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标·体验·评价: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教学实践

2023-06-25郭建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定标体验

郭建红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篇目的学习,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但在教学中存在师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科特性把握不明、学习整体性序列性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通过把握学科性质,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进行情境体验;依托课程标准,实现任务评价的路径进行“定标·体验·评价”的教学实践,可以发挥革命文化文本最大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解读革命内涵,诠释选文育人价值,还需紧扣学科语用性质,实现定标;需依托单元视角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进行情境体验;需依教材的序列性进行阶段评价,依构建的任务群进行学科评价,依情感目标实现进行育人评价,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定标 体验 评价 革命文化 初中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有时代性和典范性,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各种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1]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篇目学习尤为重要。但是因革命文化作品年代久远,师生学习兴趣不浓;因教师的学科特性把握不明,易模糊语文学科的语用功能;因学习过程整体性序列性缺乏,影响了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把握学科性质,明确学习内容,依托课程标准,开展“定标·体验·评价”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发挥革命文化文本最大教学效能,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一、定标——把握学科性质,确定学习目标

泰勒曾研究教育目标、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课程编制“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四步骤”原理。[2]根据原理,对革命文化篇目开展“定标·体验·评价”教学实践,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习。

(一)解读革命内涵,诠释选文育人价值

基于革命文化篇目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初中语文教材篇目进行梳理,需要对革命文化内涵进行界定。2021年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首次对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并明确指出铸就革命传统之魂。《指南》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它不只对课程教材建设,对整个立德树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3]早在2019年汤玲在《红旗文稿》中对革命文化进行解读,指出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4]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革命文化进行具体诠释,即围绕伟大建党精神,注重反映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等革命传统。梳理初中语文教材编入的革命文化篇目(除整本书阅读外)有22篇,占选文的15.06%。为了便于教学实践,现从篇目、作者、时间、体裁、主题等方面分析。

革命文化篇目的各册为2-6篇,呈现数量均衡化、时空阶段化、体裁多样化,文化主题多元化等特征。依據课程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选文蕴含精神层面对革命文化的追求与选择,教师要从爱国主义的革命情怀、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大公无私的革命奉献精神等方面引导学生价值观,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二)区分学科特性,紧扣学科语用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革命文化作品学习不仅需要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还需要实现学科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于各学科的性质和育人价值,教师要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性质、核心素养培养的功能区分,进行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在革命文化篇目学习中,语文课较易与“道德与法治”课混淆功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5]由此可见,语文课重点在于精神品质,“道德与法治”则是促进政治认同。语文学习教师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极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把握人物精神品质,体会情感,从而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培养核心素养。如教学《老山界》时,如果对革命精神不从语言实践中体会,不重在精神品质的品析,感受情感之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就会偏离语文教学,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又如议论文《纪念白求恩》的教学,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要运用默读策略,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语言实践活动,理清作者思路,学习白求恩同志高贵的品质。即使将此课设计为跨学科学习任务,虽需从政治历史学科中搜集有关共产国际和抗日战争时期背景材料,但我们仍要尊重语文的语性特点,以语文学科学习为主,其他学科为辅进行学习。统一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这样才可以使革命文化篇目的学习不仅具有培育学生品德、提升思想境界的人文性作用,还具有提升学生阅读和审美能力等工具性作用。

二、体验——明确学习内容,进行情境体验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过程。由“教堂”转向“学堂”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6]。要解决革命文化篇目学习的整体性与序列性的不足,开展“定标·体验·评价”教学实践,需从大单元视角明确学习内容,消除师生对革命文化篇目的隔膜感,创设情境进行体验式过程学习。

(一)依托单元视角明确学习内容

“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7]教师可以通过单篇文本解读、单元目标设定,文本个性比较、学情基础分析,初定、调整、聚焦、确定学习内容。以七下第二单元《老山界》为例,教师分以下几步确定学习内容:首先,进行单篇文本解读,初定学习内容。根据文本的革命文化载体特点,初步将学习内容定为概括事件,品析景物描写,把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次,针对单元目标设定,调整学习内容。依据单元主题家国情怀,单元目标是学习批注,运用精读阅读策略,了解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本文学习内容则调整为通过精读阅读方法,运用批注,了解通过叙事进行间接抒情方式,感受家国情怀。接着,文本个性比较,聚焦学习内容。根据此文在本单元的地位及文本特性,比较《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五篇课文,依据各自不同的抒情特点,找到文本核心特点,聚焦学习内容为:精读,批注叙事、描写、议论之处,了解间接抒情,感受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大无畏乐观主义精神。最后,分析学情基础,确定《老山界》的学习内容。红军长征时期故事离师生久远,学生体会革命者的无畏精神不易,《老山界》浪漫的景物描写,以苦作乐的乐观无畏精神理解为难点,选择写景处,场面描写处为学习重点。此课的学习内容确定是依托大单元教学视角,用单元教学视角能把握课程深度、广度难度确定,体现了革命文化篇目学习内容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二)实践语言活动进行情境体验

自我转换是一种深度的学习,可以使学习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根植于情境之中的。行为学角度是从教到学是人际转换,而到学了、学会了是自我的转换。设置情境体验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影响学习质效与进程。

可以运用音视频效果氛围法,学习八上新闻单元《消息二则》,学生模拟新闻主播朗读消息时,配上炮火和解放军冲锋号响音效,在战火中读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更能体现毛泽东必胜的信心和自豪感。学习诗歌《回延安》时,播放宝塔山、红旗飘飘、白羊肚兜,展示延安新旧面貌,即紧扣单元主题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展现浓郁的陕北风情,又突显革命文化内涵的符号,理解传承“延安精神”内涵。

