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以为家 心有“愧怍”

2023-06-23付媛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不幸者根源香油

付媛

《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凡人小事”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老王》是写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文章讲述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关爱和尊重,也彰显了作者的平等观念和自省意识。而立足“家”来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根源,是此课教学的重难点。

以善良体察善良是有家与无家的交织,是愧怍的萌芽。

无家可归的老王无人陪伴、生活艰难、身体残疾,这样的他在受过高等教育、家庭和睦、生活有保障的杨绛眼中是“不幸的”,自认为相对“幸运”的杨绛用她善良的本性尽可能地帮助老王,给他大瓶的鱼肝油、照顾他的生意、关心他的生活。生活孤苦的老王也同样用善良去回报杨绛一家,送冰车费减半、送默存去医院不肯拿钱、送香油和鸡蛋。在交往的过程中,老王多次在杨绛家中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和睦。无家的他对家有了渴求,哪怕生病了还能“扶病”到杨绛家中去。

去世前的香油和鸡蛋是老王对家的渴望、对亲人的渴求,是作者愧怍的触点。

拖着病入膏肓的身体到杨绛家中送珍贵而又昂贵的香油和鸡蛋,这是老王在去世前对家的想念的展现,也正是这件事触发了作者的愧怍之情。“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反复读这段文字,从香油、鸡蛋读到老王和作者对答的话,从眼前的实体事物到耳侧的抽象话语,慢慢感受到了幸运的人内心的愧怍。

想家却没有得到回应,杨绛用钱将老王拒于家门之外,最终老王无以为家,希望变成了绝望。作者的后知后觉,没能给予老王平等交流以及亲人般的关怀,也成了愧怍的根源。

“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其中的“一再追忆”令人深思。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对话,能让作者“一再”追忆,反复去琢磨,最后竟陷入无边的愧怍中?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聲。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老王连忙说道:“我不是要钱。”老王不是要钱,那他要的是什么?或许他要的是在重病时能够在杨绛这里得到家人般的关心,或许他要的是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说一声感谢,又或者他只是想在临死前和至亲的人亲口道别……究竟老王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因为杨绛先生再一次截断了老王还没有说完的话,又一次给予了老王“钱的救济”。这明明是有意的回报,却成了无情的推开。这时老王意识到自己对杨绛先生来说不过是“熟人”罢了,这个被自己视作“半个家”的地方,老王临死前都没能进去坐一坐,这也彻底浇灭了老王对家、对亲人的渴望。

原来,鸡蛋与香油只是愧怍心理的出发点,老王与杨绛的对话才是愧怍情绪的最纠结处。“我想他是知道的”中的“我想”,其实是作者借以平衡的自我安慰。因追忆对话而生的“我想”,体现了作者的自省意识,最后也让作者心生不安直至泛起愧怍。由现实的无家可归到理想中的有家可回,再到现实的何以为家,《老王》“愧怍”的根源在“家”字上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黎川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不幸者根源香油
人情世故背后的真相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桃山香油 传承百年味道
摩擦法鉴定香油
析评《鼻子》与《孔乙己》的主人公心理描写
香油和醋
我眼看《老王》(2)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小磨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