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教学内容的选择

2023-06-22莫健军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曹禺语文核心素养雷雨

莫健军

内容摘要: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时代也影响着教学内容。《雷雨》从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以来,从未退出过舞台。那么,入选率如此高的选文,而又不受高考和课堂教学的重视,因此,逐渐有一线教师一遇到戏剧文学就一笔带过,不知道如何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这可以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综合考虑,试着抓住核心,从戏剧冲突出发;集合要素,从戏剧人物入手;回归根本,从戏剧语言中积累。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 戏剧文学 曹禺 《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现代话剧的典范,是中国话剧从发展时期走向成熟时期的里程碑。《雷雨》自1979年被选入高中教材,距今已有43年的历史。在“一纲多本”时期,《雷雨》就是各个版本教材中的“常客”,如今回到“一纲一本”时代,《雷雨》同样以经典文学作品的身份被选入了教材之中。[1]这样入选率如此高的选文,其教育价值不言而喻,但其又不受高考和课堂教学的重视。因此,逐渐有教师一遇到戏剧文学就一笔带过,不知道如何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这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以及学情和文体特色进行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内容。

一.《雷雨》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结合新课标、教材、学情和文体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新课标中,可以确定篇目的定位,发现单元的指向性;在教材中,可以提炼本单元和选文的要点,走进内容的多元性;在学情中,可以预测各种问题,充分调整内容的可行性;在文体中,可以抓住原有特色,认识内容的独特性。

(一)研读新课标,确定篇目的定位

新课标的修订以来,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和要求,并开创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核心素养。深入研读新课标,有助于教师确定所教篇目的定位。

从《雷雨》(节选)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其编排在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里,本单元是由三篇戏剧文学作品组成的一个戏剧单元。通过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可以发现本单元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2]从新课标中,可以看到形象、语言、情感和写作的内容是四大文体不可缺少的大方向。

(二)钻研教材,提炼本单元和选文的要点

在教材中,《雷雨》(节选)编排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里,单独成一课,为第五课。第二单元由单元导语、单元选文和单元学习任务三个方面组成,其中每篇单元选文后有着相应的学习提示。

1.单元导语:一个单元的指南针

单元导语,可以说是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也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达到的语文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展开一个单元之前,可以先看单元导语的内容,尤其是里面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握、学习方式的建议和学习活动的阐释。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导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如下[3]21:

(1)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学习策略(阅读鉴赏、编排演出)

(2)把握其悲剧意蕴——阅读策略和思维方面

(3)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情感目标(良知和悲悯)和审美方面

(4)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

(5)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艺术欣赏和审美方面

(6)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阅读策略和语言方面

(7)还要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阅读策略和思维方面

(8)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艺术欣赏和审美方面

从单元导语可以凝练出悲剧意蕴、情感、戏剧基本知识、手法和语言。

2.学习提示:一篇课文的方向盘

学习提示是教科書编者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某篇课文所作的一些注解和建议。因此,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先看一下课文后面的学习提示。

从《雷雨》(节选)的学习提示中可以看到,在阅读时,要抓住人物关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讨,深入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两段“重场戏”是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雷雨》的台词。[3]36

依据学习提示,可以找到人物里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戏剧所设置的冲突,以及语言里的潜台词、内心活动和推动情节。

3.单元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的水彩笔

单元学习任务,可以说是一个单元的水彩笔,它为本单元的学习增添了新的色彩。其将本单元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小任务,并以任务的形式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

根据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点:第一点是在这三篇戏剧中摧毁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采用悲悯的情怀来看待剧中的人物,感受剧中震撼人心的力量,并与同学分享;第二点主要是通过编排戏剧演出,登上戏剧舞台,亲身体验,深入感受其中的魅力,可以从《雷雨》或《哈姆莱特》中选段进行;第三点主要是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窦娥冤》后,拓展阅读或观看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并从多角度谈谈自己对传统戏曲的认识。[3]43-44

总体来说,单元学习任务给本单元提供了不同的色彩,对于《雷雨》(节选)可供选择的有第一点和第二点。

(三)契合学情,预测各种问题

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中有着不一样的身心状况,同一阶段的不同学习者也有着不一样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去预测学生学习这篇戏剧文学作品时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高一下学期,他们的身心状况正处于发展时期并逐步趋于成熟;思维方式也正向逻辑思维的方向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他们离上一次接触戏剧文学作品,还是在九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里,离现阶段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并不陌生,可以完成戏剧文学作品《雷雨》(节选)的阅读,但他们对于戏剧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識已经逐渐淡忘,这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对于鲁侍萍、周朴园等动态圆形的人物形象会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对于《雷雨》(节选)中人物的潜台词往往缺乏耐心,未能深入品味、细嚼慢咽。另外,还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重点、难点和疑点。

