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内涵与作用

2023-06-25蒋红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语文教学融合

蒋红莉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信息化是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使得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联系及作用发生明显变化。它为语文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与环境保障;孕育了线上教学方式。技术增强语文教学设计,知识呈现生动逼真,充分利用感官体验。新课导入灵活高效,引人入胜,构建自主、互动、愉悦的课堂活动,便于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和知识积累。两者融合推动语文教学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融合 技术赋能 创新发展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语文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和学者的研究热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能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技术不足,教与学活动松耦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两者融合是对传统教学改革、创新和增效。有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现状选取合适技术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图文并茂、静动结合,知识呈现栩栩如生。技术支持课堂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推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互补,加速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利用,实现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与内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长足发展,使得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传统模式。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已经取得顯著成效,两者融合发展日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瞩目。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基本要求。语文新课标(2022年修订版)要求推动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利用科技最新成果,与时俱进,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也是语文新课标的必然要求。

融合一词是大数据时代热点词汇,它是指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学科融合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手段[1],新时代教育理念大力倡导跨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融合改变了它的诸多方面,打破基础教育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将教育带入新领域[2]。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内涵是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创造现代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分享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技术和环境,旨在增强语文教学的交互性、直观性、共享性、可理解性和高效性。信息技术从技术、技巧、方式、方法、资源、目标方面融入语文教学设计、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知识拓展各个环节。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通过技术重构知识获取与传授,改变人们教学观念,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改变教学设施建设重心。信息技术为语文创新教学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从教学平台投入,互联网海量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与评价,课后辅导与答疑都在不同程度地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成就语文教学创新发展,如今的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都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室的改造升级与技术增强。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场所升级改造,构建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教学平台、数字校园,同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对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对接国家新时代人才培养重大战略。如今的语文教学早已走出了黑板+粉笔模式,语文教学早已离不开投影、电子白板、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离不开PowerPoint、音视频、flash动画等软件。课堂实录、微课制作离不开专业设备及软件帮助。线上教学需要借助腾讯会议、雨课堂等直播软件辅助,微信、QQ软件也在线上教学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课后作业提交与批阅需要它们辅助完成。

随着软件技术快速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层出不穷,比如,MOOC课程网,语文精品课程网、语文新课程资源网、语文优质公开课网、语文同步学App等教学资源开放平台,这些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也为语文教师分享自己优质学案、课件提供了场地。互联网、移动网为开展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利用,素材下载,资料查阅等提供通信保障。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信息化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加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环境。

三、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各要素发生转变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使得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联系及作用发生明显转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导入、教学活动和课后作业,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以单一授课为主转变为以设计、组织、引领和指导为主。海量互联网资源出现,教师不再是唯一知识权威者,师生共同拥有互联网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搜索资源,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由于信息技术增强了课堂互动与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设计、组织、引导和点评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和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书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相互评判。形成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的实践过程,在学习实践中学生自我感悟和理解,主动积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文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覆盖知识面非常广泛,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不再局限于某篇课文,经常会涉及其它学科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是语文教学主线,但是为了帮助理解语文课内容有必要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使得师生从开放网络资源获取学习资料非常方便。例如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会涉及到重要历史知识“科举制度”,学生对“科举制度”发展历史、考试形式、等级、科目、名词等知识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范进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原因。这个历史知识在百度百科中有详细内容,师生利用互联网去获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着传统教学手段转变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增加演示、交互、网络功能。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在于能让知识生动直观呈现,知识交互式传授,促进智力发展,海量资源共享和扩展教学时空。例如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内容以图、文、声、视立体式呈现,这种呈现方式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观察和想象力。网络技术促进示范课、精品课、同步课堂等教学资源共享,打破教学资源跨地域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地域互通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欠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互联网技术使得语文教学摆脱了时间、空间和地点限制。师生可利用电脑、网络、直播软件进行线上授课与在线学习,线上答疑及线上批改作业。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最大优势是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视频可以回放。尽管线上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有效解决了特殊时期停学不停课的问题。

四、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对教学各个环节起到技术增强和创新作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注入了新鲜血液,扩展了教学手段,增强了语文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知识传授方式,增加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获取渠道,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果。

(一)增强语文教学设计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语文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使教学内容逻辑性、直观性、生动性、交互性和易懂性更强,教学内容不拘一格,PowerPoint、CAI、flash软件辅助设计能把语文知识以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展现给学生,教学设计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作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感官体验。可视化技术能把语文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给学生,使得知识传授由抽象变为具体,降低学生理解知识难度,这种传授方式符合人的普遍认知过程,易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与接受。例如在进行《刻舟求剑》一文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宝剑掉入江中、船上刻记号、船靠岸及楚人与船上人对话等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宝剑掉入江中后与船、岸边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江中宝剑与船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理解为找到宝剑而在行船上刻记号的错误做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刻舟求剑”的寓意理解。丰富多样的共享资源和语文素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带来便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灵活选择共享资源或者设计素材,然后精心加工、处理和优化,制作出符合本班学情的课件。

(二)新课导入灵活高效

新课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精彩的新课导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新授内容埋下伏笔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使得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具有先声夺人效果。例如在《新闻两则》新课导入时,教师利用PPT超链接功能一键链接到今日头条网站,让学生分享今日热点新闻,利用学生对新闻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这种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使学生对新闻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实现認知的第一阶段。再如《幽静悲剧》授课时播放一组展示燕园风光典型图片,让学生了解燕园未名湖旁蜿蜒曲折的小径和古藤萝,给学生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感受一面傍湖,一面靠山曲折小径之幽,藤萝之美,引人入胜。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写作场景,能够增强真实感,增强学生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主题,对新课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导入具有先声夺人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新课学习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步入新授课文。

(三)构建自主、互动、愉悦的课堂活动

传统教室技术增强后便是智慧教室或者智慧学习空间[3],其设计的目的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体验、智慧与高效。传统“满堂灌”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互动空间非常有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表现拘谨。信息技术辅助的课堂教学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自主、互动、愉悦开展,这样课堂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自学篇目、自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协同完成、合作探究、互相纠错,教师观察学生学习动态,跟踪每个学生自主学习轨迹,及时根据自学情况适当引导和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心灵沟通。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及时总结自学结果,表扬优秀,鼓励后进,主动营造愉悦课堂氛围,让教与学活动始终在融洽、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

(四)便于语文教学拓展和延伸

语文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到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风俗、自然科学等,语文课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而且要扩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可以说学好语文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媒体课件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承载量大,可以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再加之互联网上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共享知识库,所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便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例如,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件中增加园林艺术、文化遗产、江南民风民俗的文字、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课文以外的扩展知识,还可以借助超链接给学生展示苏州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城市布局和人口状况等外延知识。这些扩展和延伸知识的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积累人文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精湛艺术、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及民族、民风、民俗的特色全面了解。也可以继续超链接有关圆明园介绍的网页,让学生进一步对比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不同的建筑风格。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从课本中积累还要从生活,课外阅读中积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也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源泉,互联网凭借其海量数字化资源和快速信息搜索功能,是学生开展语文拓展学习与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以其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语文教育现代化、智能化的必由之路,是语文教学走创新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两者融合技术增强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课件设计绘声绘色,语文知识表征直观、逼真、情景交融,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感官体验。新课导入灵活多样,衔接自如,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信息技术造就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语文知识扩展与积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对推动了语文教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忞,陈珍国.A-STEM:跨学科融合教育价值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9(6):15-22.

[2]王琳.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应用[J].语文建设,2016(8):21-22.

[3]景玉慧,沈书生.基础教育中智慧学习空间的应用视角与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19(6):29-36.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语文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