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背景下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25左丹
左丹
摘要:学科“大概念”是新课标背景下的热点话题,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大概念”背景出发,基于近五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名著试题的分析,从分值设置、试题选材及能力考查点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命题导向,分析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旨在探索用“大概念”优化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大概念 中考语文 名著阅读 试卷分析
学科“大概念”理论萌芽于200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其定义为“能将众多的科学知识联为一个整体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科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与核心的概念或思想。该理论引入国内后,初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学科领域。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这一论述标志着学科“大概念”理论开始向人文学科领域延伸,即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教学“锚点”,将原本零碎、散乱的人文学科知识点整合起来,强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整体训练,对学科内容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和综合考查,帮助学生有效迁移和洞悉学科知识,真正获得核心素养的训练和提升。
“大概念”的主要特征是:陈述性、科学性、深刻性、中心性、遷移性。它代表了学科本质,是学科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在学科具体内容层面的具体表达,具有可持续价值。
一、学科“大概念”对名著教学的指引作用
学科“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有利于聚焦学科核心内容,明确教学核心任务;引导架构学科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目前国内语文学科“大概念”研究主要针对单元整合教学,即从知识技能中抽象出核心理念,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化为教学目标、主题、情境、方法等要素,以整体结构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认知迁移、沉浸体验,实现有价值的深度学习。
初中统编教材一大特色的名著阅读,教材编写中仅有必读篇目的读书方法指导与专题探究活动,无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过程指导,选读篇目在教学设计中更很少涉及。教学活动游离于单元教学主题之外。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导读“概念化”设计,现阶段名著导读虽多采用“整本书”的阅读形式,但“过场化”表现明显,活动缺乏实质阅读技能训练,学生阅读过程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对于名著文学价值挖掘浅尝辄止,育人价值更无从谈起,甚至有熟记考点的现象,学习效率及品质十分低下。
因此,探索学科“大概念”背景下如何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已然箭在弦上。
二、2018-2022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名著试题分析
(一)分值设置
近五年的名著考查分值在5-7分,比重稳中有升,但就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名著板块所得均分来看却有降低趋势,这提示我们:提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二)试题选材
近五年按照作品考查频率由高到低排序是:《水浒传》四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次,《朝花夕拾》《西游记》《艾青诗选》《红岩》一次。(因2017年开始使用的统编版新教材的推荐必读书目不再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王子》,所以不参与统计)
(三)能力考查点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汤姆·索亚 B.保尔·柯察金
2018年能力考查点:1.概括主要情节
1.《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各有绰号,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把它们进行了分类。请依据分类标准和示例,在横线上各写出一个绰号。
2.小王子回来找狐狸做什么?
3.狐狸为什么对小王子提出这样的要求?
2019 年能力考查点:1.识记关键信息;2.概括主要情节
1.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2.有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孙悟空的电影,想借用这段对话,为此向你征求意见。本着尊重原著内容的原则,你会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
3.请在下面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相关内容并作简要分析,帮助同学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
①林冲递交投名状 ②武松血洗鸳鸯楼
③李逵江州劫法场
2020年能力考查点:1.理解人物形象;2.理清故事脉络;3.概括主要情节
1.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2.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
3.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2021年能力考查点:1.品味重要词语;2.概括主要情节;3.领悟作品内涵
1.写出让少平着迷的这本书的书名。
2.请结合保尔·柯察金的某一段经历,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少平渴望走进书的世界,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推荐给他,并告诉他推荐的理由。
A.《红星照耀中国》 B.《红岩》
C.《艾青诗选》
2022年能力考查点:1.识记关键信息;2.概括重点情节;3.领悟作品内涵
(四)命题导向总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名著阅读试题有与诗歌等语言材料阅读结合的趋势,提问方式趋于情境化,有从名著之间的关联度出发提问的趋势。2022年名著试题以节选自选读书目《平凡的世界》中提到保尔·柯察金的语段出发,考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关键信息的识记、重点情节的概括、作品内涵的解读三个层次,设置了答题的阅读情境、思维情境,勾连必读数目与选读书目,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和体会。
另外,据近几年中考名著试题的分析,单一直接的命题方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越来越灵活、新颖的考查形式涌现出来。这与新课标“坚持创新导向”的指导思想一致,新颖灵活的考查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满足学生表达多样化阅读体验的需求,引导阅读真正地发生。而“走向宽阅读、真阅读和深阅读,是中学生阅读的必由之路”[3]。比如2021年名著试题,以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切入,将古诗阅读与名著考察结合起来,设置了结合诗歌内容理解作品内涵的新颖题型,不可谓不高明。
笔者还发现,近五年的高频能力考查点是:概括重点情节,贯穿了近五年名著阅读试题始终,但提问方式越来越含蓄,由2018年简单直接要求学生“概括情节”到2021年“概括褒贬之意”再到2022年“结合人物经历谈谈对一句话的理解”,需要学生精确审题并精准判断其指向。次高频考点是:关键信息识记、领悟作品内涵。更加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