(四)把握文体,抓住原有特色

戏剧是入选教材的四大文体之一,其有着与诗歌、小说、散文不同的特色。

首先,创作目的的独特性。戏剧的创作,其是为了舞台演出的,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分享和交流的活动;而其他文体通常是供人们阅读的文本,是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多重对话。

其次,时间的有限性和冲突的集中性。戏剧最终是呈现在舞台的活动,很难像小说一样进行长篇大论,其要在一场剧有限的时间内(通常是2—3小时)吸引观众。那靠什么吸引观众?这就要看戏剧的矛盾冲突了。小说可以长篇大论地展开矛盾冲突,但戏剧的矛盾冲突要集中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时甚至比小说更激烈。

再次,语言的动作性。其他文体同样有语言,诗歌有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小说有叙述性和描述性;散文有叙述性、抒情性和议论性。而戏剧的语言具有动作性,其体现在戏剧的舞台说明、提示语、人物内心活动和推动情节等方面。

最后,内容的场面性。戏剧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4]195。其可以按照一幕一幕来编排,也可以按照一幕一幕来演出,形成不同的场面。场面可以由某个人的独白形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或多个人的对话形成。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色,可以抓住文体的特色,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

二.《雷雨》教学内容的选择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新课标到教材,到学情,再到文体,可供选择的内容有冲突、形象、语言、情感、写作、悲剧意蕴、戏剧基本知识和手法。其中手法和悲剧意蕴蕴藏在形象、语言和情感当中;写作是在编排演出后所进行的心得体会或阅读体验等;戏剧的基本知识可以结合相应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充;情感在剧作中是通过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逐渐呈现出来的。因此,可以选择从冲突、形象和语言入手。冲突,在剧作中是指剧作的矛盾冲突;形象,在剧作中是指剧作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语言,在剧作中是指剧作的语言,《雷雨》(节选)里有潜台词、内心活动和推动情节。

(一)抓住核心,从戏剧冲突出发

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小说也要反映、表现矛盾冲突,也需要加以集中、概括,而剧本则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4]195在《雷雨》(节选)中,存在着三种矛盾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人物自身内部的冲突,以及人物与现实的冲突。

课本中所节选的部分,说到了鲁侍萍到周家找寻她的女儿四凤,并由此牵出周鲁两家过去与现在的种种恩怨。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认”。在这部分中,从鲁侍萍到周家寻她女儿开始,紧接着鲁侍萍又与周朴园进行了谈话,随着谈话的进展,一步步真相水落石出,逐渐从平缓的基调走向激烈的氛围。最终,鲁侍萍和周朴园两个人相认;第二部分为“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在这部分中,鲁大海是从平等公正的角度出发,为了达成工人的条件来与周朴园当面对峙,但周朴园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最终鲁大海被矿上开除了。

由此,也形成了两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一对为周朴园与鲁侍萍,第二对为鲁大海与周朴园。在这两对矛盾中,各自有着矛盾形成的原因、结果和焦点。第一对矛盾冲突的原因是在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鲁侍萍生下了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朴园却为了要赶紧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逼着鲁侍萍冒着大雪出去,要鲁侍萍离开周家的大门。然而,走投无路的鲁侍萍带着出生仅三天的第二个儿子投河自尽,后来被人救起,流落到北方受苦受难。这对矛盾的最终结果是两人相认,其属于一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纠纷)的矛盾;第二对矛盾冲突的原因是周朴园的矿上有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和周朴园对于工人的条件,一直没有给予答复所引发的,在这样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却换来了矿上恢复工作和鲁大海被开除的结果,其属于一对罢工与反罢工的纠纷(阶级斗争)的矛盾。

