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统编教材革命文学作品情境设计的学习任务生态
2023-06-25周刚李巧云
周刚 李巧云
摘要:“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日趋指向真实情境设计的项目化学习。统编教材中的革命文学作品教学,应从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入手,抓住革命文学作品的内容特点、价值意义,指向情境创设的不同层级运用,构建吸引学生真实学习发生的情境,探索在统编教材革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学习任务项目式设计,建构学生的思辨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 革命文学 情境任务设计 《荷花淀》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各有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分别是“伟大的复兴”和“苦难与新生”,文学样式大相径庭,对表现革命斗争和生活面貌也有所侧重,以《荷花淀》项目式教学设计为例,落实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精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一、革命文学作品的多维教学价值
统编教材中国革命傳统作品无疑是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之一。选择性必修中所选录的文学作品,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特殊的历史语料。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要有一定的历史视域,了解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并且从中理解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家国情怀、责任使命,革命担当及人性的光辉。新课标指出,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要立足研讨语言,在言语实践中体悟革命志士及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品格。通过语言的学习与构建,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在言语实践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我们所说的革命传统,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起来的优良思想、道德和信仰等,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时至当代这些精神是应该大力弘扬的社会主旋律。人类社会是在一代代的继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样,革命传统也需要一代代地传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感受先驱先烈、志士仁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在学习、实践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因此,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既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革命事业继续发展的需要。
然而,革命文学作品和当代的中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当代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转型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变化,不可否认有些学生贪图享乐、缺乏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国际格局也发生了巨变,西方的敌对势力利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思想渗透。而革命传统包含深刻的历史哲学和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经典题材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
简言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旨归,引领学生涵咏革命文学的内涵,进而深入体验促使革命文学作品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情境创设的不同向度构建
语文教育不是将知识作为终点,而是借助知识,创设真实的情境场域,促使生命个体的成长,其表现就是关键能力的形成,必备品格的具备,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语言,积极表达所反映出来的语言品质及思辨思维。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输入的过程,而是与个人经验发生碰撞,在建构的过程中得到内化。也就是说,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多维度的言语实践活动,既包括习得语言运用的知识,又有运用语言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期间所需要的审美体验,思维品质及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教学应注意引发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促进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场域情境的构建,有助于让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眼里只有教学进度,说到底,是以本为本,并非眼中有学生,更不能真正地以学定教,学生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如何创设情境呢?情境并非仅限于师生的“共鸣”。要突破最浅层情境的认知,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要用情境裹挟知识,而不是掌握僵化的单个知识点。为了避免舍本逐末,削弱学习的价值,我们要研究文本,依体而教,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情境设计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用机械的接受学习来包装情境,情境的作用收效甚微,仅仅导入学习而已,更不可思议的是,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与真实的学习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情境设计需要进阶,创设真实的学习场域。真实,意即将社会发展、自我成长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对接。打通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融合的天花板,做到跨界交互,并积极地将学习内容迁移运用,才能体现学科在个人长远方面的奠基作用。高阶的情境设计,除了有重要的学习内容,还包括学习内容和实践的一体化,真实学习的发生需要系统化的精心设计。因此,真实情境的真正作用,是将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解构”,重构知识产生的情境,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自己可以建构新知识,并把对知识的认知结构化。
三、真实学习的情境样态实践
基于革命文学作品教学的意义和情境设计的几层不同的境界。笔者结合所教学的《荷花淀》为例,通过四次不同的教学尝试,谈谈对情境设计的思考。
(一)情境浅层化,有“形”却难入“里”
第一次上课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我校“微电影社”推出“革命文学+电影”的活动,高二(3)班同学决定把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拍摄成微电影,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顺利完成本次活动。把任务情境设计为《荷花淀》微电影拍摄。
然后根据《荷花淀》小说当中的环境描写,拍摄一组风光片。感受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之后,再仔细品读《荷花淀》课文中相关人物描写,完成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在这里情境仅仅是当作课堂导入来完成的。课堂后面的内容还是传统知识讲解,和所涉及的情境并没有多少联系。听课老师给的反馈是内容与情境设计割裂了。而且情境设计的内容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因为微电影的拍摄是一个多学科知识、多种技能、多角度思维相融合的复杂工作,如拍摄场景的选取、人物对话的设计、背景音乐的搭配等等。学生一节课无法统筹兼顾,任务设置有了情境却流于形式,有能引发学生共情的形式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内容。看似有“情”难入“境”。
(二)貌似真情境,冰山一角实堪忧
为了避免第一节课出现的以上情况。第二次上课笔者对情境设计重新创设:今年是抗日戰争胜利77周年,我校“微电影社”推出“革命文学+微电影”的活动,同学决定将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拍摄成微电影,本节课要完成拍摄的脚本设计。从微电影拍摄大而全的情境到只要求完成脚本写作的变化。从一堂课能完成的角度看,后者进行了“瘦身”,相较于前者,也更明确了些。但从学生上课的反应来看,学生对于脚本写作仍然很难把握。课堂上学生反应不够积极。主要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脚本写作。这样就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动手写脚本。只有让学生动手写了,才能有体会,否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三)巧设微项目,分组探究待提升
基于此,第三次上课,笔者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把学生分小组活动,宣传组负责撰写宣传文案;取景组要分析文中写景的段落,根据文章内容确定拍摄的内容,并说明设计的理由。这次上课的学生是按项目完成学习任务,尽管项目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整堂课还是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可以说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了选择,也就有话说了。但是,这堂课仍然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写出来就没有点评分析,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就没有真正提高。
(四)立足真学情,让学习真正发生
第四次上课,根据前几次的情况。笔者决定从两个方面改动。其一,真实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上课前让学生观看上届学生拍摄的微电影,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拍摄《荷花淀》微电影如何进行脚本创作。这一引入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整堂课紧紧围绕脚本创作。让知识和设计的情境融合一起,达到无痕迹,这样的情境更加自然,不刻意。课堂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一、为写景片段设计脚本。引导学生分析白洋淀地域风貌,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作家孙犁将白洋淀描绘得如此诗意是否合乎现实,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二、为人物设计脚本。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细节或对话动情点设计脚本,说明其设计的理由,从而完成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谈论鉴赏;三、为微电影写推荐语,让学生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魅力。同时,每一环节加入学生的创作点,整堂课学生积极互动,气氛活跃。在点评碰撞中,学生自然完成了对孙犁“诗化小说”特点的赏析。这一设计真正凸显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老师只是引导组织工作。
统而言之,回顾四次上课对情境设计的不同处理。笔者认为好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学生开始可能只是对情境有兴趣,但兴趣能否在整堂课中持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还要看情境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否做到融合,是否“两张皮”。一堂好课,情境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找准学生的动情点。同时,情境设计要和学习内容融合,让学习真正发生。情境设计要让学生有参与其中,让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三新”背景下强调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减少具体知识的机械灌输。情境设计是否有效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建构起知识。构建统编教材革命文学作品情境设计的学习任务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正耀.有多少“时代背景”需要介绍[J].中学语文教学,2021(12).
[3]都昌其.披沙拣金好建构 巧用概念学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9).
[4]王丹霞.探究“情境”活动特征,明确教学设计方向[J].语文学习,2022(6).
[本文系浙江省教科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指向‘学思辩达的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探索”(课题编号:2023SB085)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