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扎染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

2023-06-25杨竹君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修订原则基于目标、问题、创新导向;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达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是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艺术实践围绕“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本案例基于新課标,解读新课标视域下关于初中美术“传承传统工艺、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我们与设计同行”等学习内容,以扎染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为切入口,通过传统技法的学习、生活媒介的创新、扎染艺术的宣传等课题体现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达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扎染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一、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扎染课程的理论依据

本节将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如何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领导部门的重视

1999年,美育进入教育方针;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第一个以美育为主题的文件;2018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收到党中央的回信,信中强调:“完成美育工作,要坚持修身养性原则,融入社会生活,聚焦美育特点,传播中华文化精神,让祖国年轻一代身心均衡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2.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导弹之父钱学森也强调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可分割。艺术教育能培养人的想象力,而科学技术也最需要人的想象力。

3.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探索,也为我们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奠定了新的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1.怎样认识义务教育的艺术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三个根本宗旨: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而是立德树人。

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第一、强调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新课标中标明我们要始终把德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努力培养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人才。

第二、遵循艺术特色,坚持以美育人。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是艺术课程的特点。

第三、突出课程综合,培养全面人才。即加强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与综合,促进课程整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链接程度,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强调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关联,突出课程的综合性。

第四、丰富课程内容,了解学生需求,适应时代发展。

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三合一”的框架设计思路

从共性来看。此次艺术课程标准为五个艺术学科共同设置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四项领域,这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的必要活动经历和过程。因此应当强调共性,防止碎片化。

从个性来看。五个艺术学科的特点是泾渭分明的。音乐跟随双耳,美术传达视觉信息,戏剧表现视听综合;美术在空间中变幻,音乐在时间中流淌,舞蹈、戏剧、影视在时空中演绎。综上,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课程内容与学习任务,在总述共性的同时,又需要分述各自的特点。

综上所述,新课标坚持“合—分—合”结合的方式表述具体内容。总述的形式针对共通性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对分科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教学内容、学业质量等用分述的形式体现各自的特色。

(三)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坚持一体化设计

实施先综合后分项,建构分段式课程设置,是本次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特色之一。在充分把握艺术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的前提下,将义务教育的艺术课程分成三阶段,四学段。

2.体现艺术学习规律

第一阶段(1—2年级)是大综合;第二阶段(3—7年级)是小综合,第二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学段,即第二学段(3—5年级)和第三学段(6—7年级);第三阶段(8—9 年级)分别开设五门学科供学生从中任选两门学习。

(四)如何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1.理解艺术课程共同的核心素养

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贯穿于艺术学习的始终。艺术学习的基础代表审美感知,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代表艺术表现,创新意识或能力的集中体现代表创意实践,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代表文化理解。

2.聚焦核心素养,强调艺术实践

避免孤立的知识、概念、技能的学习,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任务、主题或者项目学习、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协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提升核心素养能力。

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教学建议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艺术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其全面发展,深度探索教学内容和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的功能。

4.艺术课程的评价建议

存在表现性、过程性、实践性、主要性、多面性的评价特点。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素养为导向、强调教后评价促进学习、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生互相评价。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扎染课程的设计依据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艺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课程育人价值。学生通过富有核心素养的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1世纪必备的品格、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艺术核心素养在课标中传递的概念是“审美感知、藝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2.核心素养在美术学段目标中的体现

下图(见图 1)具体呈现了在横轴和纵轴中呈现的艺术(美术)学段目标,同时描述核心素养在学段目标的具体落实。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

1.课程内容

扎染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与创造。以“视觉信息传达、生活与设计、工艺传承、环境营造”等为美术语言。笔者考虑到所教学生处在七升八的暑假,以及学段的划分与学生学习生涯的过渡性,将6—7年级和8—9年级的学习任务进行了一些整合,如:“传承传统工艺、表现无限创意、我们与设计同行、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等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扎染课程是大单元教学,从确立大概念到基本问题再到课时小问题。通过大单元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同学们深刻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扎染文化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可以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并喜欢上扎染及其衍生品,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

1.体现美术学习特征的教学评价

评价既要体现一般性,更要体现艺术学科特征。我们坚持以素养为基准点、坚持评价促进学习、聚焦表现性评价、坚持多生互相评价。通过扎染课程的教学,学生们通过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而进行评价,如:学习传统技法,通过项目学习扎染白布;创作不同图案的扎染衍生品;介绍并评价本组和他组同学们的扎染作品。

2.美术学业质量评价

学业质量的合格程度体现在学生是如何完成表现性任务的,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业质量表中的达标程度。学业质量标准的衡量准则以完成核心素养为中心,教师再结合课堂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与衡量。

三、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扎染课程的实践探索

扎染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的一朵仙葩。美术教师应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扎染文化,使其能够在新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开发扎染课程,让学生了解、喜爱这门技艺,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一)传统技法的学习

第一单元学习扎染传统技法。通过项目学习,在扎染前后学习过程中合作完成学习单。

在课堂上从“什么是扎染?扎染的历史?生活中的扎染?扎染的特点?扎染的过程与方法?”等问题进行驱动。使用2—3节课的时间通过夹板、白线、弹珠、白布、染料、水、剪刀、等材料完成一件基本形的扎染作品(见图2)。通过此次合作与尝试,在学习单中总结失误与亮点。

(二)生活媒介的创新

传统扎染工艺自然也能够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根据此开展头脑风暴,构想出可以在帆布包、围巾、帽子、抱枕、T 恤等居家生活用品上进行创新,美化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净化心灵;也有同学说可以在扇面上进行绘画,装饰成扎染图案,颜色多样化更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意;更有敏锐的同学发现可以用扎染好的方巾做绣棚,串联起来装饰墙面(见图3)。

(三)扎染艺术的宣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基于此,我校开展扎染艺术宣传活动。首先普及学校层面、社区层面、微信公众号宣传层面向大众传播优秀扎染文化。

同学们开展探究与合作,了解扎染文化的发展历史、现代人对扎染衍生品期待、视觉传播的喜好等进行丙烯手绘(见图4),通过校园文化展区的布置获得了同校、他校及社会层面的赞赏与认可。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扎染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开发扎染非遗美术课程符合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应当全面了解扎染工艺、结合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实际、优化扎染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扎染工艺,并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升华,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

[3]王大根.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与评价[J].中国美术教育,2017(2).

作者简介:杨竹君(1997—),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昆山昆城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