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地域下红色题材水彩创作初探

2023-06-25高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太行山水彩创作

【摘 要】太行山地域下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对其进行创作既有历史意义又有时代意义。符合“二为”创作方针。建国后,以太行山地域下红色历史题材作品大多是国画和油画作品,为其使用水彩这一绘画种类去表现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起了启发作用。迄今,用水彩表现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的作品的并不多见,因此有着很大的创作探索空间,本文从多角度论述围绕其进行创作的思路、可行性及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太行山;红色题材;水彩;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一、题材解读

太行山,被称之为“天下脊梁”。位于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东西分别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太行山纵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形特征和生态系统。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主力就在太行山上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留下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太行奶娘和黄崖洞保卫战等可歌可泣感人的抗战故事。老一辈革命家领导英勇的太行军民在这里用鲜血谱写出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华儿女生死关头将马克思主义同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相结合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精神具有超越地域的强烈民族性,同时其在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太行山地域下,河南林县人民为了解决吃水困难的问题,以顽强的血肉之躯去开凿红旗渠,将山西的水引到河南林州,解决了当地的吃水问题,在太行山地域下又催生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对党忠诚、执着为民、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申纪兰精神,以及大寨精神等,这都丰富了太行精神的内涵,使其在不同的社会主义阶段不断的得到丰富。

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我们要一手伸向人民,一手伸向生活,以创作“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为立身之本,回答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时代之问。对这一地域下的红色题材进行创作正是符合了这一创作初心,通过创作发掘这一题材所具备的当代意义是时代所需、民族所需。

二、创作分析

对同题材不同画种的学习和借鉴,可以打破创作的局限性,拓展绘画语言。现今各个画种之间的壁垒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画家进行创作时更是吸收多种绘画语言形式的优点,用不同画种的画面语言来启发自己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不同画家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围绕太行山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其中不乏传世佳作,这些作品对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是这一地域下红色题材主题性创作需要吸收的宝贵资源。

作品中最著名的国画作品当属杨力舟和王迎春共同创作的国画作品《太行铁壁》。这幅作品用太行山的山体地貌特征来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革命先辈与太行之石融合的图式,将太行山里的老百姓和八路军将士排列在一起组成了军民一心的铜墙铁壁。使太行山雄浑壮阔的气势和八路军指战员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仰视的构图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像纪念碑一样的伟岸。作品笔墨技法采用了大斧劈皴,这一大开大合的笔墨技法正好和太行山的地貌相统一,使画面视觉形式和画面内容巧妙结合在了一起。

另外,狼牙山的地理位置在河北易县,属于太行山的支脉,在那里发生了大家所熟悉的英雄跳崖故事。詹建俊先生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采用三角形的构图,五名烈士站在一起,宛若一座山峰,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十分的伟岸,和烈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相得益彰。而任梦璋的《平型关大捷》同样是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经典作品,画面通过对负伤战士的刻画表现了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从侧面反映出战士们取得大捷的艰辛。《平型关大捷》的画面不像《太行铁壁》的主观因素那么强,而是采用较写实的表现手法反映当时战斗的艰苦,能让观者直观感受到战场上的硝烟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对侵略的抗战精神。

油画家费正的作品《我们在太行山上》描绘了一隊八路军战士穿梭在太行山的丛山峻岭之中,画面强调了明暗面之间的冷暖对比,加强了画面的凝重感。亮部暖红色的颜色仿佛预示着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极具浪漫主义革命色彩。其另一幅作品《狼牙山五勇士》则是描绘了五名勇士跳崖之后滞留在空中的这一短暂时刻,画面中的五名勇士仿佛是空中几名舞者,更像是展翅飞翔的雄鹰,画面加强了这一悲壮时刻的浪漫主义色彩。画面和詹建俊老先生的《狼牙山五壮士》油画写实手法不同的是其采用了表现主义的绘画手法,这是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表现探索的尝试,对之后创作有一定的启示性。

国画家贾又福创作的作品《太行丰碑》是以太行山的自然风景为创作载体,同时将其对黄崖洞保卫战中先烈们血洒太行这一壮举进行高歌颂赞的自我感情融入到了自然山水之中。画面运用深远和高远的传统国画透视法则,突出了太行山的肃穆感,使其山石的丰碑感得到了艺术性的加强,诠释了太行山的山石就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丰碑。

王君瑞和梁佳卿创作的油画《红旗渠》以修建红旗渠的劳动人民群体为画面的主体人物形象,但并未对其进行过多的细节刻画,通过人物与周围险峻山体劳动环境的对比,反映出了劳动的艰辛场面和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画面中后方山体则留给了观者更多想象空间。画面正如作者所讲那样,“我希望作品不仅要反映出这一工程的宏伟气势与艰苦环境,更要体现出人民的乐观精神。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党的带领下,用当代愚公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

三、创作启发

一提到主题性创作很多人想到的便是“高”“大”“全”和“红”“光”“亮”。追求这一画面效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符合了那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审美特征。而在当今审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表现这一主题所追求的画面效果也会更加多样化。

武乡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这里有八路军的总部王家峪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当地关于八路军的绘画创作素材十分丰富。而关维兴的作品《在战斗中成长》描绘的对象就是众多八路军战士和陕北农民的形象。因水彩的不可覆盖性所以用传统的水彩语言描绘这么大的场景和众多的人物是十分有难度的,但画家每个人物形象都描绘的栩栩如生,乐观的面部表情和艰苦的战斗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凝重又轻快通透十分具有感染力。整张画面采用平行构图的方法,战士们和老百姓组成了密不透风的人墙,增强了画面的气势。另外,画家对光的把握也特别到位,强烈的光线使画面产生了大面积的冷暖对比,加强了整张画的节奏感。整幅作品生动自然,极具生活化。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绘画语言都有别于刻板的“高”“大”“全”和“红”“光”“亮”的作品。这一水彩作品值得创作者的深入研究,并将其创作思路整合后运用到太行山里八路军历史事迹的创作探索中去。

