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叙事的可能性研究

2023-06-25朱晗晗林静静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凯瑟琳景观设计

朱晗晗 林静静

摘要:叙事即通常所说的讲故事,而在将景观叙事理论融入场所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设计师会使用符号、图像和其他直观的参考资料以增强景观的故事性。这些空间试图以一种更易接受的设计语言吸引公众,却未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对设计者来说,其不仅要学会如何在景观中讲故事,还要明确讲什么故事,讲的故事如何被理解。美国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尊重场地的历史文脉,她的设计作品结合了当代景观设计的两面,即对大地景观的雕塑化呈现和抽象解读,以及通过景观要素拼贴完成的实验性叙事,因而具有丰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文章从景观叙事视角出发,首先阐明景观叙事相关概念、景观叙事的类型以及景观叙事对场地塑造的作用,其次简述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和风格缘起以及其景观叙事性设计要素,再次结合景观叙事理论解读其景观设计实践案例,论述其叙事性设计手法,最后总结景观叙事表达空间精神的设计策略。文章意图探讨叙事理论能否运用于景观设计,以期为景观设计师更好地处理场所空间与环境意义的关系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景观叙事;景观设计;景观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叙事研究过去属于文学、艺术等领域,如今却横跨多个学科,若将其与景观设计相关联,则会开拓一条分析和诠释景观空间的新途径,从而启发各种设计实践。不同于传统的景观设计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在创作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思想,她善于对大地景观进行抽象解读,以雕塑化的形式呈现。她还将空间中的水、山石、建筑、动植物等景观要素进行拼贴组合,营造出一个实验性叙事空间。回归到叙事研究的层面,对景观叙事理论的探索已成为当代景观设计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景观设计作品的诠释,理解景观叙事表达空间精神的可能,进而探讨通过景观叙事性设计演绎空间历史记忆的方式。

1 景观叙事

1.1 景观叙事的语义和语境

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叙事”是对故事的描述,叙事学这门学科就是为了探讨叙事的相关问题才产生和发展的。叙事研究如今横跨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艺术学、文化学以及设计学等学科,不再局限于文学与艺术的范畴。比如在历史学的视野中,叙事是将个人的生活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向后世娓娓道来的过程。那么景观之中是否存在叙事?笔者认为存在。叙事存在于景观之中,渗透在景观的每个景点中,如同历史的层层积累,构成一个序列[1]。然而,“景观叙事”依然建立在文学与艺术范畴之上,只是将叙事理论推向景观学这样一个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范畴。

1.2 景观叙事的类型

《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一书将景观叙事的类型大致分为讲故事的景观、记忆景观、含蓄叙事景观、可诠释景观这几个部分[2]。讲故事的景观意指运用花园、纪念物和主题景观等要素叙述具体故事,它主要源于文学作品或是由设计者重新创作的文化叙事内容,它的情节、场景、事件、人物等均有鲜明的参照物。所谓记忆景观,是指那些具有共同记忆并帮助人们回忆的场所,例如博物馆、遗址、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所谓含蓄叙事景观,是指叙事存在的场所中并不存在明显的故事线索,这种叙事既有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又可能是在被不断杜撰与废除中最终形成开放性叙事,这并不会改变传统故事结局和情节发展。

1.3 景观叙事对塑造空间的作用

1980年马修·波泰格首次提出“叙事”在塑造场所中不可或缺这一论点。景观叙事区别于口头叙事在于其沉默和持续的特点,观赏者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驻足观看,也可仓促离去,可见作者(设计师)、文本(景观)与读者(观者)之间的传统关联由以作者为主导变成读者自身获得掌控权。

第一,景观叙事源于景观与叙事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关系,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边界。首先,叙事的框架是以景观存在的场所为中心,故事发生的线索或对故事背景起直接作用的因素,都是由景观建立的,不断发展最终产生故事。其次,道路确立景观叙事的秩序,而空间中的植物、石头、水流等景观要素都可作为叙事的符号象征,融入故事的布局结构中。故事可将事件编织在一条主线上,制造出一个层级来连接起点和终点,还可通过凝聚时间与空间、组合虚构与现实来超越表现与具象形式之间的界限。不同于传统的叙事结构,这并不是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决定的,而是按照空间模式的非时间序列排列。

第二,景观叙事在形成场地空间方面至关重要,它能引发观赏者对空间的思考与阐释。当设计师运用具体图像、雕塑、地形、喷泉和植被等景观要素并根据故事情节排列,使情节将景观叙事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时,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便会触发对故事中人物特征、事件及其起因的思考,进而形成对空间的自我解读。

