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视阈下构建家校共同体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2023-06-23杨淑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杨淑萍

【摘要】以家校共同体作为载体来进行劳动教育,以家长为主导,班主任提供支持和辅助,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改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家庭劳动教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家校共同体

影响一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例如遗传因素、学校环境、家庭教育等等,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针对这一教育理念进行变革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即如何有效让家长意识到家庭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并理解配合学校以及班主任对于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方面的相关工作。因此,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理应是教育应涵盖的内容。而在“五育并举”被广泛提倡的今天,学生“五育”的培养和发展,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如何构建家校共同体至关重要。

一、“五育并举”及劳动教育的含义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五育并举”,该内容强调德智体美劳都要进一步全面发展,未来将继续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五育并举”是时代发展在教育领域的明显标志。

以往传统的劳动教育本质是“生产性”,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逐渐有了新的内涵,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理念,更关注劳动对于心灵、价值的塑造,可总结为“教育的劳动性”和“劳动的教育性”。劳动的多样性成就了劳动教育的多样性,从“五育并举”发展的育人理念这个角度来讲,劳动教育在教育中贯穿始终,劳动教育是一条中轴,其串联起其他“四育”。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可以将“五育”按照“德为首,劳动教育串联其他,且以劳动教育贯之”进行价值排序。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相互依存。[1]

二、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构想

所谓的“共同体”指的是有一定的关联,且拥有一致的目标而建立的群体,在本研究中期待共同体能够对内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家校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教育原则,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而组建的教育工作群体。“教育共同体—教育范式—教育问题”是教育的三体结构。基于以上认识,通过本次活动,结合“家校共同体”的概念定义,将本研究的“家校共同体”定义为“班级的班主任及家长,基于沟通反馈的活动机制,为了达到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在中学教育中,通过一系列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组建及时沟通反馈、互相协作支持的教育工作群体”。

家校共同体建设是家校合作的高级阶段,它的建立并不容易,表现为:如何让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的人,形成“家校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意识;在家校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定会有诸多的问题,要做到及时沟通与反馈,这对班主任的工作强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家校共同体的建设中,对相关理念、文化建设等形成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知识素养的储备。如何让家长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教育服务,协调家长与学校等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也正因如此,家校共同体的研究探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2]

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由班主任和家长构成,教育场所为家中或其他校外环境,以培养建立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观。因而,建立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前提就是战略一致、共育为主,只有班主任和家长不断相互沟通,达成一致目标,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建立良好的劳动观,也能够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的水平。良好的家校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沟通反馈”,沟通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发展,反馈则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校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为孩子在学校的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使孩子接收到稳定的情感、系统的知识等方面的培养,避免在其心智尚不成熟的时候,使其处于冲突和矛盾中,从而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反馈,做到相互支持,真正建立家校共同体,这将有利于之后一系列家校活动的开展,也将真正打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更有效的教育模式。根据这个思路,笔者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相关活动。典例之一为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粽”享端午劳动教育活动:引领孩子和家长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包粽子、做香囊、清扫卫生等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了解端午习俗,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有意义的学习。经过一系列类似活动,达到基于劳动实现育人的目标。

三、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建构的实践探索

1.班级分析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西部城市中的省级示范学校,学校近年一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十分重视家校共同体的构建。笔者所带班级为高一年级X班:经历一学年的学生常规管理,班集体有较好的纪律意识,培养出很好的集体凝聚力;成绩的不断提升以及各项活动中的亮眼表现,使家长充满信心,在良性循环下,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工作产生较高配合度。班主任以家庭劳动教育共同体创建为途径,通过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与家长达成共识,以期对家长产生影响,从而实现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双向劳动教育的作用。

2.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增家校劳动教育信心

针对上述班级问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劳动教育活动,将传统节日介绍以及对孩子劳动观形成良好熏陶的相关内容分享给家长,并提出相应活动要求。家长可以在家与孩子进行交流讨论,进行合理的分工安排,高质量完成劳动教育任务。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笔者以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食制作、饰品制作等应景物品的制作生成劳育资源,以家庭为单位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完成相关作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勞动观念。以下是笔者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粽”享端午劳动教育活动时的相关内容。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布置任务,讨论计划,总结评价。布置任务:资源学习与分享任务是由教师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学生和家长自行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讨论计划:讨论任务和制定计划是家长和学生讨论并交流彼此的想法,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计划;总结评价:家长和学生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评和互评。