与此同时,在这两对矛盾中,尽管人物之间充满着各种矛盾,但在这些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人物自身也出现了变化。如:鲁侍萍自己默默承受着这三十年来的痛苦,也不愿意影响孩子们的地位、家庭和声望;她既恨自己为周朴园生了两个孩子,没被周家真正娶入门,也庆幸能有儿子相伴;她既知道真实情况,但又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和不想影响孩子名声而不认子、不愿说出真实情况;她既想带孩子们赶快离开所生活的地方,但又由于孩子们有事情没解决,无法迅速实现。周朴园既因自私想保住周家这些年来的体面,但又希望鲁家能接受自己的帮助;他既对“死去”的侍萍一往情深,但面对现实的侍萍又冷漠无情;他既不想认自己的孩子,想让他们尽快离开周家,但又看着自己的孩子们相互打架;他既由于唯我独尊的性格而践踏孩子们的感情,但又希望孩子们听自己的话。鲁大海既知道周朴园的所作所为,但又没能力跟他斗争到底。周萍既想帮助自己的爸爸,但又不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兄弟,而被自己的爸爸制止。

另外,在课本的节选部分中,还存在着人物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如:鲁侍萍好不容易离开从前的地方,自己并没有想着会来到周家,更没有想着自己来到的周家,就是当年抛弃自己的周朴园的家里,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命运还是让她与周朴园相遇了;周朴园逃离原先的地方,就是为了改变从前的人、事和生活,但最终鲁侍萍还是出现在他的面前。

(二)集合要素,从戏剧人物入手

在矛盾冲突发展的进程中,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由于戏剧里不同人物的特征和变化逐渐形成的。

在课本所节选的部分,出现了6个人物,即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仆人、周萍和周冲。周朴园是周公馆的主人,也是周萍、周冲和鲁大海的父親;他出身于封建大家庭,是当时所谓“有教养”的人;同时,它也有着自己的矿工产业;他专制、霸道、老谋深算、冷酷无情、虚伪,是封建资产阶级的代表。鲁侍萍改嫁前姓梅,曾与周朴园有过一段恋情,如今是鲁贵的妻子,是鲁大海、四凤和周萍的母亲;她善良、正直、刚毅、要强,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鲁大海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儿子;他是一个充满想法而又有决心的年轻工人阶级形象;他善良、直爽和嫉恶如仇。仆人是周家的下人。周萍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儿子,他的“萍”字便是来源于他母亲鲁侍萍的“萍”字;他唯命是从,听从父亲的指令;他仗势欺人,对大海大打出手。周冲是周朴园和繁漪生的一个儿子。

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中。虽然周朴园口中一直心心念念着侍萍,有打听侍萍后来的情况;有自认为侍萍是一位贤惠、懂规矩的年轻小姐;有提到侍萍和自己是亲戚;有想为侍萍修一修坟墓等,但当自己真正见到侍萍就在眼前时,却突然变脸,从喜悦瞬间滑落为愤怒,前面所谈的,也都变为空话,逐渐变得严厉起来,问侍萍来做什么,谁指使来的等等。此时的周朴园,只想着尽量不要让鲁侍萍的情绪激烈起来,就开始用他还记得侍萍曾经的生活和行为来安抚她,有保持着她喜欢的家具;有记得她的生日;有保留她受了病关窗户的习惯。当这些都被侍萍推翻后,周朴园就开始采用别的方式,转问侍萍带走的那个孩子在哪里,直到周朴园知道那个孩子就在自己矿上,而且还是在门口等着的那个人时,周朴园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与他的儿子相见,而是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鼓动罢工,反对自己的父亲。随后情况突变,周朴园直接问侍萍要多少钱,想着她回来是敲诈自己一笔的。然而,侍萍自己明白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都过来了,根本不是为了敲诈周朴园,也不想要他的一分一毫。其实,周朴园并不是真心想着侍萍,只是想着曾经听话的侍萍,想着是一位能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样子而活着的侍萍。与此同时,周朴园并没有把大海从心中看作真正的人,而是把大海当作可以操纵的工具,只能顺着自己的意愿来发展的工具。从这些部分中,可以看到周朴园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权利、名声、财产和体面,不惜采用一切方式来掩埋曾经所发生的人和事,这充分地展现了周朴园的虚伪和冷酷无情,以及隐藏着鲁侍萍的善良、正直、刚毅和要强。

在周朴园已经得知大海是他的儿子,但依然没有改变资本家的面貌,仍然采取了冷漠和居高临下的方式来不断地戏弄他,有故意询问他的名字;有明知故问来这里做什么;有给他看昨天矿上复工的电报;有称大海为“傻小子”等。然而,大海瞬间反应过来,意识到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直接大骂那“三个代表”和周朴园。当大海听到自己被周朴园开除后,情绪更为愤怒,连续甩出周朴园之前所做过的坏事。在这些部分中,凸显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所蕴藏的专制、霸道、老谋深算和冷酷无情的一面。此外,鲁大海直爽、善良、嫉恶如仇的一面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周萍在节选部分中,仅有7句话,出现在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听从指令式的回答“是”;有对诋毁自己父亲的大海怒骂和打嘴巴;还有命令仆人打大海等。从这里来看,周萍很敬仰自己的父亲,听从父亲的指令,对父亲唯命是从。另外,他也有仗着自己在周家的身份和地位,命令周家的仆人对大海进行人身攻击。