2 走近凯瑟琳·古斯塔夫森

2.1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人物简介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因其人文内涵独特而著称,先后荣获英国建筑皇家学院荣誉会员、法国建筑科学院奖章,2008年度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设计奖、克莱斯勒设计奖、伦敦的简·德鲁奖,2012年度获得建筑类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2019年度获得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

《移动的地平线: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及其伙伴的景观设计》一书认为,凯瑟琳所创作的叙事性景观设计作品通常是对大地景观的抽象诠释和雕塑化呈现,她还将景观要素进行拼贴,生动诠释出景观敘事在场地塑造中的功能。从壳牌石油公司总部花园对企业环保立场的张扬呈现,到对非洲裔美国人遭受奴役歧视和团结奋斗经历的历史性解读,以及对火灾后芝加哥人民重建废墟这些故事的表述,她总能找到最恰当的空间语言,完成叙事性景观设计。这也说明她区别于传统的景观设计师,真正实现景观与空间精神的完美融合,在场地环境中融入不同的景观要素,构成一种持续的景观韵律,最终唤起场地的历史记忆。

2.2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风格之缘起

1951年,凯瑟琳出生于沟壑纵横、土地裸露、荒无人烟的美国华盛顿州亚基马谷的高原沙漠,如此缺乏水源的成长环境深刻影响其设计语言的形成,在日后的作品中其对水元素的深刻塑造和叙事力量可见一斑。她早年在纽约时装学院学习设计学(1973),随后就读于凡尔赛的国立高等景观学院(1979)。凡尔赛宫周围的法国古典园林引起她对景观美学的极大兴趣,为之后创作风格的形成打下基础。她还从马蒂斯笔下看到光影对人类行为的指导,从莫奈的画作中体会到植物配置在营造平和氛围方面的功能。此外,她也从许多当代艺术家身上汲取灵感,比如打破早期大地艺术运动的边界,勇于尝试新技术的丹尼斯·奥本海姆引导她产生新的创作理念;波兰艺术家伊戈尔·米拉托杰则帮助她开发泥塑新技能,增强其景观地形塑造的能力;而野口勇等艺术家的生物抽象派雕塑创作则激发她对自然造物有机形态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3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景观叙事的设计要素

凯瑟琳的设计注重风景园林的基本要素,如地形、植物种植和水景等,其设计作品大多体现并应用地平线理论,且具有典雅、恬静之美。从地形要素来看,她坚持认为风景园林设计必须先营造出崭新的、人工的地面——一个移动的地平线,这个地平线理论正是风景园林建造全过程的起点。例如,她为壳牌石油公司总部花园设计的入口,有着如山峦一样连绵起伏、律动感强烈的草坪,象征着石油不断流淌。从水景要素来看,她在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的主入口采用一静一动两种不同的水面,动态的水流象征着非洲裔美国人遭受奴役和歧视时惶恐不安的经历,而静态的水流比喻其面对困难时平静和团结的心态。从植物要素来看,芝加哥卢瑞花园将季相色彩浓郁、生物形态多样的多生草本植物与尺度不一的绿篱相结合,不仅划分空间以避免人流干扰,还能创造闭合的空间以营造别样的氛围。

3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叙事设计实践

3.1 讲故事的景观——壳牌石油公司总部花园

出生于广袤而贫瘠环境中的凯瑟琳在日后的创作中更倾向于表达大地山丘等大尺度景观的变化,例如壳牌石油公司总部花园(1992年,法国,吕埃耶-马尔迈松市)。20世纪90年代,壳牌石油公司期望其位于法国鲁尔区新总部的户外景观能以现代化的方式表达企业对环境问题的立场。所以她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入口广场上,设计了灰岩铺砌成的入口大道、矩形水池以及如山峦般起伏的草坪等,暗示了土地、工业和石油之间的关联。具有强烈律动感的草坪象征着不断流淌的石油,这种柔美、自然的造型反映出凯瑟琳作品的包容性与细腻感,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其前期从事织物设计的影响。总体而言,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隐喻着壳牌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同时反映出企业庄严、强大、创新的形象,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2 记忆景观——史密森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

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华盛顿特区历史悠久的国家广场,毗邻华盛顿纪念碑和白宫。凯瑟琳尊重场地历史背景,力图将该项目设计成美国全体公民都能理解的故事镜头,而不是仅仅面向非洲裔观众开放的博物馆。她在主入口设计了一道长达90米的“门槛”,由纯黑色花岗岩打造且顶部抛光。人在石墙中穿行时,可看到抛光过的石墙顶面上形成的运动的倒影,体会其力量和生命。博物馆前、后空间还设计有两种不同的水景:视角沿着博物馆门廊往内看有一处斜坡,她在斜坡上设计了若干凸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纹理,意在模拟鸟类的运动方式;而斜坡的底部与一个静水池相连,平静的水面映射出游客的身影,与远处那座代表国家的华盛顿纪念碑的倒影相映成趣。流淌的水流象征着非洲裔美国人遭受奴役与歧视的过去,而静谧的水流则象征着他们在逆境中的顽强精神。