可以运用角色代入联想法,角色代入通过补充背景资料辅助,《梅岭三章》或模仿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学习时展示旧体诗的资料,进行比较阅读,也可寻找延安经历的资料,以便更深地体会其乐观主义的革命精神。还可以角色互换进行学习,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者方面的人物形象课本有介绍,但对于作为诗人的闻一多方面,文章只是点了一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闻一多的形象及作者臧克家的感情,教师通过网络资源补充有关闻一多先生的代表诗歌资料学习,如《红烛》《死水》《太阳吟》,在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贡献后,学生扮演闻一多先生进行角色代入学习。也可进行场面虚拟转换进行角色代入,学习《老山界》时,学生从悬崖处夜宿体会乐观主义精神有困难,教师首先可让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六要素”冥想,来体会当时情境。闭目试想:身临峭壁悬崖上,人行尺宽山径处,耳旁敌机轰鸣,山风呼啸,数万红军战士高举火把,星火相连直上云霄,战友们前呼后应,说笑间踔厉前行。本应恐惧的困境被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所消除,学生能感受到红军战士无畏气魄,但乐观浪漫情怀还是不易体会;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换场景,试想与同学爬险山中,有人爬不动了,但大家热火朝天,互相鼓励,此时能体会到大家登顶的如火热情,又如想象烟花上云霄的璀璨,上万的星火排至天空,人在险境中仍能体会浪漫,更深入理解了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在角色代入体会情感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审美体验。

可以实境实地学习法,借助本地特色,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辅助学习体验。可以调换时空,邀请革命战士或其后人授课,实境实地学习。调时即利用特殊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学习。例如《黄河颂》的学习,若与国庆节时间有差异,教师可以调换课时,放在九月底学习,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之后,更能体会国庆的意义,增强爱国情怀。又如《土地的誓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放在“九·一八”事件纪念日学习,使学习有仪式感,营造庄严肃穆的学习氛围。学习《邓稼先》设置纪念日情境讲话。换地即带领学生转换到有纪念意义的场馆学习。如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实用文体学习,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纪念碑进行祭扫活动,学习《我爱这土地》则到革命纪念馆学习。请人即邀请烈士后代或英雄榜样进班级授课。近距离地与革命英雄人物接触,能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以邀请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及其后人来开讲座,《我爱这土地》可以邀请抗日英雄或者亲历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老人及其后人讲述故事。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使得学生学习实践具有阶段性与发展性。

三、评价——依托课程标准,实现任务评价

开展“定标·体验·评价”三步走教学实践,需要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中指出评价既要过程性评价,还要进行终结性评价。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开展阶段评价。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实现思维、审美素养培养,提升革命文化理解力。

(一)依教材的序列性进行阶段评价

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说明明确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8]基于此,七年级学生应有一般阅读能力,在国庆主题活动中,能有感情朗读爱国诗文,能用精读和略读的阅读方法进行《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白洋淀纪事》的整本书阅读;八年级学生在参观革命纪念馆可以介绍场馆,拟写新闻稿,国庆节开展爱国主题演讲活动等;九年级学生则可以进行爱国诗篇创作、写观看红色题材影片短评等。依教材编制进行阶段能力评价,使得每个阶段的学习有序列性,评价还有巩固、检测,促进学习的功能。

(二)依构建的任务群进行学科评价

课程标准构建三个层次的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任务群,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以依托课程标准构建学习任务群,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学习评价。评价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实践,如学生到井冈山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进行活动,可以设计欣赏毛泽东的词《重上井冈山》任务,评价《沁园春·雪》的学习效果;实用文本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评价,可以设计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介绍建筑或写消息任务,以此评价《人民英雄纪念碑》《消息二则》的学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评价,可以再设计组织国庆主题活动任务,开展黑板报评比,即整合政史学科知识,开展革命体裁美术、音乐作品展示,与美术音乐课程深度融合,评价语言积累与梳理的能力,评价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以上评价均依托任务群的完成进行语言实践评价。

(三)依情感目标实现进行育人评价

革命文化篇目教学服务于培养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内涵除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外,还有文化自信。但是其作为隐形目标实现与否检测评价较难,我们评价应围绕可操作、可检测、可促进开展。例如评价《黄河颂》的爱国情感实现与否,可通过学生朗读是否充满自豪赞美之情进行,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小节爱国小诗,评价学生是否能借助抒情方式表达情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则请学生为闻一多先生写颁奖词开展评价,这个活动既涵盖检测教材要求的把握人物形象和臧克家诗化语言学习,还对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进行评价。

开展“定标·体验·评价”教学实践,要注意其均应指向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向革命文化篇目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育人價值。通过挖掘革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完善革命文化教育理论,促进革命文化的科学化,可以很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树立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

[2]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2.

[3]王家福.卷首语[J].人民教育,2003(4):1.

[4]汤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J].红旗文稿,2019(19):31-3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6]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5.

[7]孟亦萍.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12-16.

[8]温儒敏,王本华.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3-4.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课题“初中新教材学科课程中红色文化篇目的体验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YYW2021-32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定标体验
我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
基于恒星的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基于角反射器的机载毫米波云雷达外定标实验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4m直径均匀扩展定标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