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融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2023-06-23许鹏腾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许鹏腾

摘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实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等目的.教师要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挖掘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潜能,促进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巩固已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5-0035-03

信息技术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交流、相互探讨,使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多样性、新颖性,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优化一种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教学环境,而且能丰富师生青睐的教学资源,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欢悦且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技能,发展能力,提升素养[1].

1 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1.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本身较为抽象,加上诸多公式、定理等知识,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死记硬背”“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等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抗拒、厌学等情绪.而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的精美画面、动态的变化曲线、美好奇妙的音乐等等,这无不给学生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带着饱满的情绪乐于合作、主动探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加强教材及学情研究,探讨和优化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刺激学生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构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让学生获取最佳信息与知识,并多角度、多思维地揭示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较好地巩固旧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得以提高等目的.

1.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将信息技术融于日常教学中,可以落实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等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获得更完整的学科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魅力与乐趣[2].比如:在必修第二册第十章《概率》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借助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习题,并积极参与到互联网答题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及时、快速地“打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强化和改进,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答题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内驱力,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1.3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比初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更加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与应用,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一定影响.高中生不仅要知道结论,更要明白这些理论和公理的推演原理和过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创设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积极交流、相互探究等,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从而对数学的思维和逻辑进行思考,达到举一反三及触类旁通等目的.

2 信息技术融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路径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及教学效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及能力发展等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在高中数学中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科学、合理、适度且旨在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2.1 提高技能水平,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当前,大多数教师已意识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中学课堂的必要性,但囿于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那清晰的图像、美妙的视频、精彩的动画及丰富的文字材料等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及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有的教师未能结合学情等现状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单纯地以网上下载的资料或课件进行教学;有的仅仅是照搬照抄教科书中的内容,失去了信息技术能给学生的感官带来新颖的感觉等作用;有的过于注重课件的形式,将课件制作得过于华丽、精美,既浪费了宝贵的备课时间,又转移了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所有的知识都用课件来展示,而舍弃板书,造成“喧宾夺主”之嫌.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强化现代化教育意识,转变“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观念,明确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确实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和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时代与教学的需求.鉴于高中数学十分注重科学且严谨的推理和计算,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且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一体机、微视频、录像、幻灯片等信息技术手段,避免过多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既挤占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脱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条件等現状,因人制宜,“克弊扬长”,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学生的听课表现,避免繁多的花样,及以“机教”代替“人教”等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自主体验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发展素养.

2.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展开相互间的思考、交流与探究,促进思维素养及应用能力等提升.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讲、笔记”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度,而且有助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及乐于探究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更加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数学知识及能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等良好品质.

例如:在进行“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课前时间,播放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十五号飞船、“玉兔”等激动人心的发射画面,同时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及空间站建设等相关知识,以此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爱国情操;在“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微视频的方式设置并展示问题:“木柴燃烧,产生热量”“李明和杨华同时各买1张彩票,结果两人均中奖”等,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展开探究,分析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巩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以及事件的表达方式等知识,然后,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骰子的随机投掷,并引导学生思考:“骰子掷出后是3的概率为多少?”这种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的教学方式,较好地营造了一种生生互动、善于合作及主动探究等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巩固新知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发挥多媒体功效,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繁多、复杂且抽象,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将会造成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而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可将一些繁琐、抽象的知识以直观、清晰的画面加以呈现,促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圆的方程》教学时,点的坐标和圆方程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对坐标点和公式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透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变抽象为具体,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数学的概念,把握数学的内涵,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对“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等知识展开探索,让学生能明确点与点、点与线的距离决定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挖掘多媒体能将所教学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变“快”为“慢”等功能,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精心设疑,分段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展开质疑及合作探究,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全面且详细地分析重点、剖析难点,最终达到化“难”为“易”及克服重点和难点等目的.

2.4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问题产生于生活.可以说,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数学的精髓在于让学生熟练且科学、合理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道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切实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及学以致用等能力.笔者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改编:在一条河的南岸有村庄A1,0,B2,2拟共同出资并在河边(可近似看成抛物线y2=4x)建一座水泵站,那么,如何选址才能使得管道用料最省?然后,引导学生以几何画板为工具进行建模、分析、探索、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循序渐近地掌握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等能力.

再如:在必修第一册第五章《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以音乐为背景、以视频呈现的方式将钟表旋转、摩天轮、荡秋千、单摆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际问题一一展示,让学生在享受轻松而又舒缓的音乐的同时,通过直观的画面清晰地理解“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进而明确《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性模型的重要工具;又如:研究“斐波那契数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回忆并例举与生活中相互联系的例子,如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贝壳的形状及建筑等图片,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不仅具有来源于生活的特点,而且又有服务于生活的功能,激发学生对“斐波那契数列”的兴趣,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从而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挖掘学习潜能、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认真钻研数学教材,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与技能水平,并结合学生学情等现状,卓有成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整合旨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求知欲望,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让学生在利用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有效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和水平[3].

参考文献:

[1] 王呼,陶喜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15):200-202.

[2] 吳家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5):121-122.

[3] 耿富丽.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49-50.

[责任编辑:李璟]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