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探析

2023-06-21潘毅玮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美育高中

潘毅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美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青少年步入高中阶段后也将会有更高的审美需求,美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对学科本身也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将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教材中的插图、文字等角度探析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及其使用原则。

【关键词】历史教材;美育;高中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美育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展开,对历史学科而言,部编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接触到历史知识,培育审美情趣最直接的媒介。事实上教材中可供使用的美育元素多样,或是在图片作品中直接体现,或是蕴含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之中,有些美育元素可以通过具体的素材展现出来,供教师在课堂上展开赏析、讲解。而有些则蕴含于具体人物、事件的发展进程中,需在学习过程中细细感悟。

一、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最为直观的是教材中的插图,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中涵盖了大量的形式各异的插图。以《中外历史纲要(下)》为例,共9个单元,教材中的插图高达146幅,其中包含地图36幅,艺术作品43幅,遗址遗迹照片等57幅、徽标10幅[1]。而艺术作品的种类多样,包含油画、雕刻作品、壁画、漫画、版画、宣传画等,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手法,且每个单元至少包含一幅艺术作品。从史料价值上来看,除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课中的艺术作品可作为文艺复兴的直接史料来研究外,剩下的几乎都无法证史。但有趣的是这些艺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而非后人加工创作,是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它们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历史。从美学视角而言,当这些作品被放到一起,同学们能从中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的艺术发展及审美标准。除了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类外,笔者尝试从内容主题的层面进行梳理。

从右述表格中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插画可以分为政治生活、生产生活场景及工具、冲突与战争、人物形象及贸易与文明的交流等五个主题有关,插图的出现与教材中的文字部分有较强的逻辑关联,可以辅助教材文字来帮助同学更生动地理解历史知识

本身,打破传统历史课堂的沉闷,使历史学习的过程更具趣味性。同时,这些作品经历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后,使历史事件更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能刺激學生的感官与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倘若站在历史美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包含了自然景色景观,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定条件下的人格美及科技发展之美,这些素材分别能展现出历史自然美、历史社会美、历史艺术美和历史科技美[2]。然而,在使用图片元素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历史学科的严谨性,艺术作品虽然能从侧面折射出时代风气,反映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但不能用于直接证史,尚需更多的史料进行印证。

二、教材中的文字

历史学科教学强调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3]。教材中的插图固然能起到一定的美育价值。但正如上文所说,倘若从史学价值的角度来考量,它并不能帮助学生习得“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文字素材的挖掘。文字素材除诗词这类带有明显韵律美的素材外,多数元素不能直接体现美感,但其背后带有的人物情感、事件发展却有更深层次的美。部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文字部分除正文外还包含了思考点、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等几个部分,课后设置有探究与拓展部分。在笔者看来,这些文字材料不仅更为客观真实,也能起到美育功能。这里以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为例。学思之窗这一部分教材的每一课中都有设置,提供了大量与正文部分某一知识点相关的文字材料并配有思考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解读。“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4],史料是研究历史之根本,比起教师的解释,文字史料的记载更精准更直观,使得教材中提到的人物形象更饱满,事件更栩栩如生。在这一部分中,教材选取了一些事件当事人的诗词作品、回忆录、著作等,这些文字材料所展现的丰富情感震撼人心。

历史纵横的部分会有一个高度凝练的标题,文字叙述相对较长,但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名词解释和历史小故事为主,有很强的趣味性,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些文字材料很好地对教材正文中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介绍,也对历史事实进行了补充,帮助学生多维度地认识历史,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就能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和人文素养、启发学生对于外在美的认知能力和优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是史料阅读部分,笔者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史料阅读部分做了一个统计,共涉及史料32则,其中包含原始文献2则,后人编纂整理的史料或著述11则,与当事人有关的记录14则,后世评价5则。其中,笔者认为有关当事人的记载及原始文献是需要被聚焦的素材,他们是一手史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全面解读。它能充分展现事件或人物形象,有利于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感性形象,把教学的对象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把抽象的本质和具体的感性形象结合起来。后人编纂整理的史料或著述属于二手史料,相对而言更符合现代人的行文习惯,对于同学而言更易懂,无须花费太多时间解读,但其中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使用时可作为导入部分或讨论环节的观点之一,设疑激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史料时政的能力。在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中笔者运用了《统计全局折》当中的“总理事务衙门”与光绪皇帝上谕中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进行对比,直接的文字区别引起了广泛讨论。

三、结语

基于当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观念的提出,高中学段关于美育的要求逐步提高。历史学科贯通古今中外,教材中自然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也担负着美育任务。课堂教学是教师实践美育的主要渠道,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培养审美的过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同时,美育成效也能反作用于历史课堂,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金相成.历史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魏瑶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美育高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