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提高识字兴趣
2023-06-25颜艳华
颜艳华
【摘要】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 面对识字教学中存在的识字方法机械、表面,识字效率不高的现象,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融入字理教学,激活识字方法,拓宽识字空间能还“识字”于精彩,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字理教学 识字方法 创新识字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识字呢?
一、融入字理教学 点燃识字兴趣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所以我们的汉字教学,应该正本求源,抓住汉字起源的本质,利用字理,通过汉字字体演变,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在识字教学中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识记生字,并使之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一)展示直观形象的图画,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很多,对这类字,我在教学时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直观形象的图画来分析字理,理清字理,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在识字过程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抽象美。
(二)运用字理追根朔源,点燃识字兴趣
比如在《揠苗助长》一课中,我对“焦”字进行了重点教学。课前,特意去查找了“焦”字的相关资料,其中由广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上是这样解说的:焦,会意字,从隹(短尾鸟),从火(四点是火的变写)。会意为:火(灬 )烧鸟(隹)“焦”黄的样子。常用词如:烧焦,焦土。由火烤隹时焦黄之状再往下烧烤就变成焦黑而又引申为焦急。因此,我把“焦”和“焦急”结合在一起教学。然后引导学生通过 “焦”字来理解“焦急”一词 。教师问学生:“如果当你看到鸟快被烤焦了,或者肉啊,菜啊烧焦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学生马上回答“焦急!”“焦急就是怎样的急?”学生说是“非常着急!”“很急很急!”……
这样把“焦”字从字理上去分析一番,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能引发了学生动态的内心视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一举多得。
二、激活识字方法 提高识字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我们老师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应该具有这样的方法意识!但是,方法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趣味性。要能与汉字构字规律有效契合,使学生从内心真正走进并亲近汉字,让汉字进入并活化在学生头脑中。
1.画一画。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可以用简笔画勾画出汉字的形义关系。比如“巴望”的“巴”,老师也可以简单画一个跪坐地上张口像神祈求、祷告的人的样子与“巴”这个字作对照。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飞”,横斜钩是一只飞鸟的身躯,斜钩里面的两笔是小鸟的翅膀。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象形字的解析。
2.演一演。
孩子天生好动,可以用动作表演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揠苗助长》中有一个“算”字。本指古人计算的竹片。“竹”表示竹片做成的算筹,“目”表示眼看,下面那个我们平时说的弄字底其实是手,表示双手拿着算筹在数着数字。也有说“目”指算盘的珠子,双手在拨弄让学生当算盘珠子。让学生当堂演示,他们很快就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这个方法一般用于指示字和会意字比较多。比如合手为“拿”,分手为“掰”。
3.说一说。
十個孩子有九个喜欢听故事,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使字的各部分的意义与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如听故事一般。
4.唱一唱。
用歌谣或顺口溜的形式识记汉字的形义。比如文中的“算”,双手摆弄小竹棍,眼目盯着小竹棍,竹棍数来又算去,加减乘除快又准。又如教学一大截的“截”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缝衣就要裁,种木就须栽,有车可以载,有口念善哉,如果隹飞来,身首会分开。
三、灵活创新识字 拓宽识字空间
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和汉字的演化简化,一些字的象形性模糊了,表意性消失了,况且一些假借字从来就无字理可说,因此,面对汉字这样的现实以及学生不同的心智面貌和心理认知特点, 要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他们根据汉字特点,展开自由联想,有效激活已有经验,赋予汉字新的“构形理性”。可以有根据地“新说文解字”!
汉字是“活”的!它不只是抽象的符号,工具性的存在,她是民族的根!所以当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汉字的时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寻根意识:从汉字本源出发,把民族的根留住!还“识字”于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1期
[3]《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国教育教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