出动作,前奏开始之后,演唱者应当将目光看向前方,并在必要的情况下伸出手,沿着眼神方向向外缓缓抬起,此时腿部也可以根据旋律向前走几步,给人一种向往的状态。在实际演唱阶段,演唱者应当结合情境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动作进行灵活添加,而在演唱完毕之后,演唱者应当鞠躬对观众给予的掌声表达谢意,此时动作需要将速度放缓,并从容离场。

2.深入理解作品

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促使演唱者合理使用肢体语言的重要基础,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若想达到神情兼备的效果则势必要全面了解歌曲的歌词及其所表达的内涵。对于声乐演唱来说,其中所涉及的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按照特定的模式,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相应的模式中也可以追寻一定的改变,具体应当结合歌曲的内容、结构展开针对性的设计与安排。为了保障肢体语言同歌曲内容之间的深度融合,演唱者应当加强对节奏、旋律以及歌词等方面的重视,以此确定作品类型、情感表达等,进而依照情节选择肢体动作,并在特定部位加入肢体动作,以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切实保障作品的完整性,使得肢体语言的转变能够时刻随着情绪以及歌词的变化融入逐字逐句中,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视听享受。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运用肢体语言需要事先考虑音乐内容展开设计,针对肢体语言而言,其本质上是对声音的有效补充,演唱者只有在真正熟悉并理解作品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产生共鸣并融入作品中,以提升其姿势的自然程度,通过将表演和声音融为一体全面展现出音乐内容[5]。

3.克服紧张情绪

演唱者从生疏到熟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在初次登台时势必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而紧张情绪的产生会影响演唱者肢体语言应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还有部分演唱者难以克服紧张情绪,会出现气息漂浮、四肢不稳以及心跳加速等现象,进而对声乐演唱舞台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长时间的舞台表演是帮助演唱者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演唱者应当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达到积累经验的效果,进而在后续声乐演唱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有效转化。演唱者自身应当妥善开展事前准备工作,对作品有足够的认知,并反复练习不足的部分,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之后便能够建立自信心,以在正式舞台表演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实现同歌曲意境的有效融合。而当演唱者真正沉浸在作品中之后也会随着歌曲的进度产生情绪上的起伏,不仅能够消除紧张心理,还可以对观众的情绪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声乐演唱的进一步升华。

四、结束语

灵活使用肢体语言能够对声乐演唱起到辅助作用,对于舞台表演呈现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演唱者应当结合作品内容和情绪,在真正融入作品中的基础上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肢体语言,实现声乐和表演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永辉.声乐演唱中的舞蹈肢体语言艺术探究[J].尚舞,2022(16):141-143.

[2]闾文娴,隋剑飞.肢体语言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运用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2(02):62-64.

[3]贾忠.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体现[J].戏剧之家,2021(36):78-79.

[4]庞忠海,诸成业.探析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20(03):26.

[5]闫子西.声乐舞台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J].参花(下),2019(10):68.

作者简介:张蓉(1987-),女,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音乐与舞蹈学研究。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声乐演唱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巧读古诗词 趣用古诗词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