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过渡语使用的原则和策略

2023-06-23谭雷瑾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助力蚂蚁笔者

谭雷瑾

小学语文课堂上,过渡语的使用是一种重要技巧和艺术,教师用准确生动的过渡语承上启下,既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教学片段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助力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读不完的大书》一课的教学,总结出过渡语使用的三条原则、五种策略,体现了一定的实践性和适用性。

一、原则

1.承上启下,自然顺畅。引人入胜的过渡语,应联系上下文,按照知识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顺畅地拓展延伸到下一个教學片段,要做到上下呼应、前后照应、承上启下、顺理成章,自然顺畅,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时学生求知欲强,也是采用过渡语教学的好时机:学生努力想弄明白时去开导他;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整表达出来时去启发他。由此,利用学生处于愤悱的学习状态产生强烈好奇心、认知冲突和求知欲的时机,施加过渡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精准规范,言简意赅。过渡语的设计使用要让学生第一时间领会教师语言表达的教学意图。过渡语常常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设计和使用,宜精准规范、言简意赅、通俗中不乏时尚、机智里充满幽默,助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反之,含糊不清、拖沓冗长的过渡语,学生难解其意,课堂结构松散,收不到过渡语使用的教学效果。

二、策略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双减”相关要求,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的过渡语策略有五类。

1.激趣过渡。激趣类过渡语的使用,不仅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基本语文素养,也体现着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的专业素养。教学《读不完的大书》一课,笔者引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视频,向学生介绍:“本次大会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赐给人类许多珍贵的礼物。”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读大自然这一本特殊的大书,我们该怎么读这本大书呢?让我们走进著名散文家朱维之的《读不完的大书》。”激趣类过渡语为学生创设可教学问题情境,催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对“这本大书有多特别”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升华情感,自然顺畅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激趣类过渡语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课文段落教学承上启下的作用,收到了有效联系上下文教学,做到上下文“无缝对接”的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

2.悬念过渡。围绕课文教学目标,设计悬念类过渡语,既启发学生进行猜读(推想),满足其期待心理,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让学生生疑的悬念类过渡语:“大自然这本大书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读到这里,同学们脑海里会产生什么疑问?”学生积极讨论后,纷纷举手。“课文中到底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这一过渡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到第五段的探究性教学情境中,感受动物和植物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笔者用悬念类过渡语既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为重点学习段落的教学铺垫,使学生带着推想进入下一环节教学情境中,助力学生激趣生疑、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3.评价过渡。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收到一举四得的效果:一是助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体现语文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是助力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四是助力语文教学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与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有机统一。评价类过渡语要坚持客观公正、尊重学生、鼓励为主。《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自然段教学中,当学生读完老鹰雄健勇猛的句子后,笔者使用积极过渡语评价道:“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到你们是空中霸主!你们是捕猎高手!”通过关键一词“朗朗”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当他们学习热情处于高涨状态,更容易体会到课文中“动物带给我们的乐趣”,进一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教学实践证明,积极的评价类过渡语深受学生欢迎。

4.拓展过渡。教材是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拓展类过渡语的设计与使用必须基于语文素养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笔者在《读不完的大书》一文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蚂蚁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的内容,设计了以下拓展类过渡语:“蚂蚁在搬家时,它们各司其职,结合插图用‘有的蚂蚁负责怎么样,有的蚂蚁带领大家怎么样,还有的蚂蚁会怎么做的句式来感受蚂蚁搬家时的井然有序。”拓展类过渡语,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拓展类过渡语的设计和使用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尤其要结合大单元教学改革实践,体现实践性、综合性,有机整合提炼单元主题与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统领单元的情境、任务进行设计,强调更加自然流畅地实现单元的多重教育价值,助力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和全面理解文本的能力。

5.创新过渡。过渡语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学情和课文以及同一课文中不同的段落设计,助力课堂教学创新。《读不完的大书》第二段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带给我们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笔者设计和使用了创新类过渡语创设新情境:“当然蚂蚁们有时也会发生战争,想象当两军交战时,双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它们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大胆想象——当敌我两军对阵,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地时,双方该如何做?”通过创新激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联系上下文,再次回顾和强化第二段的学习内容,为理解第三段植物会带来哪些奥秘和乐趣铺垫。创新类过渡语使语文课堂将原有认知与新知识、新思维有机统一,其设计和使用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服务于课文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助力蚂蚁笔者
助力成功七件事
老师,别走……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