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3-06-25王文慧
王文慧
所谓预算管理,是企业通过预算手段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执行管理、事后考核监督的方式,合理分配、协调财务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健康运营的重要性,开始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工作是一套完整体系,通过它,企业能够从根源上开源节流,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长期稳健地成长壮大。
一、预算管理控制成本的作用机制
(一)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资源总量有限是企业始终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即是将企业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从而发挥最大经济效用的过程。预算管理就是为维护企业根本利益而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的手段。对企业的一般经营而言,最重要的资源即资金,如何将资金最高效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主要取决于企业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各部门所承担的角色与责任。
(二)搭建部门及层级间协调机制
预算管理编制需要分部门、分级进行,逐级汇总。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首先需要基于自身的预算计划和需求进行探讨,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相互配合的几个部门,为了共同实现某个阶段性目标,需要将目标任务在部门间进行拆解,从而将整体预算分拆到各个部门;部门级预算编制完成后从下向上逐级呈报、审批,需要经过部門管理人和预算管理人审核。基于预算编制不合理、不清晰、不详细或部门间有冲突等情况,各层级间需要进行沟通协调,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程序性的沟通机制,例如以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将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沟通的事项在会上进行协调。
(三)通过预算对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管控
预算管理并非在经营的某一环节或某一部门中,它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式管理体系,贯穿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预算管理从制定预算开始,是企业经营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属于事前管理的范畴;而在事中管理方面,预算的执行与监督管理是落实预算最重要的一环,并将公司从单个部门、每个层级到公司整体相互关联,在每天各部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形成统筹机制,保证预算按照计划有序、合理化推进;最终在核算成本费用的过程中,对预算与实际费用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考核评价,属于事后管理内容。
(四)通过考核手段为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依据
一家企业的预算编制需要由各个部门各自提报,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执行和管理,为便于企业最终的统一审批和管理,需要对各个部门的预算内容,特别是对有关权责划分、利益关系相关的内容作出规范化和明细化的要求,并制定出相应的可量化的评价体系,以此将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内容纳入考核体系,深化预算主体责任和企业统一的预算目标,从员工层面建立起责任感,从而在工作中主动向着预算目标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预算管理常见问题综述与优化思路
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需要进行预算管理,但大多数企业仅仅将预算工作作为财务工作的一小部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缺少可执行的标准化流程和管理机制。在此,以一般生产企业为例,将预算管理过程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预算编制体系不合理
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企业会出现上级强势将任务下压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强行压缩预算,导致任务完不成或在既定预算前提下无法开展业务的窘境;也有一些企业各部门间完全没有沟通机制,导致总预算远远超出实际需求,各部门矛盾冲突不断。企业预算编制应当首先基于上一财年的业务经营和盈利状况,结合本年度目标,参考往年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将经营目标在部门间进行量化拆解,从而使预算更加具体化、合理化、清晰化,易于执行,并以量化的指标指导预算工作的落实与监督。
(二)资金管理缺乏全面统筹调配机制
预算管理从头至尾都离不开资金管理的过程。预算编制中资金管理部门如果不能有效地履行统筹调配资源的职能,可能会使不合理的预算编制提交审批并落实下去,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在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强化资金管理部门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要求资金管理部门对企业各部门自身业务计划、实际情况、资金收支进度等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协调各部门预算编制,最终执行监督管理的职能。
(三)预算执行效率差
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实际支出超预算的现象。一些企业为了简化流程,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费用控制并不严格,甚至在预算项目出现重大差异或预算严重超支时也没有及时了解情况,致使最后出现损失。
(四)预算管理评价体系欠缺
有一些企业完全没有这一环节,在费用超支后,将费用的合理性进行汇报就大功告成。缺乏评价体系致使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形同虚设,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任何价值,也不能起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应当针对预算管理工作设计和建立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各部门在开展经营业务过程中能够按照各自量化标准主动调整,年末按照预算执行情况对各部门进行考评,纳入奖惩体系。
三、Z公司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为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Z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与流程,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进行阐述与分析。
(一)完善内控机制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体系的方式,构建统一的结算、采购、投资与调配体系,以部门为单位,设立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各自对自身的收入和成本负责。在制度建设中,主要加强三方面工作:
1.对往年经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重大决策项目情况,作为科学决策的程序依据;
2.账期管理,即建立起完整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对以往回款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
3.对成本费用的支出水平、支出时段以及支付方式进行数据核查,用于评估未来经营成本、费用的测量方法。
(二)从资金层面统筹调配进行预算管理
为实现企业每个阶段性目标,不同阶段的企业预算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都应当对企业的业务、财务层面有非常准确的定位与规划。在此过程中,Z公司设立了单位预算管委会,作为预算汇总编制和过审的核心机构,要求其本着尽职免责的态度,对各部门经营情况做详细调查,并将各个部门汇报上来的预算汇总、调整,反复试算、核验,针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进行探讨,化解各类矛盾,最终提出科学有效的预算结果,并按照规定逐步管理、监督,确保预算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三)授权审批制度的确立与严格执行
在预算支出的过程中,难免因为遇到某些特殊事项或极端情况导致需要在事前预算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Z公司将审批权限进行了集中,以严控审批权限,并按照调整额度为5万元以下的总经理授权给计划财务部核定批准,5万元以上须先经由财务部审批后呈报总经理批准的制度进行。
(四)重大决策流程与程序的制定与完善
Z公司在重大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视风险防控与标准化流程的执行。举例而言,当公司需要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时,会成立专项项目组,项目组中必须包含财务人员,以保证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对项目进行考量。并以此作为依据对相关决策事件进行测算,并出具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的项目需要提报董事会进行审议。
(五)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机制与评价体系
各个部门需要对每月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以量化标准加以汇报。以生产部门为例,包含计划完成生产情况、物料领用和实际消耗数量、能源成本使用情况、设备开机使用率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各部门业务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还能帮助预算管理委员会掌握各部门资金利用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执行资源的协调划拨、加强资金风险防控等工作的推进。
四、预算管理对产业发展的深层意义
对于生产制造业而言,預算管理可能还能起到助推企业进行产业转型、技术升级提升经营效率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带动产业不断升级,生产制造业普遍提升研发经费在费用中的占比。这项费用相对特殊,它和其他费用相比,很难以历史数据进行预测,也不能像其他费用一样迅速带来收益,因此对它的考核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研发经费的预算管理依然是十分必要的。生产制造企业首先应当对研发费用板块独立进行统一管理,为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研发或购买、装备改造等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支持;其次,产业升级必然对应人才的升级过程,培养、引入专业人才的人力成本预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外,企业如何经营能够享受当地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补贴、退税等扶持优惠政策,怎样获得政策支持用于企业自身发展,都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 语
预算管理是企业合理化、高效率经营的保障体系。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流程体系与相关机制,特别是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制衡监督的内部机制,让预算的核心要义和目标下达到每个员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够积极向着共同目标迈进,才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路径所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会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体系和机制升级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