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3-06-23邱月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和奠基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四环节”
作者简介:邱月(1979—),女,吉林省白山市红旗小学。
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的热点教育话题,其不仅集中体现了育人的目标,还为基础教育的深入改革指明了方向。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1]。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可以彰显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形成的品质和能力,也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依托于知识构建[3]。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将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而非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是超出课本知识范畴的技能[4]。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思想与本质的反映,是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综合能力的概括。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构建新颖、有趣、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二、“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一)问题环节
这一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教师进行情境创设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其将注意力放在情境上,根据内容进行猜想和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5]。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调动其课堂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二)探索环节
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设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结构性内容的学习和模型观察,形成数据构架。探索环节的教学方法不限,教师可以使用研讨法、观察法,也可以使用设计制作法。此环节强调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帮助他们突破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边界,提高其探究能力,培养其教学核心素养。这一环节是新概念构建的重要阶段,也是最终的一个环节。
(三)解释环节
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展示交流活动,增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通过分析与实践得出相应的数据,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6]。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新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再次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总结数学概念与公式等。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与总结,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应用环节
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环节应回归学生的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其巩固旧知识,学会应用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前三个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进行设计、实际实操、信息分享、得出结论等环节,获得问题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最后的应用环节,教师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针对小学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笔者以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問题引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关于该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其次,让学生看懂圆柱与圆锥的平面图,分清两者的底面、侧面和高;最后,让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这需要教师先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圆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想一想,当它围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其旋转痕迹会形成什么图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长方形,围绕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进行观察。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围绕三角形的哪一条边旋转才能获得一个圆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答疑解惑
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正确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4人,而后让学生合作制作长方形与三角形,并让两个学生合作演示旋转长方形的过程,让其他成员负责观察,并画出长方形旋转痕迹所形成的图形。小组成员可以分别围绕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旋转,轮流演示与观察记录,这样他们就会认识到,围绕长方形的某一条边进行旋转,旋转痕迹构成的图形为圆柱。在学生进行三角形旋转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分别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轴进行演示,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发现,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轴时,其旋转一周的痕迹并不是圆锥的形状,而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时,其旋转一周后的痕迹才是圆锥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不同的三角形进行旋转操作,如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使学生通过演练操作,明白只有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才能得到圆锥。
(三)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认识圆柱与圆锥后,教师应该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加深学生对圆柱的理解
当学生对圆柱有了基本认识后,就要对圆柱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掌握重点知识。首先,当学生通过操作知道圆柱是怎么旋转得到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其明白圆柱由三个部分组成——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其中,圆形是圆柱的上底和下底,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长方形,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使其明白,圆柱侧面展开所得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时,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最后,在学生对圆柱进行深入了解后,教师应该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知识——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么求?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的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的。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之前学习过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而得出圆柱的表面积。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让他们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将探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只发挥引导的作用。
2.加深学生对圆锥的理解
通过探讨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探讨,使学生明白,圆锥的体积是其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使学生在分析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学用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圆柱与圆锥”一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圆柱与圆柱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圆柱与圆锥的知識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让学生分析与思考,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问题一:将一个体积为120立方分米的圆柱形钢块锻造成一个高10分米的圆锥形钢块,请问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解题思路:要想解决该问题,学生应该明白,题中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相同,都是120立方分米,题中已给出了圆锥的高——10分米,那么,学生只需要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变形,就可以解决这道题。
问题二:把一个圆柱形木块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了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题思路:根据题中隐含的条件可知,题中所说的圆柱与圆锥是等底等高的,符合学生对二者体积计算公式关系的认识。要想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将一条线平均三等分。基于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观点,教师可以以整条线表示圆柱的体积,将这条三等分线中的一份作为圆锥的体积。题中指出,将圆柱削去12立方分米后得到圆锥,这意味着该圆柱被削去12立方分米后,剩下的是圆锥的体积,若将三等分线的其中两份表示为被削去部分,代表12分米,那么,一份便代表6分米,剩下的一份代表圆锥的体积。基于此,学生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后,应该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仅将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该章节知识的学习中,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勤于练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能力提升。
(五)归纳与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归纳与总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忽视了归纳与总结,导致学生在课后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归纳与总结,带领学生回顾课程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7]。一方面,教师通过归纳与总结,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从而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归纳与总结,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白学生对哪一些知识点掌握得不透彻,对哪一类练习题的解题思路不清晰,而后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结语
小学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深入挖掘数学教材,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促进小学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开展科学的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段伟军.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精心设问”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1(21):49-50,68.
李红玲.核心素养下“说数学”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7):228.
张利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12):74-75.
刘红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9):33-35.
戴清林.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若干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7):106-107.
王发平.在有效提问中释疑育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思考[J].中学数学,2022(22):67-68,78.
张方芳.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J].好日子,2021(1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