(三)回归根本,从戏剧语言中积累

人物的特征和变化归根到底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语言进行反复品味,揣摩人物的独特语言,深入戏剧的内部。在《雷雨》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潜台词;同时,通过人物语言,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一些推动情节发展的语句。

如: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中。

在周朴园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四凤母亲知道这么多他的私事时,马上抬头询问对方姓什么。

【潜台词】我眼前的这个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怎么我的私事她比我还了解!

在周朴园向鲁侍萍询问这个女孩子的坟在哪里的时候,鲁侍萍却反问他为什么问这些闲事。

【潜台词】鲁侍萍的言外之意:周大老爷居然不管自己的大事了?也有心思担心我们的事了。

在周朴园说出有点亲戚的时候,鲁侍萍却反问起来“亲戚?”

【潜台词】鲁侍萍的言外之意:你和她是亲戚吗!

在周朴园想为这位亲戚修一下坟墓时,鲁侍萍却回答不用。

【潜台词】鲁侍萍的言外之意:她都在你眼前,修什么坟。

鲁侍萍继续讲出周朴园口中的这位亲戚,突然令周朴园坐立不安,站起询问,再次确定对方是谁。

【潜台词】周朴园的言外之意是:眼前这个人对这件事知道太清楚了,难道……难道……她就是侍萍!

在周朴园想知道这位亲戚现在在哪里时,鲁侍萍回答就在此地。

【潜台词】此地,一语双关。第一,在周朴园现在所居住的这个地方(城市);第二,就在周公馆这里,而且就在你面前。

又如: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对话中。

鲁大海来周家问工人条件时,周朴园没有作出相应的回答,而转问那“三个代表”的情况。

【潜台词】周朴园的言外之意:你什么都不知道,还问我答不答应!

在鲁大海讲出这次罢工是团结的时,周朴园却反问那些人可靠吗?

【潜台词】周朴园的言外之意:你还不知道吧,他们都被我收买了!

在周朴园将电报递给鲁大海读时,鲁大海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的,紧接着开始安抚自己。

【潜台词】鲁大海的第一反应:他们还是认钱了?

在鲁大海将周朴园的种种罪恶行为一一指出时,周朴园便大声呵斥!

【潜台词】周朴园的言外之意:赶紧走!不要再说了!

除此之外,人物的语言也蕴藏着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容。

如: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周朴园对她的态度突然变了一个人。

【内心的复杂活动】周朴园想着鲁侍萍已经去世了,但她还是出现在周朴园面前,令周朴园突然转变态度,从一开始的爱之入骨到眼前的冷漠无情。

在鲁侍萍看到自己孩子相互打架后,马上走到周萍面前。

【内心的复杂活动】鲁侍萍看到自己的儿子萍儿就在面前,但又不想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就将“萍”字转为“凭”的同音字,暗藏着无法言说的痛苦。

在周萍询问鲁侍萍是谁时

【内心的复杂活动】鲁侍萍既想说出自己就是周萍的妈妈,但又没将真实情况说出来,而是转成“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周朴园告诉鲁侍萍走错屋子后,便问周朴園还有没有其他事情。

【推动情节】鲁侍萍主动询问,推动情节发展。

周朴园说出是很遥远的事了,但鲁侍萍回答,也许记得的那片段里。

【推动情节】鲁侍萍主动说出也许记得。

鲁侍萍追问周朴园是否还有其他事情

【推动情节】接着周朴园的话,继续询问。

不同的选文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雷雨》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结合新课标、教材、学情和文体特色进行综合考虑,建议抓住核心,从戏剧冲突出发;集合要素,从戏剧人物入手;回归根本,从戏剧语言中积累。通过对《雷雨》教学内容的探究,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晰地看到本篇戏剧有什么内容是可以教的,无论教师选择什么作为教学内容,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谢开.大单元视域下高中单篇戏剧文本教学内容选择研究[D].阜阳师范大学,202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6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曹禺语文核心素养雷雨
雷雨天
雷雨
雷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