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分析

2023-06-23鲍仁余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鲍仁余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教学来为学生创设一个主体参与、自觉思考、友好交流、互助成长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部分教师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过度教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破坏,从而导致化学教学的效率低下.据此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对高中化课堂中的过度教学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过度教学;元素化合物;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5-0118-03

1 有效教学与过度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构建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有效教学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从学习角度来分析则是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1].而“过度教学”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以自身的教学目标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等相关因素而进行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通过被动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所学的知识量完全超越了自身的身心承载限度[2].

2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过度教学现象

2.1 课堂导入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符合生活情境、符合学生学情与课堂学习相关的内容来进行,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导入时,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较为复杂,这样复杂的教学情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同时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导入时间长、内容多、问题偏难等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边对比2组“铁的重要化合物”的课堂导入:

案例一进入教室后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小苹果》

教师:现在我手上有一个苹果,刚刚嗓子不舒服咬一口,大家看这个苹果被咬过的地方是不是变色了?

学生:是.

教师:变成了什么颜色?

学生:黄色.

教师:我们现在从这个苹果上重新切下一块,对比一下颜色是不是不一样?

学生:是.

教师: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学生:氧化.

教师:我们知道苹果里边含有一种亚铁离子,也就是说苹果中的亚铁离子被什么氧化了?

学生:氧气.

教师:亚铁被氧化后变成了新的物质,我们这节课将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停止音乐)[3].

案例二教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铁的重要化合物这一节的内容,那么现在我来为大家变一个魔术,我这里有一瓶棕黄色的液体,现在将其倒入空玻璃杯中,大家观察一下玻璃杯中液体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揭示一下发生这一现象的原理(进行操作).

学生:玻璃杯中的液体变成了红色,玻璃瓶中的液体中含有3价的铁离子,玻璃杯中有KSCN溶液,所以将玻璃瓶中的溶液倒入玻璃杯中溶液会变成红色.

教师:很好,这个魔术的原理就是KSCN溶液能够将含有3价铁离子的溶液变成红色,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现在我们开始“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

通过对这2个教学导入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明显案例二的效果更好,通过魔术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相关的问题也是通过预习进行解决的.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来.而案例一中设置音乐的导入方式很容易分散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同时较多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目标设计

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要求,并且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目标,同时这个目标正好处于學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完全脱离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例如,“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掌握Fe3+的检验方法,Fe3+和Fe2+的相互转化.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却没有按照这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例如,在进行掌握Fe3+的检验方法、Fe3+和Fe2+的相互转化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重点放在了Fe3+的检验而忽视了Fe3+和Fe2+的相互转化,从而导致出现过度教学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需要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目标.

2.3 教学过程以及互动

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疑惑的知识点,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在进行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来进行互动的设置,让学生通过积极的互动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有效掌握.

案例三以Fe3+的检验为例

教师:我们前边学习了氢氧化铁的制作和氢氧化铁的相关性质可以知道氢氧化铁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那么我们如何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呢?

学生:可以取一部分溶液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教师:红褐色沉淀的物质有很多,怎么证明就是氢氧化铁呢?

学生: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再结合沉淀的颜色就能够证明.

教师:很好,因为Fe3+溶液的颜色是橘黄色,如果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含有Fe3+.那么溶液中的Fe3+含量非常低呢?这样就观察不出溶液的颜色,这样还能通过上述的检验方式来进行Fe3+的检验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么我们下边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进行Fe3+的检验.有一种物质叫做硫氰化钾,我们现在通过对稀释的氯化铁溶液中分别加入硫氰化钾和氢氧化钠来观察2个实验的现象.(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加入硫氰化钾的溶液变成了红色,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

教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通过硫氰化钾能够更好地进行Fe3+的检验.

教师:那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通过硫氰化钾能够对溶液中Fe3+进行检验,如果颜色变成了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过分地重视了Fe3+的检验,从而导致了在进行Fe3+的检验和Fe3+和Fe2+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将过多的教学时间用在了对Fe3+的检验中,这样就造成了对Fe3+的检验的过度教学.在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是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所以需要对这段内容的教学进行优化.

案例四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实验探究:分别向氯化铁溶液和氯化亚铁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来观察相关的现象并记录到表1中.(进行实验)

学生:氯化铁溶液呈橘黄色,加入硫氰化钾后溶液变成了红色,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加入硫氰化钾后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教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通过硫氰化钾能够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教师:很好,所以我们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Fe3+,可以通过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到对应的溶液中,如果溶液变成了红色就说明溶液中含有Fe3+,下边我们将通过这一现象来对后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进行验证.

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比了氯化铁和氯化亞铁2种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的实验现象来对Fe3+的检验进行了讲解,同时将教学的内容延伸到了Fe3+和Fe2+的相互转化.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Fe3+的检验进行掌握,同时简短的教学也为后边重点教学内容预留了足够的教学时间.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当堂的测试

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题目数量的适量,同时需要对试题的难度进行准确把控.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通过题海战术、技巧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的方式违背了随堂测试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初衷,导致出现过度教学的现象.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随堂习题.同时需要有效控制习题的数量与难度,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学生的习题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准确的掌握.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但是,过度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杜绝过度教学的现象,通过有效的教学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敏仁.浅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过度”现象[J].化学教学,2006(1):13-15.

[2] 史永鸿.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深度学习和矫正过度训练[J].新课程,2022(16):206-207.

[3] 刘美林.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和矫正过度训练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0):75-76.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元素化合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全国新课标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关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