青年画家刘冠举的水彩作品《高铁进山啦》描绘的是一辆高铁穿梭在太行山中,作者将太行山的地貌特征进行概括,追求一种平面化的效果,强调画面的形式感。画面主观的去表现太行山的地貌加强了整幅作品的时代气息。高铁代表了中国近年来高速的发展速度,当其穿越在太行山这一革命老区里,无疑能让人感受到太行山地域下的时代气息,其作品本身变得既有主题性又有时代性。

著名油画家王宏剑的作品《奠基者》描绘的是太行山的山民在开山凿石的劳动场景,其在创作时将人物紧密的放置在画面的前方,并加强人物之间的联系,使其闭合成整体的一个团块,而背后山石则是画面中“开”的部分,陡峭的山石和前方的人物形成了大开大合的关系,使得画面极具张力。在整个画面中除了人物就是石头,只在岩石的缝隙中一团野草,这也非常形象的反映出了太行山地域下的地貌特征,同时也是对前方劳动人米这种坚韧顽强生命力的呼应。

个人的创作角度不光可以从正面去反映,也可以从侧面去反映。不单单通过历史场景、革命人物和事迹去反映,也可以通过革命遗物去反映。例如,上海的水彩画家侯伟特别擅长运用水彩表现被灰尘覆盖的物品,画面细腻,所刻画物体上的灰尘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岁月的痕迹,仿佛在向观者诉说着其见证过的一段段的往事。青年画家庞宗超的作品《功勋》运用水彩的特殊技法来制作物体锈迹斑斑的肌理,画面所呈现的斑驳感与物体的质感十分的契合,所表现的物体上红色缎带和这种斑驳的肌理形成强烈的冲突,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的明确,视觉效果也更加的强烈。黄崖洞兵工厂所生产的军工产品是见证抗日艰苦岁月的历史文物,所需要的视觉感受正是斑驳的岁月感和凝重的历史感。黄崖洞作为我党的第一个军工厂,见证了军队的成长,保障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对其运用水彩去表现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为水彩特殊技法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另外,黄崖洞展馆里保存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方便创作素材的收集。

水彩画因为其画面轻松的特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之为“轻音乐”,受其材料的限制,不像国画,油画那么善于表现宏大的历史题材。但是从第九届全国美展以后,水彩成为了一个独立参评的画种,单纯的小幅写生作品的分量在大型的展览上势必是不够的。水彩画家们开始追求画作的创作性和主题性。而在这一时期,水彩绘画材料也随制造工艺的进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画家进行大型的创作提供了基本条件。水彩画为西方绘画,采用的是西方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也决定了在题材的表现上和油画有很多相通之处。水彩画和中国传统绘画一样都是把“水”作为其调和颜料并在纸上作画的媒介。其在传入中国以后收到了中国传统国绘画的影响,吸收了很多传统绘画的因素。那么在表现这一题材上也就可以很自然的运用上一些国画表现形式。

在近几年的全国性展览中,水彩画家们把各种水融性材料都运用到了自己画面中,极大的拓展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水彩的表现语言。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以水性材料表现红色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纵观这些作品,其运用的并不单是传统意义的水彩颜料。例如,张晓东的作品《沂蒙》,画面中描绘的是沂蒙山区以红嫂为主的抗日军民形象。画面的整体构图非常的有气势,整张画面效果看起来十分的凝重。这是因为画家并没有运用平时的传统意义上的水彩颜料在水彩纸上作画,而是运用了含粉质的水性材料在木板上绘制而成,其画面效果在视觉上更倾向于油画丹培拉绘画效果,比传统的水彩技法要更沉稳。《沂蒙》画面运用沉稳的画面效果来表现红色题材,打破了人们对水彩画语言固有的认识,是对水彩画在技法上新的探索,符合水彩画新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虽然我们要学习不同地域下的红色题材主题性创作的长处,但在对太行山这一地域下的红色题材主题性创作选取素材时一定要具备当地的地域特征,要体现那里的自然环境、人物特点和文化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太行精神”结合起来,和其他地域的红色题材主题性创作作品有所区别。

四、创作意义

围绕太行山这一地域进行红色题材创作的优秀水彩作品在现阶段非常少,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对这一题材的探索和表现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只有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一样的水彩表现手法,才能立体的、全方位的使这一题材完整全面的呈现出来。水彩画在国内发展的近百年来,常被用来画风景写生或绘制创作小稿,长期以来被称之为“小画种”。导致很多人认为水彩画不但尺幅小,其题材也小。用水彩的绘画语言去创作这一题材可使作品更具主题性和历史意义,打破人们对水彩画的片面性认识。

现阶段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在多种文化和价值观下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在艺术创作中亦是如此,而太行山地域下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无疑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优秀素材。

当今每个地域都在打造自己当地的文化品牌,太行山地域因其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具备打造当地红色文化的优势。而打造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是需要在多方面努力的,美术创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太行山地域下的红色题材作为创作题材可以丰富这一文化品牌,让其变得更加的全面,使其能通过视觉更直观的传达给观者,让观者有更直观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安源红色文化之水彩画创作探析[J].美术大观,2014(8).

[2]吴静.中国当代水彩多元化发展[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治学院校级项目《太行山地域下的紅色题材水彩创作研究》(项目编号:020—XN019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哲(1988—),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为美术。

猜你喜欢

太行山水彩创作
《太行山写生》
水彩的“干”与“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太行山(外二首)
与水彩对话
创作随笔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太行山上忆当年
创作心得
水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