3.3 含蓄叙事景观——芝加哥卢瑞花园

凯瑟琳的设计作品通常借助现代抽象的设计语汇暗喻场地文脉历史、精神等,从而丰富场地的意义,由此让人联想到芝加哥卢瑞花园,它是一个生动的诠释。芝加哥整座城市在过去经历了毁灭性的火灾与洪灾后获得新生。芝加哥卢瑞花园为那些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回忆并联想的场所,并揭示了场地的变迁。在用地功能上,她采用不同植物围合的方式划分空间,把场地分为树篱、草本植物区、密林及木步道这四个部分,营造出四种不同的氛围。其中,树篱起到限定边界、保护花园内植物的作用,多年生的乡土草本植物区与密林形成强烈反差,而贯穿场地的木步道则为游客提供驻足休憩的场所。

除用地功能外,其内涵表达亦有不同。她设计了一座栈桥,命名为“裂痕”,将花园划分成“黑暗广场”和“光明广场”这两个部分[3]。“黑暗广场”上种植着深色的蕨类及耐湿乔木,映射着芝加哥经历的劫难;“光明广场”上种植着修剪过后颜色鲜艳的当地草本植物,象征着芝加哥“浴火重生”,走向光明。水渠与挡墙也隐喻了当时防洪墙的建设,栈桥则让人联想起当年芝加哥人民在泥地上修建浮桥的历史。总而言之,她以不同植物围合、植物种类对比、用地功能区分以及隐喻暗示等方式,含蓄地再现了芝加哥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赞颂“芝加哥精神”。

4 景观叙事对空间精神的表达方式

景观叙事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有哪些?景观叙事是如何表达空间精神的?传统的设计手法是以景观空间结构为切入点,强调功能性空间的分配,景观叙事性设计则是参考借鉴文学作品的组织编排与修辞手法,在设计学视角下,重新界定组织和编排手法,注重景观空间結构的叙事性。设计场地时首先调研场地历史与文化及其纪念性名称、作品、现状等;其次,在设计前编排整理景观设计框架,确定讲什么故事,由此思考编排的手法,采用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插叙或倒叙等设计手法;再次,在场地节点的大框架下,选取恰当的构成材料并参考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转喻、提喻及反讽等修辞手法渲染场地氛围;最后根据现状,利用遗留材料创造空间,演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故事。

4.1 命名—共同记忆

对空间精神的诠释依赖于记忆,景观可帮助人们回忆,任何景观要素都为进入记忆景观提供途径,而名称就是一部缩略史,记载事件和活动发生地,标示以往的景观特征、特殊人物等。例如越南战争纪念碑墙面上刻着的57 692个名字、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刻着的10幅巨型浮雕等,每个雕塑都能引发多种回忆和故事,这时名字往往能比创造故事情节更加有效地传递情感。

4.2 排序—叙事序列

空间之排列,包含空间之形式与物质方面,或亮或暗,或内或外,或直或曲,或开或闭,或窄或宽,或横或纵。而任何两个事件均可构成叙事序列,虽然景观故事本身也许独立存在,但是一旦经过排列组合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启发效果。

4.3 互动—过程参与

设计师通过设问、设谜、设悬念等方式,可将观赏者带入一个揭示真相的过程中,从而启发他们独立探索空间的能力,在参与叙事的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最终结果常常是一个开放的叙事,并不存在传统故事的结局与情节变化。

5 结语

在文化产业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景观叙事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文化景观设计手法。目前景观设计作品中或多或少有景观叙事的影子,但是大多数局限在部分或极小的节点上,无法成为整体性表达,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设计理念的泛滥。而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强调整体性景观叙事,并通过对水流状态的不同设定、不同植物的空间围合及植物种类的区分、用地功能的区隔以及隐喻暗示等设计手法的使用,解读景观,从而论证景观叙事在表达空间精神方面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马修·波泰格,杰米·普灵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张楠,许悦萌,汤莉,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8-25.

[2] 簡·阿密顿.移动的地平线: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及其伙伴的景观设计[M].香港:安基国际印刷出版有限公司,2006:7-13.

[3] 陈勇.记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J].城市建筑,2017(14):121-123.

作者简介:朱晗晗(1999—),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林静静(1982—),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空间艺术。

猜你喜欢

凯瑟琳景观设计
完美的鲨鱼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人物形象分析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煎饼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