节后通过反馈统计,学生作品在班级范围内集中展示,学生分享包粽子的过程,展示香囊、彩蛋等,并在活动记录单上写下自己的心得。学生及家长心得举例如下:

学生1:“通过包粽子,我深有感触。包粽子和我日常的学习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一是原料新鲜,及时处理。粽叶、糯米、花生、大枣都要新鲜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学习知识也一样,新知识点要及时掌握。二是粒粒辛苦,颗粒归仓。学习要善于归纳总结,就像包粽子一样,把所有的食材按照顺序装到粽叶里。知识点就像食材,把它们都合理归纳总结,才能运用自如。三是米粒压紧,绑扎结实。米粒压紧了才好吃,粽子绑结实了才不会松散。学习也要踏踏实实才会出成绩,最后的绑绳就像我们自律的习惯,坚持努力,才会有累累的成果。”

学生2:“通过本次传统活动,我向妈妈请教了包粽子的详细过程,了解到原来小小的一个粽子也是经过了很多的步骤才能包出来的。通过实践,自己也包了许多的粽子,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更加领会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精神文化。”

家长1:“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做事,更能深切体会家人操持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的繁琐和辛苦,而且父母长辈十余年如一日重复这项工作,在活动中体会他人角色的不易。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强调团圆,一家人和和美美做一些手工艺品或美食,温馨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和幸福感的人。另外适宜的劳动对学习有好处,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它和体育活动一样属于身体活动,而身体活动属于左右脑互换兴奋活动区域,是一种积极的大脑休息方式。”

家长2:“现在很多小孩在生活上难以自理,进入大学开始自己生活时,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生活上的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生活能力是第一层次的需要,如果在生活方面养成依赖性,就意味着孩子的最低需求将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在生活方面依赖惯了的孩子,不具备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能力。我更加希望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容生活,摆脱任何形式的依赖,这也是促进个体心理成熟、建立自我的过程。”

从学生视角分析,此项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受有三个方面:一是任何劳动必然有其内在的进行逻辑,这个逻辑一般与学习统一;二是体会到传统节日对中国家庭的正面意义;三是调节繁忙的学习,并在劳动这件事上有一份成就感。从家长视角分析,此项活动带来的益处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有助于子女理解父母的不易,更能够换位思考,有助于调节亲子关系;二是适宜的劳动能够缓解子女的学习压力;三是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是一个使孩子摆脱依赖的过程。

本次活动的评价方式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为报送成果后由相关部门评选优秀作品,当家长看到自己和孩子的作品在全校范围内获奖,并被展示到学校公众号上时,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能够体会到自己切实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影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家校共同体的构建意义。过程性评价主要从两个维度开展: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行为表现度,由学生和家长自评和互评。具体指标如下表:

过程性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家长和孩子对此次活动进行“复盘”,帮助家长在之后的家校活动中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参与度”和“表现度”两个角度进行评价,能够向家长解释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意义,从家长能够接受的角度出发。此类活动能够提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仅依靠“智育”可能无法被全面开拓。

本次活动是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一次尝试构建,过程中还有一系列问题与不足需要调整修改。值得高兴的是,在常规以“智育”为主的体系下,平时难以受到肯定和表扬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都有亮眼的表现,在集体中脱颖而出。对这一类孩子来说是一次成功的体验,有效提高了他们自我效能感,在后续的学习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活动如果对一部分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3.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构建促信任合作

作为高一年级班主任,有诸多机会可以生成劳动教育的资源,例如学校在传统节日放假期间安排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这些活动总是流于形式,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负担,因为学生及家长无法体会这些活动和“智育”的联系,以学生在进行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后的微小变化为实例进行解释,使家长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意义。

“五育并举”视阈下的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为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家庭教育水平的增强以及良好的家校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家长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当中,班主任在班级内展示劳动教育成果并进行分享和评比,在微信群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学生作品,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层面的优秀评比。从活动初期到活动结束,有始有终地给予家长反馈,帮助家长全面了解相关活动,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也提高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如此形成正向循環。一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能够有效建立起一个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劳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家长、学生都在不断试错、不断修正,最终找到有利、高效的平台运行机制。当成熟的家校共同体平台构建起来时,“沟通反馈”更为全面和机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家校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慧慧,朱成科.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价值定位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7).

[2]张佩娟. 基于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杨婷婷.课堂共享视域下家校德育共同体建构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1(09).

[4]贾茜.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家校互动的研究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8.

【课题项目】2021年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家校共同体班级管理策略研究”(LZ[2021]GH0545)。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