“阅读情境的丰富性、阅读方法的多样性、思考角度的多元性”[4]是名著阅读的特点。在过去传统的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中常常出现直接、单一的表达,如“某人物的形象特征是什么”“请概括这部作品的主旨”等,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阅读变成一件“单刀直入”的笼统事件,失去了其本真的丰富、多样与多元。而笔者欣喜地发现,近年的名著阅读命题思路逐渐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过渡,引导学生走向作品纵深处,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深层的思考。
三、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現状分析
首先,忽视导读与方法指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对于名著的熟悉程度不够,缺乏高屋建瓴的视角,那么对学生的指导更是无从谈起了。学生带着“空空如也”的头脑走进名著,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番后作罢,除了记得几个感兴趣的情节,其他一无所获,老师和学生对于每一册教材中对该学期必读书目的方法指导视若罔闻。
其次,忽视兴趣培养。在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中,知识获取或者技能反复仍然是学习的重心,学生的阅读常常还停留在浅表层面,没有让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中进入对文本的深度处理、挖掘与推断中,没有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重复名著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将学生放在一个真空的、与文本隔离的环境下,单纯为了应试而阅读,为了应试而记忆,这与“大概念”理念的“迁移性”特点相违背,从而导致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畏难情绪、对部分必读或选读书目的兴趣缺乏等。
最后,忽视精准训练。在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这些现象:学生认真读完作品却不会做题、须经教师点拨才能发现问题指向等。学生在阅读之余缺乏跟进性训练,或者平时训练题的命制思路与中考名著命题思路相去甚远,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深度思考,自然对于整体性、勾连性、深入性的问题无从答起。
四、用“大概念”优化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统摄性:重视名著导读与方法指导
“可以认为大概念相当于一个车辖。车辖是一种配件,能够使车轮固定在车轴上。因此,车辖是理解的必要条件。否则,留给我们的就只是一些零碎的、无用的知识,不能起到任何作用。”[5]名著导读是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名著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绝佳平台,名著导读教学的实践效果直接关乎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热爱程度以及阅读质量,而名著导读与方法指导就是名著阅读教学的“车辖”。
因此,教师需精读初中三年必读名著,尤其是近五年反复考到的名著,关注课标要求及教材中对相关名著的导读提示,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部名著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导读任务单,在下一学期之前的假期发放学生,有条件的可在相关平台同步推送导读线上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名著,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感悟走出名著。
另外,每一册教材中均有对该学期必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指导板块。比如在九上《艾青诗选》导读中提到,读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理性美……”我们可在方法的统领下引导学生分别开展专题探究,如专题:探讨诗歌的意象、理性美在诗歌中的体现等。
(二)情境性:创设阅读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板块提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6]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开展激趣式名著阅读活动,搭建起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比如可组织学生在地图册上绘制《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航行路线图,之后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对照路线图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比如可举办《骆驼祥子》舞台剧表演,通过剧本选拔、演员选定、排练、表演等环节,加深学生对重要情节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重点语句的深入体会;比如可组织《艾青诗选》朗诵会,通过会前学生自行制作朗诵脚本,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加深其对重点意象的理解以及对主旨的体会。
(三)专业性:跟进精准训练
“大概念并非学科中的一般知识性概念,而是兼具统摄性和专业性的观点”[7],这种“专业性”提示我们:阅读必须与精准的练习相结合。适切的、有价值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名著阅读考察思路、梳理解题逻辑、调整阅读方法等,更重要的是以此带动学生走向更深入的阅读,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会。而大概念恰是居于学科中心,涉及学科主干与核心内容的“专业观点”,它可以吸附知识,成为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学生的学习会因为有这些大概念的存在而被赋予意义,依靠大概念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掌握的也更加牢固。
比如我们可以围绕“回头”这一关键词设置训练题:孙悟空的三次出走与三次回头;祥子为了躲避虎妞而离开,不久又回到了人和车厂;简·爱因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而选择离开,但最终又回到他身边。他们的“回头”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核心词的吸附作用,学生可以掌握“勾连式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在阅读时勾连不同的人物、情节,勾连不同的作品,还可以勾连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
综上所述,“大概念”代表了学科本质,是学科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在学科具体内容层面的具体表达,具有可持续性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围绕“大概念”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贯通,帮助学生超越学科知识形成学科观念,那么提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指日可待。同时,我们需从中考实际出发,通过对真题的梳理与研究,提炼体现“大概念”深刻性的规律、准则与本质,并在教学实践中“对症下药”,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力”真正地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33,45.
[3]易睿.浅论中学生深阅读的意义与方法[J].中学语文,2020(24):17-18.
[4]管贤强.创新学习任务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J].语文建设,2017(05):9-11.
[5][7]章巍.未来教师的大概念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14,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以学科大概念整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35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