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误区与路径探析

2023-06-22陆妙琴

成才之路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摘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而在实践中出现协同育人意识不强、实施路径不清晰、教学评价缺失的误区。规避这些误区需要遵循协同性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情感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按照明确教学目标、遴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评价的路径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实现高职大学语文思政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误区;课程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7-0017-04

基金项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JYA02,主持人:陆妙琴)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大学语文课具有天然优势。大学语文课与思政课程“同宗同源”,天然就具有育人属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具有生动的思政教育功能。学习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还能让学生感悟人类精神的无穷魅力,启发学生思考社会和人生,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精神得到滋养,道德得到完善,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而这也正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如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的德育魅力。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有益经验。但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反思和纠偏的误区,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分析,以期找到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误区

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缺乏准确认知,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偏离其应有轨道的首要原因。科学界定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是规避实践误区的重要前提。

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在育人工作中,各门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2.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误区

(1)协同育人意识不强。高职大学语文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鲜有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与思政课及其他课程教师的交流也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实现协同育人。大学语文教师如果不与思政课及其他课程教师充分交流、密切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就难以使大学语文课与思想政治课及其他课程互动交融,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协同作用,形成育人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2)实施路径不清晰。部分教师对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怎么做”没有有效的思考,对蕴含于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内容缺乏敏锐性,从中辨别和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不足,找不到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不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不明晰。一些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讲授法、“满堂灌”、空洞说教,做不到春风化雨似的渗透,缺少形象性、情感性,难以从情感上打动、感染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评价缺失。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中比较注重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挖掘思政元素,但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还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导致课程思政教学虎头蛇尾。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如何,教学是否成功,应该综合运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

1.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原则

(1)协同性原则。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政课的内容应该有机融合,做到大学语文课与思政课育人目标保持一致,形成育人合力,不能各自为政或互不相干。其中,思政课是核心,大学语文应起到配合、确认、支撑和巩固的作用,共同承担起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使命。

(2)以生为本原则。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质,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要考虑学生需求,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作为课程思政的根本,用心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种种疑惑,如怎么面对生命、怎么面对亲情、怎么面对爱情等。

(3)情感性原则。大学语文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以情感为动因,让课程思政情理结合,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要通过情感教育弥补理性教育的缺陷,尽量避免生硬、传统说教产生的负面影响。

(4)与时俱进原则。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把我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纳入思政教育内容之中,及时吸纳新的教育资源并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盘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延展资源的解釋链条,提升课程思政的时效。如党史学习教育、建党100周年、抗击新冠疫情等相关内容都是很好的思政素材。

2.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路径

(1)明确教学目标。没有思政教育功能的课程教学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高职大学语文是兼具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职业性等多种教育功能的人文素质课程,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夯实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实现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等方面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优势。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应着眼于服务学生专业课学习,融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提高思政站位,依托教学内容,融入理想信念、劳动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落地于学生专业(岗位),升华学生价值观。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立德树人,让学生“精神上成人”“专业上成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同时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紧扣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育人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语言文字、文史知识、文化常识,赏读经典作品;②学习常用口语表达方式;③学习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①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提升分析、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②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养成终身阅读学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职业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专业,服务就业市场,服务学生职业生涯。3)思政育人目标:①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②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③提升品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④勇于进取,勇于奋斗,具有奋发有为的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⑤以就业为导向,“德技”并修,厚植工匠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2)遴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课程教育引领学生人生航向,铸魂育人。笔者与课程组同人多方调研论证、深入思考研究,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专业和职业需求,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文化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基础文化模块选取十个主题的古今中外文学名家名篇;职业技能模块编排十个学生求职、工作、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专题。笔者凝练出十大思政主题元素,即“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人文情怀”“工匠精神”“口语表达”“文化自信”“亲和自然”“礼赞爱情”“应用写作”。

(3)优化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为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教师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将课堂教学做立体化延伸,将以课堂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计教学环节,提炼思政教育元素,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课中实施阶段: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答疑解惑,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点评、总结,进一步落实思政教育。3)课后总结提升阶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发放补充学习资料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下面以《与妻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例,加以阐释。思政育人目标:学习革命志士林觉民勇担时代使命的精神,舍生取义、为国舍家的伟大的民族气节,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与大爱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命担当。①课前。首先,让学生通过教师上传平台的资料或自己查找的资料,认识革命志士林觉民,理解他的革命志向及书信写作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自读文本,理解文意。思考:《与妻书》抒发了什么情感?作者向妻子述说了什么道理?作者深爱着妻子,为什么却诀别妻子去赴死?是什么力量推动他做出抉择的?最后,观看电影《百年情书》。②课中。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讨论课前布置的思考题,点拨学生:林觉民这封绝笔信,抒爱妻之情,说报国之理。爱妻之情是爱国之情的基础,爱国之情是爱妻之情的升华,作者的报国之志就是“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写这封信时面临着小爱与大爱、家与国、生与义的两难抉择,他最终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③课后。作业:思考如何看待林觉民的抉择,选择《百年情书》剧本中的片段进行演播,进一步体味林觉民写信时复杂的情感。拓展:利用课件展示2020年武汉抗疫前线一位医生父亲写给两个儿子的信等时政素材,进一步落实思政教育,强化思政教育效果,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4)创新教学方法。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要取得成效,就要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等特点,结合其职业需求、专业特点及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用生动的案例、直观的图片、动态化的视频阐释教材,吸引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感受大学语文的魅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5)重視教学评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如何,必须进行教学评价。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一方面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思政教育真正落地落实。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教师、督导和企业,评价内容应包含知识、能力、思政育人效果、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督导,评价内容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及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效果(见表1)。在评价形式上,过程性评价分为课前学习、课堂参与度、敬业精神、合作互助、反馈改进五个方面,结果性评价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见表2)。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亦可依托线上平台和软件工具,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以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与信度,有效推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

三、結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只要避开误区,理清思路,找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就能使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落地落实,从而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江维.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鄢显俊.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

[4]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

[5]夏习英.试论“大学语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名作欣赏,2018(33).

[6]许世建,董振华,黄辉.坚持德技并修优化类型定位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

[7]刘聪博,鱼国超.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University Chine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Lu Miaoqin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Some beneficial experiences have been gained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but due to some teachers inaccurate grasp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courses, there are misunderstandings in practice, such as weak awarenes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unclear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missing teaching evaluations. To avoid these misconcep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ynergy, student-centered, emotional, and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h of clarifying teaching objectives, selecting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mphasizing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and fulfil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university Chines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misconceptions;curriculumreform;route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